2011年8月31日星期三

富士康连连跳谁之过

在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视察深圳厂区当天晚上,富士康员工今年“第12跳”又发生了。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富士康连发12起员工坠楼事件,昨天晚上深圳电视台还在采访富士康员工,问他们签不跳楼协议的事情,总裁郭台铭还鞠躬向媒体保证自己不是血汗工厂,会改善员工生活,结果晚上11点就发生了第12起跳楼事件,富士康做企业做到这个份儿上,也算够失败的。

可是在一个打工者眼中的乐园里,一连跳了12个,据说前去应聘的人还是络绎不绝,谁之过?

苹果?

苹果有责任么?当然有,据说iPhone这类电子产品,利润非常非常高,而代工厂商得到的利润少得可怜。但苹果没有求着你去做他的产品啊,商业上的往来,一个愿打一个原挨,你不给我代工,越南和印度有人在等着呢。

富士康?

富士康当然有责任,但郭台铭可能会觉得很冤,我提供的条件比别的工厂好,有空调的生产环境,工作又比较轻松,衣服不用洗,提供员工宿舍,这样好的环境,你在广东上哪找去?如果说富士康是血汗工厂,那估计广东90%以上的工厂都要是血汗工厂,很多人是没有见过工厂长什么样。记得读书的时候政治课好像曾经说过,资本家为了更好的剥削劳动人民,往往会采取一些增加福利等措施,目的是为了提高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可是万恶的资本主义还会采取增加福利的措施,咱们国内现在很多工厂则是直接赤裸裸地剥削。有多少非国企的国内企业敢站出来说,我比富士康提供的工作条件要好?

跳楼者?

他们有责任吗?最没责任的就是他们,难道我们要去追究一个死人的责任么?难道一个人连死的权利都没有了么?他们终于不用像卓别林在摩登时代里那样,睡觉还在拧着螺丝钉,但愿天国里的人不用iPhone。

到底是谁的责任?

是我们的教育,是我们的山寨,是我们社会的冷漠。

我们的教育改革是失败的改革,学校只负责把知识填充到我们的脑袋里,却忽略了我们是一个人,我们不是电脑,不是把信息写入到磁盘就可以运行了。除了填塞知识之外,我们还需要告诉他们做人的道理,可是在一个连老师都被物欲填充的社会,如何让他们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问问你自己,从小学到大学,你真真学到多少东西是在社会有用的,有人教过你谋生的技能么?没有!完全没有人管我们读完书能不能养活自己,反正赚钱这种事情,是万恶的资本主义才有的。等到我们毕业了,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什么也不会,进去一张白纸,出来一脑浆糊。

一切以分数和升学率为依归,天天除了背书还是背书,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协作如何沟通,当然更不用提那些可笑的性教育了。

正是因为这样的教育,才让从学校里出来的孩子是如此的脆弱,是如此的不堪一击。他们对未来失去信心,对明天感到无望,虽然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但他们又无力改变,再加上心理的脆弱,于是……

我们喜欢山寨,我们喜欢抄袭,我们在扼杀创新。没错,我们确实很强大,人家一个iPad可以卖四五千块,我们山寨一个卖800块。我们还在沾沾自喜,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山寨的800块,是多少同胞在日以继夜加班出来的呢?我们的成本低是因为我们在剥削我们的同胞。如果创新得不到保护,最终就是没有人敢创新,人人都去山寨,越山寨越廉价。国外产品价格高高在上,国内产品山寨国外,永远把最多的利润拱手让给别人。

这是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这是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在为那一幢房子而拼命奔波,虽然这个梦想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一切都是那么的冷漠。只要你可以赚到钱,没有人问你为什么,能赚到就是最大的本事,真是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不要去骂富士康,也不要去骂苹果,不要说90后心理太脆弱,他们没有错。反思一下吧,如果我们不痛定思痛,就算富士康关闭了,这种现象还会发生。只有提高我们自身的竞争力,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保护创新,阻止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才是改变这种现象的终极之道。

来源:涂雅投稿,原文链接,网站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涂雅并保留原文链接,否则视为侵权。

关于富士康公司的延伸阅读:下面是几篇月光博客以前报道过的和富士康相关的文章。

2008年:苹果iPhone手机上的中国打工妹照片

我承认,这篇文章的标题曾经被门户媒体修改的很低俗,但是,这篇文章在当年无意中引发了一场规模不小的事件营销“最美打工妹事件”。

最美打工妹

2006年:血汗工厂为什么那么牛

以前的富士康面对媒体那叫一个牛,记者报道富士康工厂的情况,不料遭富士康的3千万索赔和起诉,法院还将记者资产冻结,富士康那叫一个八面风光,谁都不放在眼里,现在遭到媒体的围追堵截,傻了吧。

总结:富士康高层对此事件的处理有很多不妥之处,在第八跳的时候,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不思考实际对策,反而去请五台山高僧做法事,祈求公司平静下来,被业界传为笑柄。在第十一跳之后,富士康又一度要求员工签署一份“不自杀协议”,被解读为如果今后再有员工跳楼,公司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有员工痛斥富士康冷血,拒绝签署。而对于“跳楼换抚恤”的说法,郭台铭也明确表示富士康管理层已经注意到了。“抚恤金给得太高,可能是一种变相的鼓励,所以下一步我们只给予自杀者最基本的人道赔偿,标准不会像以前那么高了”。这种说法又引发了争议。总之,富士康对于这一系列跳楼事件处理上进退失据,导致了现在极为被动的局面。

不过,即使富士康是血汗工厂,深圳也拿它没办法,关闭工厂的话会立刻导致四十多万人失业,这很可能导致社会不稳,犯罪率上升,而目前根本就找不到这么多的就业机会。富士康在深圳已经有四十多万员工,但大多数工人的工资仅仅达到深圳最低工资标准,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的确已经不太适合深圳的发展,深圳需要的企业更多的是华为和中兴,而不是富士康。我觉得比较稳妥的方法是缓慢提高人民币汇率,让这类企业渐渐无利可图自行裁员或者转型以发展知识经济。

我的社会化网络统计

社会化网络平台,指的是在互联网上实现社会交往功能的平台。社会化网络的信息大部分是由用户创造或分享的,包括:状态(如Twitter,饭否等)、社会关系(Facebook、开心网等)、个人资料(MySpace等)和多媒体信息(YouTube、LastFM等),这里我就介绍一下我正在使用的一些社会化网络平台的一些个人统计数字。

微博客

Twitter - 国外很流行的微博客系统,国内也有不少互联网从业者在用,关注者1567人

饭否 - 国内做的较早的Twitter克隆,用户群较为分散,关注者900

嘀咕 - 国内微博客的一个后来者,其同步插件令人印象深刻,关注者337

聚合

FriendFeed - 改版之后的FriendFeed已经不单纯是一个聚合平台,还强化了Twitter功能,订阅数1337

分享

Google Reader - Google Reader的共享项目可以方便地在好友之间分享阅读项目,使用很方便,订阅数606

Delicious - 美味书签是老牌的社会书签工具,在Network中可以查看好友分享的书签,订阅数206

SNS

Facebook - 虽然Facebook已经支持中文呢,但使用者大多数还是互联网从业者和老外,好友数783

Orkut - 被Google收购后,Orkut并没有走向成功,在中国的用户基本上都是Google的粉丝,好友数648

开心 - 开心网是一个国内的较为成功的SNS,在企业白领圈内普及的很成功,我的很多同事都只上开心网,同时,开心网赢得了不少女性网友的青睐,也是开心网成功的一大原因,我的好友数243

其他

Flickr - 社会化照片分享工具,可惜免费用户有两百张照片限制,好友数55

豆瓣 - 读书、电影和音乐的社会化分享工具,书评和影评很多,好友数228

我做这个统计的目的,是想看看这些社会化网络的发展速度到底如何,三个月后我再次统计这些网站的好友数目,那时候,通过对比这些服务的好友增长数目,就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些网站的发展速度了。

为博客增加社会化分享按钮代码

现在很多以内容为核心的网站上都在文章底部添加了社会化分享按钮,能让浏览用户在发现一篇有价值的文章时,可以通过社会化网络快速分享给自己的好友,这样会给网站带来潜在的社会化热点流量。

目前,我在月光博客的文章底部也增加了几个社会化分享的按钮,根据我自己的喜好和对于社会化网络的认识,我选择了三个社会化平台做为分享的目的地,分别是“新浪微博”、“开心网”、“人人网”。

这三个网站属于较为纯粹的SNS类网站,其分享的内容较QQ书签、百度书签等传统书签网站易于传播。

下面是我分享使用的JavaScript代码,这段代码是通用代码,直接以JS文件的形式加入到文章尾部,即可增加社会化分享的功能。显示效果参见我博客文章尾部的分享按钮。

document.writeln("<div id=\"socialbookmark\"><a href=\"javascript:window.open(\'http:\/\/v.t.sina.com.cn\/share\/share.php?title=\'+encodeURIComponent(document.title.substring(0,76))+\'&url=\'+encodeURIComponent(location.href)+\'&rcontent=\',\'_blank\',\'scrollbars=no,width=600,height=450,left=75,top=20,status=no,resizable=yes\'); void 0\" style=\"color:#000000;text-decoration:none;font-size:12px;font-weight:normal\"><SPAN style=\"PADDING-RIGHT: 5px; PADDING-LEFT: 5px; FONT-SIZE: 12px;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LEFT: 10px; CURSOR: pointer; PADDING-TOP: 5px\"><IMG alt=转发到新浪微博 src=\"http:\/\/t.sina.com.cn\/favicon.ico\" align=absMiddle border=0>&nbsp;转发到新浪微博<\/SPAN><\/a>");

document.writeln("<a href=\"javascript:window.open(\'http:\/\/www.kaixin001.com\/repaste\/share.php?rtitle=\'+encodeURIComponent(document.title.substring(0,76))+\'&rurl=\'+encodeURIComponent(location.href)+\'&rcontent=\',\'_blank\',\'scrollbars=no,width=600,height=450,left=75,top=20,status=no,resizable=yes\'); void 0\" style=\"color:#000000;text-decoration:none;font-size:12px;font-weight:normal\"><SPAN style=\"PADDING-RIGHT: 5px; PADDING-LEFT: 5px; FONT-SIZE: 12px;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LEFT: 10px; CURSOR: pointer; PADDING-TOP: 5px\"><IMG alt=转帖到开心网 src=\"http:\/\/img1.kaixin001.com.cn\/i\/favicon.ico\" align=absMiddle border=0>&nbsp;转帖到开心网<\/SPAN><\/a>");

document.writeln("<a href=\"javascript:window.open(\'http://share.renren.com/share/buttonshare.do?title=\'+encodeURIComponent(document.title.substring(0,76))+\'&link=\'+encodeURIComponent(location.href)+\'&content=\',\'_blank\',\'scrollbars=no,width=600,height=450,left=75,top=20,status=no,resizable=yes\'); void 0\" style=\"color:#000000;text-decoration:none;font-size:12px;font-weight:normal\"><SPAN style=\"PADDING-RIGHT: 5px; PADDING-LEFT: 5px; FONT-SIZE: 12px;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LEFT: 10px; CURSOR: pointer; PADDING-TOP: 5px\"><IMG alt=转帖到人人网 src=\"http:\/\/s.xnimg.cn\/favicon-rr.ico\" align=absMiddle border=0>&nbsp;转帖到人人网<\/SPAN><\/a><\/div>");

2011年8月30日星期二

DIGG和网摘的组合

(本文为话题广告)细心的读者应该会发现月光博客今天的页面增加了一些功能,就是文章底部增加了投票的按钮,每个人都可以对文章进行投票,这种投票实际上也是一种最基本的DIGG。

国内的DIGG类的网站一直发展的不是很理想,没有出现类似DIGG那种规模的网站,这里有很多原因,就像KESO在“Digg假象”说的一样,用户量小,则提交的资源就缺少价值,而用户量一大,不同的用户兴趣相差甚远,则更加众口难调。

今天介绍一个广告话题是“趣摘网”,趣摘网是投资Del.icio.us的美国投资商在国内投资的第一家网站。目前,趣摘网的模式已经超越了纯网摘或digg的功能,是国内第一个引入国外成功网站www.stumbleupon.com模式的网站。

趣摘网所提供的服务区别于传统的上网模式,传统的上网浏览方式是 : 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然后点击链接来上网的浏览。与这种传统的上网 方式不同,趣摘网提供的浏览器插件,让用户只需要点“下一页”,就能浏览一个个精彩的网页了。每一个网页都是由用户提交,并且被更多的用户顶上来的精彩网页。

我最早了解趣摘网,是从他们站长的文章“做web2.0还不如做黄色网站”了解到的,该站长感慨到“一个上线1个月的小小的黄色网站,其流量居然快赶上了辛辛苦苦作了快半年的趣摘网”,于是他心中很是愤愤不平,并由此得出一个结论:“一群赤裸的女人,肯定能够造就一个不伟大但是流量很大的网站。”

其实趣摘网也不必妄自菲薄,那些黄色网站的流量固然很大,但是他们的价值很小,网站没有价值,流量也没有价值。一个好的网站,应该拥有高质量的用户,这些用户又能够产生高质量的商业价值。

趣摘网的特色是网摘+DIGG,用户推荐的越多,页面就越有价值,我在自己博客里添加“文章投票功能”也是为了获得用户眼中的文章价值,热心用户对于文章的评价积累,可以指导新用户在最快的时间内看到最好的文章。通过这些用户提交的文章评价,我还可以改造现有的“热文排行算法”,通过用户的投票让最好的文章显示在新用户眼前。当然,这种模式必须是在一个兴趣大致相同的固定的用户圈里才能行程,如果用户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势必会造成众口难调的DIGG局面,这也是所有DIGG网站都面临的一个问题。

虽然趣摘网定位的目标用户是20岁-40岁的之间的白领,走的是娱乐化的道路,因此对于我这种惯用Del.icio.us的用户来说就有点不合口味了,就网摘功能来说,del.icio.us几乎是完美的,而我以前介绍的“百度搜藏”也是定位在不习惯del.icio.us的用户,而DIGG.COM已经把DIGG模式做到了极限。所以,我觉得趣摘网最好能模仿一下DIGG,每个分类都有一个良好的浏览地址和RSS订阅地址,让不同的用户可以快速订阅和浏览适合自己胃口的文章,这也是一个让用户更容易访问的方法,走大众路线不一定非得把页面做的花里胡哨的,提高用户的浏览体验也是一个好方法。

Google Trends提供网站流量分析

根据Google Webmaster博客报道Google趋势开通了一项新的功能:Google网站趋势,这个有趣的工具可以分析所有网站的流量和受欢迎程度,它还可以用图表的方式比较同类相关网站的流量。

和Alexa的界面相比,Google Trends for Websites的界面显得较为简陋,提供的数据信息也很少,但Google趋势提供的信息具有较高的权威度,按道理来讲,其数据的准确度应该也比Alexa要高一些(因为Google工具栏的装机量远远高于Alexa工具栏),这个工具对于互联网业界算是一个很不错的工具,可以很快的比较两个不同网站的流量大小。

Google网站趋势比较多个网站的时候,需要在网站域名之间加逗号,比较现实的界面如下图所示,其数据的曲线和Alexa相比基本相同。使用Google帐号登录后,可以看到网站具体的流量数字,对我的博客来说,和Google分析统计的详细数字相比,Google网站趋势的数字较低,有一定误差。

Google Trends提供网站流量分析

北京网通劫持VeryCD网站

据知名的P2P下载网站VeryCD报道,从昨天开始,部分北京网通(联通)用户无法访问VeryCD、emule、射手、btchina和国外的isohunt、mininova等网站,网页内容会被篡改为跳转到百度首页的一段代码。据VeryCD调查,出错原因与服务器或DNS无关,是网通线路的某一层路由,人为的对特定域名的内容进行了劫持,并篡改为了代码。

北京网通(联通)为什么要劫持VeryCD网站呢?我推测是因为网通(联通)对于P2P带来的巨大流量非常不满,影响了他们的业务,让网通赚不到钱,因此才会对知名P2P网站进行封杀。

举个例子,你购买了网通2M的ADSL,但实际上你可能用不了2M的带宽,目前中国实用包月或计时的方式收费,而不是使用按照上网流量来收费,这在没有P2P的时候,运营商还可以承受,但是随着P2P(如BT、电驴等)的广泛使用,大量占用带宽,就中国目前相对紧缺的宽带资源而言,用户实际能够使用的流量会越来越少,上网速度也会越来越慢。根据实际监测情况看,P2P应用已占用了40%~70%的带宽,这也是不少宽带运营商对P2P流量限速、甚至宣布封杀的最大理由。

尽管如此,北京网通(联通)这种直接封杀P2P网站的做法依然不妥,P2P下载宜疏不宜堵,北京网通(联通)如果对于P2P带来的巨大流量不满,可以采用宽带按流量收费的盈利模式,而不是野蛮的封杀P2P网站。

网易推出有道购物搜索

前几天测试的“有道购物搜索”终于在昨天如期发布上线了,这个网站是一个比较购物搜索引擎网站,以前我曾经介绍过一个叫“聪明点”的网站,有道购物搜索和那个网站很类似,它通过搜索将各个零售网站的商品价格信息归拢到一起,让消费者可以从一个网站直接比较来自不同零售网站、同一商品的不同价格。

值得称赞的是,测试过程中,我还没有发现商品价格不一致或者数据错误的情况,在搜索引擎中显示的价格和实际页面搜索出来的商品价格是一致的,这样就不会误导消费者。

“有道购物搜索”目前的主要功能有:

* 找到稀缺的商品——输入产品型号,搜索引擎会在N个而不是1个B2C商城里找;

* 比出划算的价格——除了产品简介外,给出该货品的多家价格比较,一目了然;

* 提供独立的评价——对不熟悉的商家,可以先看看独立的用户评论再做决定。

希望网上购物的用户可以在有道购物搜索中搜索到价格实惠的商品了。

2011年8月28日星期日

从DTD网络流量谈W3C管理员的郁闷、惆怅和纠结

DOCTYPE是Document Type(文档类型)的简写,在页面中,用来指定页面所使用的XHTML(或者HTML)的版本。DOCTYPE声明的写法遵循一定的规则,它指出阅读程序应该用什么规则集来解释文档中的标记。HTML xmlns属性是在文档中定义一个或多个可供选择的命名空间。该属性可以放置在文档内任何元素的开始标签中,它定义了一个命名空间,浏览器会将此命名空间用于该属性所在元素内的所有内容。

当我们在查看网页源文件的时候,在源文件顶部往往都能看到: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Strict//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strict.dtd”>

或者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

如上面的代码,都含有指向W3C网站服务器的关于HTML DTDs 和 命名空间相关的网页资源。W3C管理员的纠结正源于此。

我们注意到上面的刷蓝标签,其实并不是HTML中的超链接,他们是仅仅用来作为确认的URIs,这是以机器能读懂的方式告诉计算机“这个文档是HTML”。并且,通常计算机软件程序并不需要去抓取这些URI资源,并且一定不需要反反复复地去抓取这些资源!然而,W3C服务器却接收到“令人震惊”的“出奇地大”的对这些资源的请求:每天收到超过130,000,000次的请求,占用宽带使用350Mbps,仅仅是抓取几年未变样的资源文件。

这时,W3C管理员声音很哽咽,感觉得出这事对他影响很大,鬼斧很认真地接着听她讲下去,了解到:

这么大的网站访问请求,有绝大多数来自处理各种标记(HTML, XML, XSLT, SVG)的系统,如在验证DTD或schema的处理期间发起的请求。

要处理这么大的请求给W3C带来了昂贵的成本和代价:服务器!带宽!还要花费大量人力来分析这些请求数据、限制或阻止一些大量重复的请求。“很郁闷,我们宁愿用这些钱去做其他事情!比如改进、完善W3C和WEB社区的软件和服务。而不是这样被耗这么多钱!”W3C管理员显然有点小怒了。

“前不久,我们加了一个系统来监控这些请求,并对一些泛滥的请求直接发送503错误,并根据具体的垃圾请求形式作为对应的响应信息返回。我们希望是这些个对W3C发起大量请求的软件的开发者或部署管理员能够注意到这个错误,并且对他们的软件做一些必要的修正。”W3C管理员继续哽咽地讲到。听到这里我拍拍她的肩膀说“i am sorry!”表示同情。

“但是这些系统大多数依旧每日无数次地请求相同的DTDs,即使我们夜以继日给它们返回503错误也毫无效果,为啥这些系统这么讨厌!他们根本就不关系这些请求!(对于一些请求源头,我们最后在TCP层对其IP进行了阻止。)”

“我们也鉴定出了一些导致对W3C大量请求的软件,并且联系了他们的负责人,告诉他们在对W3C进行DDos攻击。一些进行积极相应并及时修正了这些问题。不幸的是,有很多却拖延很长时间不给解决!还有大量的请求无法断定来源!”W3C管理员眼睛里夹杂着丝丝无奈。

“我多么希望这个问题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做梦都想!这也是为了部署在W3C网站的所有软件着想。所以我给那些软件作者一些建议,希望他们不要再无休止地折磨W3C”:

1、关注您的HTTP响应码。

编程的一个好习惯是检查您的响应码,否则当一些错误发生的时候您压根就不知道。

2、善用 HTTP caching/expiry 信息。

W3C网站的资源是以友好缓存方式存储的。我们的DTDs 和 schemata都明确定义过期时间为90天以上,所以压根没必要一天不停息地请求。(有一个公司的许多IP地址从W3C请求DTD,一个IP地址每天请求竟然超过10万次。)

3、如果您的软件实现采用HTTP,可允许超速缓存。

4、负责关注您对外出的网络流量。

5、在实际需要的时候才抓取外部内容。

最后,W3C管理员抛出一个问题:“W3C可以忽略这个问题,响应所有的用户请求吗?”

假如有一天,我们目前处理10亿多DTD请求,变为100亿次的DTD请求该会怎么办?

总的来说,对于W3C过度的DTD网络流量(W3C‘s Excessive DTD Traffic )这个事,“W3C管理员很生气,郁闷、惆怅、纠结”,这比墨西哥湾漏油更让她寝食难安。

网林鬼斧最后给W3C管理员了三点建议,希望对其有所帮助:

1、首先得让大家知道这个事情、逐渐重视这个事,这一点阅网博客带头给大家进行国内首次的书面介绍。

2、在中国做一些更明了的使用手册或帮助手册,如果中文帮助做好,错误的时间、错误的请求是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的。在做一份关于DTD使用经验更加简单明了方面,阅网博客愿意帮助W3C共同推进此事。(当然国外也是。)

3、希望W3C管理员注意身体,该吃吃该喝喝,有事别往心里隔,积极处理此事,但是别因此日渐憔悴,多出去转转、多陪陪家人:) 哈哈,有点扯远了。

最后,希望W3C管理员头疼的这个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来源:阅网博客投稿,原文链接

微博特殊符号的可复制性和可移植性

这篇文,新闻、博客类网站的朋友特别注意下,对你们有直接价值的部分在文章最后,那一段别不小心错过了。

(一)缩短网址有存在的意义吗?

在twitter以前,人们压根儿就没听说过缩短网址的服务,因为网址虽长,但基本不需要记忆,缩不缩短没有意义,因为浏览器可没有设定字数限制。

由于缩短网址的诞生有明确的指向性目的,于是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它跟email一样,就像是天生一样,然而,越是来得自然的东西,越是看起来不需要质疑的东西,越可能隐藏着强大的真理,当人们习以为常了,往往忘记了为什么。

现在,我们来提出一个疑问:

如果仅仅是为了缩短字数,给用户让出最大的字数空间,那么,直接将链接内置在标题里,通过直线或者色彩等视觉上的区别来点击跳转,一样可以达到,直接将链接缩短到0,岂不更符合缩短的明确目的?

嘿嘿,那就搞笑了,这岂不是说明这缩短不彻底的网址服务压根儿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何必搞得这么麻烦,又抢域名又缩短的,放到后台不更简单。

这个结论肯定是没到终点的,一个开创性的辅助服务既然存在,应该意味着有它存在的意义。。

那么,是什么让twitter开创了缩短网址的先河呢?

是操作的简单。

从用户的操作流程来看,将链接内置在标题里,用户需要先进行一个划词过程,划完词用户双击,跳出对话框,然后将复制好的链接黏贴进去,再点击外面,完成整个操作过程。这个过程用户至少要多三步,两次点击来启动和关闭对话框及划词过程。但请注意,以上擦组步骤是有些问题的,一般而言,复制链接应该是第一步,否则当跳出对话框后,发现没复制再出去复制,对话框又会关闭,于是实际的操作步骤还要多。

从这点来看,缩短网址的诞生实际上是在缩短功能和操作简单两大原则要求之下的折中做法,既然140个字差不多够了,那确实没必要非要缩短到零。

(二)#符号的话题跳转意义

是的,操作简单原则,所有的意义就在于让用户的行为更加简单有效。#符号的意义也是如此。

当用户在自己的主页上看到感兴趣的信息,想要进一步看到更多,他们会产生如下几种深入浏览行为:

1. 查看所有评论。

2. 划词复制,粘帖到搜索框,进行搜索,查看所有谈论这个的微博。

3. 还不过瘾,进行网页搜索

评论能够在信息下顺序罗列,正是因第一种应运而生。而解决第二种情况也很简单,你只需要划词、右击、搜索就可以了,chrome浏览器的右击搜索就非常方便,而且右键菜单相当少操作路径很短,但是通常情况下,大部分用户右键并不常用,chrome更不是标配,并且,这还涉及到了另一个问题,虽然很多浏览器支持划词搜索、右键搜索,但是老掉牙的IE用户很单纯,并且这种搜索直接跳转的是搜索引擎的网页搜索,而不是微博的话题搜索,于是"#"这个符号就产生了意义,用户可以通过#符号直接进行话题跳转到平台内部的话题搜索结果,简单有效。

这里还存在引导问题,很多时候,如果你正在顺序往下阅读,某些信息你通常不会专门打开个页面来搜索,你是不是扩展阅读这是一个即兴决定,是心理问题,而潜意识层面的低成本会大大加大这个概率。

(说可复制性,这里也可以顺便推导一个结论:考虑到大量普通用户并不习惯划词和右键搜索,从微博页面到搜索引擎进行网页搜索,实际上需要走好几步,但无论是话题搜索还是缩短网址服务,都可以让用户的操作做到至简的一步,一步就够了。所以相应的,从微博到网页搜索,应该也可以做到一步到位,那将是顺民心的事。

怎么实现很简单,比如说通过视觉效果引导,将#话题#拆分成两部分#话题#,左跳转到微博内部的话题搜索,右跳转到搜索引擎的网页搜索。呃,新浪微博某位一直关注月光文的产品经理,这个,可以引导大部分用户到特定搜索引擎,从而获得流量分成,一年几百万有吧?借你们的花送你了。)

(三)系统外跳转的意义与信息顺序变革的需要

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定位到一条微博信息本身,换个角度来重新审视一遍吧。

有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140个字本身不但包含了信息本身,还涉及到了信息之外的信息。从信息的关联角度来看,无论是信息里包含的缩短网址部分,还是#符号包含的话题部分,他们的存在都是为了方便信息跳转,#符号引发平台内话题搜索跳转,而链接引发的是任意网页的信息跳转,但无论是哪种,都属于系统外信息跳转。

实际上,@这个符号本质也是信息外跳转,只不过是从信息里跳转到某个人的主页上去而已。

这里的系统一词是相对概念,其他信息相对于某条特定信息是系统内外,平台外信息相对平台信息又是系统内外,所以,在微博平台上的变革,从理论上,如果复制到其他平台,也可能是一种优化,也就是说,在微博这个平台上实现了更简单直接的信息跳转的操作优化,这个经验可以复制和扩散。

微博通讯与即时通讯对决》一文里越石曾提出了一个看法,所谓颠覆最终必须表现为用户看得见摸得着的操作方式。(对于电子邮件服务,协议的必要性源自于不同服务器之间互通互联的要求,而普通用户对于这些并不想知道,最终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只剩下点→点的通讯,即时通讯一样如此,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完全是幕后过程,纵然不同即时通讯服务之间实现了互通互联,用户的操作方式仍然不会变,换而言之,所谓颠覆了传统点对点通讯规则,所谓颠覆最终必须表现为用户看得见摸得着的操作方式)

重点的是有没有体现在操作层面的变革,这种跳转本质正是一种信息关系的操作优化,当系统外的信息整合时,让用户的浏览行为可以不受制于顺序,当感兴趣或者困惑时,可以随心随时跳转。

重复一遍,类似于顺序和插叙的区别,本质是信息之间关系的重塑。

只是,研究这些有意义吗?有,没有俺就不写了。

如果这些应用到博客,这对于独立博客和博客网站也是一个启示。先说独立博客,一般而言,我们扩展阅读是通过tag,或者作者,对吧,但是,这里同样有一些心里成本问题,如果某个话题在文前面或者中间出现,当文章阅读结束时,读者可能就忘记了,其二,tag出现在文章主体之外,会给人一种关系很薄的错觉,进而降低扩展阅读的愿望。所以其一,备注式的tag可以优化,当然,标签既分类,作者实际上也是一种标签,于是@#这两个符号的设定意义都是可以移植的。

有朋友问我博客地址是哪个,愿收藏的这两个选一个就好了:

月光专栏:www.williamlong.info/?auth=9

Techweb博客:yueshif.blog.techeweb.com.cn

自己本来也是准备建个独立博客的,但即使建了也是跟互联网无关的,想的方向是独立小说方向,一种可拆分成独立中篇又能组合成无限长篇的架构模式,只是一种设想,之所以没建,是因为。。。。。。

在想象里,由于可能的读者不是传统的小说读者,所以字数不能多,独立性越高越好,单页信息既要容量高,又要精简,视觉效果有趣,最好独立得像博客一样,但还要能组合,不同的故事之间又要建立直接联系,这种模式对信息跳转问题有要求,这也正是促使越石分析这个的直接原因。

试了试wordpress,觉得不是太好,期待下一代博客系统能借用优良的设计思路,作出相应改良。

另外一个是这种系统优化对博客和新闻网站的影响。一般而言,用户通过主页重点栏目访问网站,然而通过编辑推荐到具体的文章,而通过标签扩展阅读的比例应该不大,至少可以变大,也就是说,用户或者阅读的是推荐的信息,或者是跳到搜索引擎去搜索,而网站内搜索这一环就没了,在优化跳转的模式下,这能像微博那样,凭空多出来一块站内搜索跳转。

请注意关键词,搜索,是搜索啊,尽管是站内搜索跳转,但这也是搜索行为。

对于新浪搜狐这种流量暴大,想争搜索又没办法跟百度抗衡的的新闻网站,你网页搜索干不过百度,新闻搜索难道也干不过吗?

来源:读者投稿,作者:越石父

管理WordPress博客手机软件集锦

互联网和移动电话业的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两项革命性的技术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出已经融汇到一起了。现在智能手机几乎随处可见,创造了大量新的机会来为这些移动设备开发应用软件。

如果你拥有一个WordPress发布平台,或者你是一个为你的客户提供WordPress解决方案的开发者,这里编制了一些管理WordPress博客的手机软件,将会帮助你和你的客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可以来管理WordPress发布平台。

管理WordPress博客手机软件集锦

iPhone & iPod Touch

该软件能够让你在你的iPhone or iPod Touch写博客,上传图片,编辑页面和管理WordPress博客评论。它支持WordPress.com和独立WordPress博客(2.5.1或更高版本)

可使用iBlogger管理大部分流行博客系统包括WordPress。在iPhone, iPhone 3G, and iPod Touch的使用效果相当不错。iBlogger让你能够轻松管理你的博客包括添加图片、分类和标签。

支持大部分主流博客平台包括WordWress,支持对WordWress所有选项的设置:标签,分类,发布日期和在线起草(私有日志)等。你能相当简单的书写、编辑及删除文章,能够编辑多种多样的日志和页面。

BlackBerry手机

软件能够兼容目前大部分的黑莓设备包括8700,Curve,Pearl,Bold及Storm。黑莓设备要求系统版本4.2.1以上。该软件支持WordPress.com及自建独立博客WordPress 2.5.1或更高版本以和WordPrss MU 2.6或更高版本。使用WordPress For BlackBerry你能写博客,编辑页面,管理博客评论等。

Andriod手机

wpToGo使你能够在Andriod设备上管理你的WorPress博客。特点为:能够以多重账号登陆编辑博客标题,内容,标签及各种分类。能够上传整幅图片和缩略图,能够定制缩略图大小。能够选择日志马上发表还是保存为草稿。

PostBot是一个Andriod应用程序允许在WordPress.com及自建独立博客上发表日志。

Mirosoft Windows Mobile

这是最好的桌面写博客程序之一Windows Live Writer的移动版。当前为测试版本,支持Windows Mobile 6 和更高版本。

moBlog是一个Windows Mobile 2003及更高版本的写博客程序,moBlog目前支持WordPress.com,logger,和Live Spaces。moBlog进行了优化能够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运行于WM手机上。它能够在离线状态使用,你能够在不联网情况下书写和编辑文章。只有当你第一次设置博客账号及当你想更新博客内容时才需要联网。

MobiBlogr是一个适用于Windows mobile的免费的博客程序,使用MobiBlogr你能在任何时间任何时候发表博客。EThis意指你能享受发表博客的自由。MobiBlogr能够编辑文章,上传图片,添加标签等,还有内建的图片查看器。

Nokia手机(Symbian S60)

Wordmobi是一个适用于诺基亚S60的由Python编写的WordPress客户端应用程序。它用于管理WordPress,能够进行一些常用的操作像写博客,批准评论,删除文章等。

Scribe能够让你在任何地方,从你的手持设备向WordPress博客添加,编辑,和发布文章。Scribe还处于初期的开发阶段,可能不会十分的稳定。Scribe使用S60 Python,因此在安装Scribe前应先安装用于S60的Python。

Wavelog是一个适用于诺基亚S60手机的WordPress写作程序。包括以下特征:可以使用任何网络连接(移动网络,wifi等)来管理博客,添加音乐和视频,保存草稿以后发布,添加超链接、标签,发表博客时选择分类,修改先前发布的文章,设置多个账号信息同时发表到多个博客等。Wavelog开发并在诺基亚N95上运行通过,很多的诺基亚S60 R3手机也可以安装使用。

支持Java(j2me)手机

MoPress能够使支持Java(j2me)手机通过任何有效的网络连接(移动网络,wifi)发表博客(支持文本,图片,音乐,视频)。Mopress使用XML-RPC协仪与博客通信,支持WorPress 2.3.1及以上版本。

其他

以上都是针对开放平台智能手机,安装客户端来管理WordPress。下面为在服务器端安装插件或进行相关设置产生的适应于手机的WordPress后台来管理WordPress。

WPhone是一个WordPress插件,启用该插件后能够产生一个适用于手机的WordPress管理后台,能够通过手机安装WordPress。WPhone包含2个版本:豪华版,为iPhone/iPod Touch和其他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CSS,AJAX和活动菜单的手机设计;简洁版,轻量级的简单版本,为其他手机(无Javascript或其他要求)设计。该插件的XHTML兼容性甚至能够保证不支持CSS的手机浏览器也能接受到清晰易用的界面来管理WordPress博客。

适用于在WorPress.com写博的朋友,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简洁快速的移动版管理后台。能够使你从手机进入WordPress.com进行博客管理。可以在该移动WordPress.com站点发表博客,管理评论,查看统计,基本上能够做任何一般你想做的事情。

  • 使用电子邮件发表博客

WordPress能够设置为使用E-mail发表博客。要通过E-mail发表文章需在管理后台设置一个拥有POP3权限的E-mail账号。任何在这个地址接收到的邮件都会被发表。

来源:读者投稿

英文原文:Best Mobile Applications To Manage Your WordPress Blog

中文翻译:ZCMHI。文中部分链接可能无法直接访问,需使用代理。

基于云计算的通讯录产品设计

通讯录是一种记录用户联系人的联系方法、地址等信息的服务,做为一种实名的社交网络,以通讯录为基础,可以衍生出不少热门的互联网应用,如即时通讯、邮件、社交网络等等,以及不少本地应用,例如用户的电脑Outlook、手机通讯录等。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通讯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如何保证与朋友、同学、同事、领导、亲戚等之间的联系,并能方便快捷的查找、记录、修改其相关通讯信息,仅依靠手工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管理日益膨胀的通讯录的需要。

通讯录产品市场现状

目前具有通讯录的产品非常多,包括纯粹的通讯录产品(plaxo)、社交网站附带的通讯录(人人网,新浪微博等)、即时通讯附带的通讯录(如QQ、MSN)、邮箱附带通讯录(Gmail,网易信箱)、个人电脑的通讯录(Outlook通讯录)、手机通讯录(火种通讯录应用)、通讯录增值服务(Kik,微信)等,每个社交产品都具有自己的通讯录,大部分都毫无关联,大量的通讯录导致用户管理通讯录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各个通讯录的数据又不同步,导致用户维护通讯录成为一场噩梦。

如何解决目前通讯录管理的混乱局面呢?类似的情况我们以前曾经遇到过,就是个人文档管理的问题。很多人工作使用一台电脑,回家用一台电脑,出差用笔记本电脑,如何在不同的电脑同步和更新自己的工作文档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早先人们为了同步文件,通常要用U盘将文件拷贝粘贴,非常麻烦,版本管理混乱,很容易出错,最终以Dropbox为首的云存储同步服务出现了,用户使用Dropbox可以实现多台电脑上文件的自动同步和更新,自动完成这所有的更新和版本管理操作,几台电脑之间的文件同步和更新均自动完成,每天电脑都自动下载最新版本的文档,在任何一台电脑更新文档之后,都会自动上传到云存储服务器端,接着同步到其他电脑,从而通过工具完美地解决了多台电脑同步文档的问题。

图:通讯录产品设计

既然Dropbox可以成功的管理多台电脑的文件同步,那么对于通讯录来说,我们也可以通过云计算的方法,将用户散布在各个终端(电脑、邮箱、手机等)的通讯录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方便、快捷、灵活的管理个人、公司及相关人员的通讯信息,了解联系人最新联系方法。

以下是月光博客构思的一个新型的云存储服务,该服务类似Dropbox,但是以通讯录为核心,通过一个所谓的“云通讯录”来同步和管理用户所有的通讯录信息。

图:通讯录产品设计

云通讯录的特点

云通讯录是基于云计算的通讯录产品,做为一个基础服务,具有以下的特点:

1)基于云存储、云计算。

2)可以实现多平台同步(例如Outlook、Gmail联系人、其他邮箱联系人、手机通讯录、人人网好友、开心网好友等)。

3)自动备份,数据安全性得到保障,用户的联系人不会发生丢失情况。

4)建立关系网(用户可联系通讯录成员,确认后双方即为好友)。

5)社会化通讯录,用户的联系人信息变更由联系人自动维护,联系人更改的联系信息可以自动更新给所有好友的通讯录。

6)集成邮件、短信、即时通讯功能。

7)采用vCard标准交换通讯录数据。

图:云通讯录的特点

云通讯录的盈利模式

任何一项服务,如果没有很好的盈利模式,都很难运营成功,类似Dropbox这样的优秀服务都提供了个性化收费服务,云通讯录的盈利模式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功能限制:免费用户功能限制(例如只能免费发送M条短信),部分功能只限于收费用户使用(收费短信)

2)通过联系人数量限制:例如,免费用户少于N个联系人,收费用户多于N个联系人。

3)平台限制:Web端免费、手机端收费。

4)采用奖励引导用户操作:建立类似Dropbox的邀请机制,每邀请一个用户,给予空间或容量上的奖励。

云通讯录SWOT分析

图:云通讯录SWOT分析

1)劣势:

1.1 不同平台同步需要大量开发工作

1.2 后期维护较为困难

1.3 第三方平台可能会出现数据格式变动

2)优势

2.1 数据安全,自动备份

2.2 多平台通讯录同步

2.3 可支持定制平台

2.4 SNS好友通讯录的同步

3)威胁

3.1 Google已实现Gmail和手机同步通讯录

3.2 企业对信息安全的顾虑

3.3 用户对通讯录的同步需求不高

4)机遇

4.1 国内没有同类产品

4.2 国外的同类产品plaxo从国内访问速度慢,且同步通讯录功能收费

4.3 Google不支持对于国内SNS应用的同步

云通讯录的接口设计

1)导入Gmail联系人

使用 Google 通讯录API 导入Gmail联系人。

2)导入Hotmail联系人

通过 Windows Live Contacts API 来实现导入Hotmail联系人。

3)导入Yahoo联系人

通过 Yahoo API 导入Yahoo联系人。

4)手机联系人同步

可用协议 Exchange ActiveSyncSyncML ,SyncML servers 可以使用开源产品搭建。支持诺基亚手机和Outlook。Exchange ActiveSync 支持iPhone\iPad,Android手机和Outlook。两者均有现成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软件。

5)Outlook同步

可用协议SyncML进行同步。参考工具

6)与人人网同步

使用 人人网API 连接人人网的好友联系人。

7)与新浪微博同步

使用 新浪微博API 连接新浪微博的好友联系人。

8)国内邮箱的同步

国内的主流邮箱,如网易邮箱、QQ邮箱等,均不提供API服务,因此无法像Gmail、Hotmail那样方便的获取联系人信息,只能通过模拟用户登录的方式抓取该邮箱联系人。

云通讯录实例分析:Plaxo

Plaxo是一家专业的在线通讯录提供商,公司位于美国加州山景城,据该网站介绍,他们有4000万用户,该通讯录提供付费同步方案,可以实现与Outlook、Gmail等邮箱的自动同步。Plaxo还具有部分社交网络的功能,用户可以发布微博、博客、上传照片等。

1)首页

Plaxo首页界面显示通讯录主要核心功能,非常简洁,以大字体描述了Plaxo通讯录是什么,能做什么事情。

图:Plaxo首页

2)登录后界面

Plaxo登陆之后,会显示通讯录的统计信息,Plaxo可以连接到社交网站(Facebook、Twitter、Google Reader等),用户可以在Plaxo里看到各个社交网站的聚合信息。

图:Plaxo登录后页面

对于这个功能,我觉得比较多余,如果在中国运营的话会带来不少额外的风险。

3)连接社交网络

Plaxo支持的社交网站包括Facebook、Twitter、Google Reader等,但是不支持国内流行的社交网站和微博。

图:连接社交网络

4)导入其他通讯录

Plaxo可以导入Yahoo、Gmail、Hotmail、AOL、Outlook、Linkdin等网站的联系人,支持CSV等格式的文件导入,不支持国内邮箱和社交网站联系人的导入。导入其他邮箱联系人会提示输入邮箱密码,你敢在下面的提示框中输入你的Gmail密码吗?

图:导入其他通讯录

此外,Plaxo还可以自动寻找用户可能认识的人,并提示给用户“您可能认识的人”。

5)导出通讯录

Plaxo开放的一点在于,提供通讯录导出为CSV、VCF等格式,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将网络通讯录下载到本地。

6)联系人管理

Plaxo可以维护个人通讯录的基础数据,基础数据包括个人档案、通讯信息数据等。用户可以手动录入联系人信息,并且能够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查询方面,可以按照名称等字段信息进行搜索。通讯录包括姓名、公司、群组、电话、手机、Email、类型等字段,通讯录可以进行分组操作。

用户还可以维护自己的个人档案,即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个人信息修改之后,好友的通讯录数据会自动更新。

7)群组管理

除了联系人信息之外,Plaxo还实现了新建、编辑、删除群组功能。

总结

以上就是我对于云存储通讯录产品的构思,这个构思对于国外已经有了一个产品Plaxo,但我个人感觉Plaxo并不是很好用,并且其核心的同步功能均无法免费使用,通讯录做为一项基础服务,短期内可能赚不到钱,但通讯录对于企业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通讯录基础上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真实关系SNS以及类似Kik Messenger这样的社交短信服务,这也就是很多人对通讯录的觊觎的原因了。

不过,社交短信已经有了Kik、微信这样的产品,手机通讯录则有友录通讯录、火种通讯录等,iPhone通讯录有i通讯录等,基于手机和网站的通讯录同步有人人同步免费版(同步人人网和手机联系人)、QQ手机同步(同步QQ邮箱和手机),总的看来,手机通讯录上的产品已经很多了,不少产品已经非常完善,创业公司再开发同类产品的难度较大。而对于通讯录同步的产品则较少有公司介入,其发展和实现同样具有手机通讯录的功能,从这一点介入通讯录市场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创新。

海外中文博客与Adsense

近来笔者花了不少时间研究Google AdsenseAdwords,为此还给笔者的博客搬了几次家,甚至破费购买空间和域名。关于澳洲中文博客与Adsense广告总结如下:如今澳洲的华人人口已经不可小觑,尤其是悉尼和墨尔本两个城市。澳洲中文博客的现状在研究海外中文博客时应该具有一定代表性。

目前有不少免费的博客平台。比如:Wordpress和Google的Blogger.Wordpress免费平台不能插入Adsense广告代码。Blogger有自带的Adsense广告模块,不需要插入代码,对没有技术背景的写手来说简单易行。

中文博客使用流行好用的Blogger的时候最好考虑再三。在墙外写博,意味着放弃国内大量的读者。海外网民的基数跟国内无法相提并论。虽然很多情况下写博客出自自自言自语的癖好,但是既然写了,多一点人看总好过门庭冷落。所以作者身在海外的中国博客很多要么用国内的新浪博客、搜狐博客等,要么自己购买空间和域名。后者需要花时间和金钱进行维护,但具备嵌入Adsense广告的条件。

如果海外中文博客的访问都是来自国内,Adsense广告的策略应该是跟国内其他中文博客没有太大差别。如果读者大多在国外,那么做Adsense广告的境遇跟国内博客就很不相同了。

海外中文博客与Adsense

Google Adwords的广告投放是区域化的,也就是同样大小的Adsense广告模块,在悉尼看到的广告内容是和上海看到的不相同的。同时,Google Adsense的广告跟语言相关,用中文写作的博客上展示的广告大部分是中文广告。因此,在流量不变,且广告位置和风格固定的情况下,广告的点击量和单价基本受读者所在地商户投放中文广告的质量和竞争情况的影响。

拿悉尼做例子,投放中文广告的商户很少。而由于当地网民和展示渠道的基数也都很小,广告展示大多不跟关键词挂钩。这就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各大论坛和插Adsense的博客上看到的广告都是大同小异的。最近两个月,挂在第一的始终是劳什子神*晚会,第二是某团购网。广告内容的贫乏是点击率毒药,到处看到的是同一副面孔,谁还有兴趣去点击了解详情?另一方面,既然广告跟内容无关,博客作者撰写的时候不需要迁就关键词。

网上都说英文广告关键词的价格比较高,几十美元一个点击的都是有的。所以有站长甚至想出了用机器自动翻译来生成英文关键词的歪主意。海外中文博客,自然也就展示中文广告。还是以悉尼为例,商家投放Adsense广告价格竞争并不激烈,所以我目前了解到的广告价格从$0.05-$0.60不等,并不比国内的中文关键词要贵。更不要说相对价格,与当地物价和其他广告投放渠道价格相比。

尽管以上的分析都是给海外中文博客泼冷水,同时也给传达了一个很有用的信息:海外面向华人缝隙市场的商家投放Google Adwords中文广告性价比非常高。大量展示是不要钱的,点击价格又如此低。此时应是广告投放方“剥削”论坛站长和博客作者的黄金时代。

来源:读者投稿,原文链接

Z-Blog在Apache的PHP下使用

Z-Blog程序是基于IIS+ASP环境开发的,理论上并不能在Apache+PHP+MySQL环境下运行,不过有时可能因为某种情况,需要将Z-Blog暂时迁移到Apache平台,本文将讲述一下迁移的具体形式。

迁移的思路是,将Z-Blog全部静态化,动态化的部分,使用PHP代码回调ASP服务器上的地址,数据库依旧放在ASP的服务器上,使用双域名形式,通过FTP工具将ASP服务器上的HTML文件复制到PHP的服务器上。

Z-Blog系统需要使用“静态首页生成插件”,这样首页和文章页都实现了静态HTML文件,分类页和标签页原本是动态的,修改起来比较麻烦,需要修改Z-Blog源代码。

修改方法是,先建立一个cat目录,将根目录下的catalog.asp文件复制过来,修改为default.asp,将里面的include路径修改一下。

接着,修改FUNCTION目录下的c_system_base.asp,c_system_event.asp,c_system_lib.asp文件,搜索替换掉“catalog.asp”为“cat/”,这样目录页和分类页就会调用cat目录而不是asp文件。

之后,将所有的HTML都FTP到Apache主机上,对于cat目录,则建立一个index.php文件,文件内容如下:

<?php

$qstring = isset($_SERVER["QUERY_STRING"]) ? $_SERVER["QUERY_STRING"] : "";

$url = "http://www.williamlong.info/cat/?".$qstring;

$file=file_get_contents($url);

echo $file;

?>

这样,目录页和分类页的调用都会自动抓取原先ASP服务器上的文件。

最后,在Apache服务器上编辑.htaccess文件,内容如下:

RewriteEngine On
RewriteBase /
RewriteRule ^upload/(.*)$ http://www.williamlong.info/upload/$1 [R=301,L]
RewriteRule ^download/(.*)$ http://www.williamlong.info/download/$1 [R=301,L]
RewriteRule ^function/(.*)$ http://www.williamlong.info/function/$1 [R=301,L,QSA]

经过这样一番处理,在Apache环境下也可以浏览Z-Blog生成的博客了。

Z-Blog在Apache的PHP下使用

不过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留言评论功能无法使用(单独使用另外一个插件可以勉强支持评论),侧栏动态加载的内容无法显示,文章量浏览无法计数,评分插件失效,更新较为麻烦。

目前更新博客的方法是,修改hosts文件,将Z-Blog的域名再次指向原先ASP服务器,添加文章后,再FTP到Apache服务器上,原先我曾经考虑在两台服务器上同时安装Dropbox的方法实现同步,但后来发现,一些国外的虚拟主机已经开始禁止在主机上运行Dropbox了,其系统会自动检测Dropbox进程,并发邮件警告用户,称运行这个程序违反其政策,要求停止这个进程,因此只能考虑使用自动FTP的方法实现同步。

2011年8月27日星期六

新浪微博微群功能上线

以前曾经给新浪微博提了一个建议,就是实现类似Facebook的群组功能,一个群组可以是一个封闭的小圈子,用户可以在里面发言,外部无法看到,就和QQ群一样,加入群组需要审核,管理员可以删除用户,这样就可以实现团队微博或企业微博的部分功能了。

其实,新浪微博以前曾经开发了一个“新浪乐居”,是一个以房产为主的微群,但运营并不太成功,而在今天,感恩节之夜,新版的新浪微群功能出来了,我访问进去看了一下,竟然发现新版微群已经实现了我当初提的几点建议,微群管理员可以将其设置为“私密群组”,使其发言只能被群友看到,外部看不到。

微群将对QQ群和豆瓣小组等网站产生一定的竞争关系,目前新版的微群功能还是较为简单,和微博类似,如果微群的竞争目标是腾讯QQ群的话,那应该还需要支持上传文档、通用格式的文件等功能,最好再支持日历、投票和问答的功能,管理员或用户可以给发布的信息增加Tags(主题),管理员可以将信息增加为精华等Tags类型,那样的话,微群就将成为QQ群的一个有力竞争对手。

目前一个用户可以创建3个微群,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创建微群:1.上传头像,2.粉丝达到10人,3.微博超过10条,4.已创建微群不超过3个。

新浪微群比腾讯QQ群的好处在于:1、免费。2、成员数更多。3、所有发言都会保留待日后查看。4、发布信息可带标签。5、可针对信息评论。不足之处:1、发布信息方便性不如QQ。2、发布信息140个字,无法发布长信息。3、贴图不方便。4、不支持上传任意格式的文件。5、没有群相册和群共享。6、目前还不支持手机访问。

微群(QQ群)如果设置为“开放群”,在运营上其实风险挺大的,像QQ群那种私密群还经常面临审查,“开放群”就更危险了,一旦出现所谓的“有害信息”,就会遇到监管的麻烦,因此设置为“私密群”对于运营来说更为“安全”一些,外部只能猜测群里可能有有害信息,但却没有证据。

新版微群的地址是 http://q.t.sina.com.cn ,目前的新版微群仍在内侧阶段,需要通过邀请码才能访问。下面是Mr_Janco网友发布的新浪微群的试用体验。

新浪微博微群功能上线

新浪微博微群功能上线将兴起微博小组化讨论(作者Mr_Janco

11月25日,内测已久的新浪微博微群功能上线,微群的前身是新浪微博“乐居微群”,乐居微群因界面不友好,以及没有隐私设置等功能,一直得不到认同,新浪也没有将其集成到微博中去。而这次上线的微群功能则比较成熟,下面来看看新浪微博。微群的几个新特性。

微群首页

新浪微博。微群,登录后,首页列出了最近更新的微群以及两条最新微群消息、今日微群微博、新成员数,而点击“按时间查看”,可以看到所加入微群中所有最新的微博,用户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自己所在微群最近的情况。

微群内部界面

与乐居微群有所不同,微群的群内发布微博按钮左边多加了“同时发送到我的微博”选项,默认情况下是不勾选的。另外,就算选择了“同时发送到我的微博”,发布后的微博结尾也不会像以前乐居微群那样留有微群名+微群地址的尾巴。

微群管理隐私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微群管理中的隐私保护,多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就是选择微群类型。当选择“私密群组”,配合“需管理员批准后才可加入”选项,微群所发布的信息将不会被外界所看到,也就是先了小组私密谈话,开秘密会议等活动形式。

相信在不久之后,新浪微博会将微群的链接放到微博顶部,并且完成新浪微博官方客户端和开放平台API的跟进工作。手机客户端普及微群功能的话,无疑是对传统IM的一大打击,基本上IM能够实现的功能,微博都实现了。新浪微博能否打败腾讯QQ,大家拭目以待。

微博变种与RSS变种

从收藏里找出了这么一条微博,是一位名叫徐来肥的作者发的:用微博,每过一段时间就需要换一拨关注对象,否则,难免timeline越来越少,话题越来越无聊。信息在封闭人群中,衰减曲线有点像股市跳水。

此外,记得还曾有人发过这样一条微博(很遗憾没收藏不能找出原文和作者),大意是,在微博上,你很容易陷入一种错觉,以为被你关注的信息就是世界的全部。

以上两条信息很犀利,后者的潜台词是,虽然单向弱关联,但正常情况下,人们关注范围基本稳定,再基于前者的结论,信息在微博里,一样存在一个衰减曲线,这是一个内在趋势(现实的情况似乎佐证如此,很多人应该有所纳闷,或许粉丝数较一年前翻倍了,但转发和评论数居然降低了,why?)

实际上,新浪微博之所以能够长期维持一个良好的平台环境,包含了一定的泡沫成分,跟股票市场类似,这种维持力量来源于(新进入和流失资金差额造成的)大盘增长,当微博市场在新浪和腾讯之间达到平衡之后,新增用户停滞,信息在封闭人群中衰减的负面影响就可能显现出来。

也就是说,新浪微博的平衡,并非自我平衡,而是因外力持续强行输血的结果。

微博变种与RSS变种

微博alpha变种模型

请假设有这么一种微博变种模型,用户获得信息不完全是建立在订阅的基础上,除了你关注的那些人的信息之外,系统还会随即分发一些你并没有关注的人的信息给你,与之相对应,即使你的关注者是零,你所发布的信息也会随即出现在一部分人的信息流里。

这个假设有点颠覆你的常识,实际上我们还可以这么理解,通常的情况下,正数的起点是0,但是现在这个正数概念被重新赋予了,起点变成了……100(不妨设定为100)。也就是说规则变成了这样,即使你是一个新用户,你发一条信息,也至少会有100个关注者,但是由于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关注你,这跟常识中的微博关注不太一样,100个关注者被赋予了随机、变化的性质。

这么做有一个很直观的好处,那就是生态系统里天生赋予了媒体性质(因为他天然发散),对缺乏关注的新用户而言开场显得更加温馨一点,(当你一个关注者都没有的时候,你除了评论转发别人吸引关注、就只能守株待兔等待有缘人遭遇你的实时信息,然后第二道扩散密码掌握在你的关注者手里,他们转发了你的微博,更多的人才能看到注意到)

但是在变种微博系统里,你的起点被拔高了,从0开始,你直接享受到了第二道扩散可能,如果你的微博很迷人特别,那么,更多的人可能会成为你相对稳定的关注者。

以此来看,原版与变种的区别有点像一个圆跟半径加大100的圆的区别,本质没变,还是个圆,不但很稳定,而且媒体属性值被稍微提高了一点。

微博beta变种模型

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半径被加大100对于粉丝数很低的用户而言有意义,但对于粉丝数几十万甚至百万的人来说,100这个数字未免太小了,被多转发一次的扩散半径就可能不止增加这么点,他们渴望的是一个与粉丝规模相匹配的相对值。

好吧,接下来,让我们来继续变种进化,加入一个喜欢因素,一条微博的随即输出部分,必须要接受审判,如果被赋予了更多的喜欢,那么此人发布的下一条微博的随即扩散范围将扩大,半径变成了>100的数字。

请注意,所谓喜欢,未必非要破坏环境让用户点击个喜欢按钮,同样可以用(获得的转发+评论)/粉丝数这个值的大小来衡量,同样,扩散半径与喜欢度、粉丝数成正相关,,取最简单的公式,「(获得的转发+评论)/粉丝数」*粉丝数,问题重归简单,上次随即输出所获得的(转发+评论)的绝对值。

不管如何衡量,基于相对值而非绝对值的扩散是为了带来一个可成长性的变化,因为有了不平衡,于是产生了激励,这符合微博本身的特征。

现在,有一个跟微博无关的网站试图做着同样的事情,他试图变种RSS阅读,基于关注输入输出信息的规则被部分打破,它试图分析你可能喜欢的文章,然后推荐给你,对于独立博客而言,这里有个好处,因为它的发散突破了关注体系,天然有向非关注者推广的意义,所谓推广,打破既有的平衡,让信息质量好的网站受到更多的关注,让垃圾站点被更多的替代,意思是只要你的网站够价值,你就能获得更多的关注者。

(该文末尾应该有个“你可能也喜欢” 的推荐,旁边还有一个链接“无觅”)因为月光博客加入了无觅的插件,忍不住注册看看是何方神器,有些新奇,但当时感觉有些不对,这不对劲的地方说不上来。

扩散圆的自我阻止

回到微博beta变种模型,它之所以变种,目标是赋予推广意义,来对冲关注体系本身必然的衰减趋势,与alpha变种不同的是,它不是一个简单加大半径的圆形,而是一个加大半径并且发散的扩散圆。

天文学家说,宇宙正在以一定的速度膨胀,而在beta变种模型里,信息的输入到用户主页的总量就是天文学家口中的宇宙,在以某种发散速度膨胀。但是笔者认为天文学家的知识面太窄了,以至于提出这种违反物理规律的科学话题。平衡一定是一切事物的趋势,从供求关系到人的内心,莫不如此,宇宙也一定不会例外。现在,问题出来了,在用户不变的情况下,输出总量稳定,当输入总量在膨胀,就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会导致两种可能的后果:

1. 让用户改变关注,调整输入方向,本质是关注关系重组,这是个正向的引导。

2. 改变用户习惯,让他关注更多的人,但主页,用户的习惯也是个平衡,关注更多的人,一旦信息量溢出,就必然更少的阅读关注的信息,这是个不好的引导,可能让生态系统恶化。

我们知道,在整个微博系统里,有一个永恒的基本等式:粉丝数总量=关注数总量。QQ也如此,在QQ上,绝大多数人的好友数量在二三百之间(姑且这么认为吧),实际上现实中的平衡线可能也不过如此,有人说,不论你地位多高,财富多少,你一生需要面对的实际只有那么几十个人而已,即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你的社交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这也是为什么月光说,通常一个人的关注数超过了300可能他只发微博不看微博的原因,我的。由于作为输出终端,每个人都存在一个这么一个平衡线限制,这使得微博会存在信息过载问题,在alpha模式里,由于100没有超过这个平衡线,所以看起来它是一个能够接受的模型,但在beta系统里,随着发散圆半径增大,他会使得在原有的输出规模下,信息输入被整体提高了,并且他存在一个继续发散的加速度,不论这个发散系数是多大,它总有一天会将遭遇平衡线,然后超过,最终把整个系统的输入输出平衡拖垮。

谁是谁的进化?谁又在创新谁?

从某种意义上,微博是RSS的进化,就这种意义而言,无觅似乎是介于微博和RSS之间的一种东西,他不但试图让阅读博客本身赋予随机、变化这种发散的媒体性特征,还具备了RSS本身的一点优势,那就是多数用户并不生产信息,他们只是充当信息输出终端,这正是无觅对于独立博客的价值所在。

但问题是,对于只追求阅读信息的用户而言,它的信息是否比rss来得更有价值?输出决定输入,这个问题的答案决定无觅的走势,它的创新是否可能创造一个可期待的平台?

个人观点,目前状态下的个人观点倾向于否定,如果为了过多充满不确定性的信息,用户会选择去门户网站,人工推荐可能比机器更人性,但我们知道,门户模式老了,更多的用户可能来了又走了。

来源:越石父投稿

我所积累的20条编程经验

编者按:原文作者乔纳森·丹尼可(Jonathan Danylko)是一位自由职业的web架构师和程序员,编程经验已超过20年,涉足领域有电子商务、生物技术、房地产、医疗、保险和公用事业。正如乔纳森在文中所言,本文适合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刚入门的程序员。如果你已是高级开发人员,或许你能在本文中看到自己的身影。

从11岁时,我就一直在编程,并且一直都很喜欢技术和编程。这些年来,我积累了一些艰难又容易的经验。作为一名程序员,你或许还没这些经验,但我会把它们献给那些想从中学到更多的朋友。

我会持续更新这些经验,我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感想,但就我这20年来看,我想下面这个列表中基本不需要增添额外的东西了。下面就是我至今最难忘的经验。

1. 估算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时间。不要怕,承认吧!我曾见过一些程序员为了解决一个特殊问题而坐在显示器前面8小时。为自己定一个时间限制吧,1小时、30分钟或甚至15分钟。如果在这期间你不能解决问题,那就去寻求帮助,或到网上找答案,而不是尝试去做“超级堆码员”。

2. 编程语言是一种语言,只是一种语言。随着时光推移,只要你理解了一种语言的原理,你会发现各种语言之间的相似之处 。你所选择的语言,你应该觉得“舒服”,并且能够写出有效(而且简洁)的代码。最重要的,让语言去适应项目,反之亦然。

3. 不要过于注重程序的“设计模式”。 有时候,写一个简单的算法,要比引入某种模式更容易。在多数情况下,程序代码应是简单易懂,甚至清洁工也能看懂。

4. 经常备份代码。在我年轻时,我就有过因硬盘故障而丢了大量代码的经历,这经历很恐怖的。只要你一次没有备份,就应当像有着严格的期限,客户明天就需要。此时就该源码/版本控制软件大显身手了。

5. 承认自己并不是最顶尖的程序员 - 知不足。我常想,我对编程了解已足够多,但是总有其他人比你优秀。正所谓,“一山总比一山高”。所以,向他们看齐吧!

6、学习再学习。正如第5点所说,我经常会在手里拿一本计算机或编程相关的杂志或书(不信,可以问我的朋友)。诚然,总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技术,你可以从中学习以保持不落后。如果你有一种灵巧的方式来获取你需要的新技术,那你每天都应该坚持学习。

7. 永恒的变化。你对待技术/编程知识,就应像你对待股票一样:多样化。不要在某一特定技术上自我感觉良好。如果那种技术或语言已经没有足够支持,那你还不如现在就开始更新你的简历,并启动培训新计划。我能保持前行的主要原则是什么呢?至少了解两到三种语言,所以,如果某种语言过时了,你在学习新技术的时候还可以依靠另一种语言。

8. 提携新人。协助并且培养初级/入门的开发人员学习优秀的编程方法和技巧。也许你还不知道,在帮助他们向更高一层前进时,你自己也在向更高一层提升,你会更加自信。

9. 简化算法。代码如恶魔,在你完成编码后,应回头并且优化它。从长远来看,这里或那里一些的改进,会让后来的支持人员更加轻松。

10. 编写文档。无论是Web服务的API,还是一个简单的类,你尽量编写相应文档。我曾经引以为豪的代码注释,因过度注释而有人指责。给三行代码加一行注释,只需要你几秒时间。如果那是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技术,千万别担心过多注释。如果你能很好做好自己的工作,大多数架构师、后备程序员、支持组都会感激你。

11. 测试、测试再测试。我是一名黑盒测试粉丝。当你完成编码后,你“被认可”的时候就开始了。如果你们公司有QA部门,如果你的代码中有错误,那你得到的评论,会比项目经理还多。如果你不彻底测试自己的代码,那恐怕你开发的就不只是代码,可能还会声名狼藉。

12. 庆祝每一次成功。我见过很多程序员在解决编程技术难题后,会和同伴握手、击掌或甚至手舞足蹈。每个人在生命中都会碰到“顿悟”。如果一个程序员高兴地跑来叫你去看他的非凡代码,也许你已经看过这样的代码100遍了,但你也应该为了这个家伙而庆祝第101次。(编者注:《庆祝成功的九种方式》。)

13. 经常检查代码。 在公司,你的代码要经常检查(包括自查和其他同事检查)。不要把别人的检查,看成是对代码风格的苛求。应该把它们看作是有建设性的批评。对个人来说,经常检查你的代码并且自问,“我怎样才能写得更好呢?” 这会加速你的成长,让你成为一个更优秀的程序员。

14. 回顾你的代码。在看到自己以前的代码时,通常会有两种方式:“难以至信,这代码是我写的”和“难以至信,这代码是我写的”。第一种往往是厌恶的语气,并在想如何改进它。你也许会惊叹,旧代码也能复活成为一种更好的程序,甚至是一个完整的产品。第二种通常带着惊奇和成就感。开发人员应该一到两个自己完成的项目成果,能让众人不禁而立并注目而观的项目。同样,基于你优越的编程能力,你可以把过去的程序或项目拿出来,把它们更新为更加优秀的产品或想法。

15. 幽默是不可缺的。在我20年的开发生涯中,我还没有碰到哪位程序员是没有幽默感的。实际上,干我们这行,幽默是一项必备品。

16. 谨防那些无所不知的程序员,不愿分享的程序员,还有经验不足的程序员。当你遇到这几种程序员时,你自己要谦虚。无所不知的程序员,更想当一个英雄而不是团队成员;保守的程序员则是在编写着他们独享的代码;而经验不足的程序员则会每十分钟就来问你一下,当代码完成后,代码已经是你的,而不是他们。

17. 任何项目都不会那么简单。朋友、家人和同事曾请求我仓促做一些事情,仓促做一个程序或者网站。对于这样的事,应该从双方做计划,才能做出令两方都会满意的东西。如果某人起初只是需要一个使用Microsoft Access的、只有有3个页面的网站,但来就很可能变成一个有15个页面的网站,并使用SQL Server,有一个论坛,还有一个定制的CMS(内容管理系统)。

18. 任何时候不要想当然。假如你承接一个简单的项目,你可能会认为某个部分可以轻松完成。千万别这样想!除非你有一个类、组件、或者一段已经写好的代码,并且在现有的项目已经测试通过。不要认为这将是很容易的。

19. 没有已经完成的软件。曾经有一位程序员告诉我,没有软件是已经完成的,它只是“暂时完成了”。这是明智的忠告。如果客户还在使用你写的程序,并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如果有机会,你仍在更新它,这并不是什么坏事,这让你不断地前行。

20. 耐心是一种美德。当客户、朋友或家庭成员用电脑的时候,他们也许会受挫,进而想砸电脑,或气冲冲地离开。我一直在告诉他们,“是你掌控电脑,不是电脑掌控你。”对于用作编程的电脑,你要有一定的耐心。一旦程序员知道问题所在后,他们就会站在电脑的角度看问题,并且说“哦,这就是为什么它是这样做。”

编者后话

对本文深有感触!虽然本文没有华丽的辞藻,其中朴实的道理,其实并非只适用程序员,同样可以扩展到其他行业。记得以前练字时,总感觉当时写得很好,但后来回头再看时,也会想“这居然是我写的字!”

来源:伯乐在线投稿,原文链接

TOR使用说明和介绍

Tor的全称是“The Onion Router”,号称是“An anonymous Internet communicaton system”。它针对现阶段大量存在的流量过滤、嗅探分析等工具,在JAP之类软件基础上改进的,支持Socks5,并且支持动态代理链(通过Tor访问一个地址时,所经过的节点在Tor节点群中随机挑选,动态变化,由于兼顾速度与安全性,节点数目通常为2-5个),因此难于追踪,有效地保证了安全性。另一方面,Tor 的分布式服务器可以自动获取,因此省却了搜寻代理服务器的精力。

将Tor和SocksCap32(SocksCap32可以用FreeCap替代)联合使用,将得到一个永远有效的支持Socks5的代理。由于Socks5的代理实在太难找了,所以Tor实在是一大福音。

这个软件使用起来也很简单。先去下载最新版本的TOR和SOCKSCAP32,下载完毕后我们安装TOR,然后我们就可以运行Sockscap32,设置服务器地址为,Socks5:127.0.0.1:9050,然后把你的IE浏览器拉入Sockscap,双击后打开IE,即可通过TOR上网。

TOR

很多网络软件本身也支持使用代理,因此可以连Sockscap32也可以省了,比如FLASHFXP,QQ等都支持Socks5,只要在代理服务器地址填写127.0.0.1,端口填写9050,即可实现安全上网,那时你的QQ好友会发现你的IP竟然是来自美国呢。

中国和美国的互联网差异

美国人发明了一个改变世界的工具,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商业化之后,美国人在它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企业营利模式的奇迹;中国互联网从完全抄袭美国模式到自己寻找真正合适的生存方式,也在不断探索发展。中国和美国的互联网,在趋同与存异的差异化中,究竟形成了哪些不同?又是什么力量在起作用?不作比较,不知道世界如此不同。

可以说,现在的世界上有两个超级大国:中国和美国。在互联网以指数的速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那么,这两个大国在互联网方面有什么差异呢?我们从下面一系列与互联网相关的参数来比较两个国家,比如:互联网用户数量,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连接的速度,域名数量,受欢迎的网站,网页浏览器,操作系统等等。

中美互联网

1、互联网用户数量

十年前,美国是世界上的互联网头号大国,而现在很明显已经不是,取而代之的是中国。下图是中美网民的数量(PS:这其中的最大原因就是中国的人口数量了)

互联网用户数量

当然,中美两个国家的网民数量占整个世界的31%,其中中国在亚洲的比例是51%。

2、互联网普及率

相比中国来说,美国的互联网普及率要高很多,一般的普通公民都能利用到互联网。

互联网普及率

但是,中国在这方面的增长空间要远远高于美国。假如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与美果相当的水平,那么,中国的网民应该可以超过10亿了。

3、互联网增长速率

提及互联网的增长速率,对中国来说,在2000年至2010年之间的增长速率是1767%,这个速度的确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在此期间,美国只在原基础上增长了一倍。当然,很明显的一点,就是美国在10年前的互联网水平相比其他国家来说已经算是比较高的了。然而,中国当时还是比较落后的国家,所以增长的空间比较大也是可以接受的。

互联网增长速率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过去的数据。在2000年的时候美国有95,000,000网民,在2010年为239,000,000.另一方面,中国在此期间的网民数量由22,000,000增长到420,000,000.对比这两个数字相信就知道差别了吧。

4、因特网接入速度

在这一方面,美国就远远超出中国了。在美国的互联网接入平均速度基本上是中国的5倍,美国基本上的网络接入都是用宽带接入。

因特网接入速度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很清楚,当你看到网络连接连接速度是如何分布的(如下图)。在美国,34%的互联网连接速度超过5 Mbit /秒,而在中国,只有0.4%达到这一速度。

网络链接速度

5、网络服务器

服务器是提供网络信息的终端,在这一方面,美国也远远超出中国。者也很能接受,因为在互联网的初期,美国救援预案超出中国,而且服务器技术在美国也会比中国好,导致有些不在美国本土的人也把自己的服务器放在美国。原因当然是美国的互联网技术比较领先了。

网络服务器

上图是由CIA提供的数据,显而易见得是:美国几乎提供比中国多28倍的网络服务器。我们不知道这些数据时怎样得到的,但是已经能从一方面反应两国之间在网络拂去其方面的差异了。

6、主流搜索引擎

Google在中国的搜索领域一直没有达到过称霸的地位,而且在去年Google撤出中国后,Google在中国的搜索份额更是下跌。中国的中文搜索引擎一直 是以百度称帝的。两国的主流搜索引擎为;

7、顶级网站

美国的顶级互联网网站在全世界都是比较出名的,但是,精心的人一定会发现,中国的顶级网站一般在世界上不是那么出名,或者说并没有很多人会去使用。

美国网站TOP 5

  1. Google.com
  2. Facebook.com
  3. Yahoo.com
  4. Youtube.com
  5. Amazon.com

中国网站TOP5

  1. Baidu.com (search engine)
  2. QQ.com (online community)
  3. Sina.com.cn (web portal)
  4. Taobao.com (“China’s eBay”)
  5. Google.com.hk (Google Hong Kong)

当然,Facebook在中国已经上不了了,google.cn也撤出中国而转向了google.com.hk,但是google.com.hk在中国任然占有很大的比重,至少还能够跃居前五。

8、主流的网络浏览器

在中国,大部分的网民依然使用的是IE6.0浏览器(这一点也许让人匪夷所思),因为有那么多的好的免费浏览器(如高版本的 IE, Firefox 或者 Chrome等)。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中国网民在安装操作系统的时候,微软会在操作系统里面自动安装IE6.0,尤其是使用所谓”Windows XP系统的用户“,使用IE6.0就更常见了。

美国排前五名的浏览器:

  1. Internet Explorer, 47.5%
  2. Firefox, 25.5%
  3. Chrome, 14.6%
  4. Safari, 11.2%
  5. Opera, 0.6%

中国排前五名的浏览器:

  1. Internet Explorer, 87.4%
  2. Chrome, 4.4%
  3. Maxthon, 3.8%
  4. Firefox, 3.3%
  5. Safari, 0.6%

主流浏览器版本:

  • 美国: Internet Explorer 8.0, 33.9%
  • 中国: Internet Explorer 6.0, 41.1%

9、主流操作系统

在美国,Windows 7基本上已经取代Windows XP,但是在中国是截然不同的。中国的网民大多数还是使用Windows XP,这个比例基本上是4/5。

美国排前五的主流操作系统:

  1. Windows 7, 32.1%
  2. Windows XP, 31.1%
  3. Windows Vista, 19.1%
  4. Mac OS X, 14.9%
  5. iOS (iPad), 1.2%(统计不包括iPhone和iPod Touch上的iOS )

中国排前五名的主流操作系统:

  1. Windows XP, 82.2%
  2. Windows 7, 13.8%
  3. Windows Vista, 2.7%
  4. Mac OS X, 0.5%
  5. Windows 2003, 0.3%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上面的统计数据时根据接入网络的用户而来的,还有一些没有接入网络的就不在统计之内了。

10、域名

对域名数量的统计通常按域名的购买地而非购买人所在地进行分类。由于互联网用户热衷于在美国注册域名,因此美国的域名数量会超出实际数量。

记住这一点,然后我们来看两国的顶级域名数量。

域名数量

然后是国家码顶级域名,.us表示美国,.cn表示中国。这里需要注意的是,.us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度并不十分高,.com是使用最多的顶级域名,这使.us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碍。

域名

11、全球化的攻击流量

所谓“攻击流量”,是指自然界的恶意流量,例如试图获得通过各种方式非法访问到计算机的端口,利用操作系统中的薄弱环节攻击计算机,这包括所谓的端口扫描以发现潜在的计算机漏洞。美国的交通部曾经有被攻击过的”美誉“。这方面中国是第三(仅次于俄罗斯)。

全球化的攻击流量

结语

那么,从上面的各方面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

1、 中国的互联网用户群的基数很大,更大(是美国的大约1.76倍)。

2、美国互联网基础设施远远领先于中国的,至少对终端用户来说是如此。

3、中国在互联网方面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4、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运行的软件版本比美国互联网用户落后,至少在操作系统和网络浏览器方面。

5、美国互联网行业继续领先世界,特别是因为世界各国因特网用户都需要使用其互联网服务。 (也许有人可能会问,这种情况会将持续多久呢?也许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吧。)

总的看来,美国在互联网科技及其服务技术领域远远超出中国,但是,单纯就网民数量来讲,还是中国人较多,并且这种状况在将来一段时间内会维持下去。当然,中国的互联网领域发展空间很大,毕竟以后上网的人越来越多,对于网络的开发前景还是可观的。

幸好,我们的世界不会再2012年终结,我们可以看看以后的格局会是怎样的一个变化呢?当我们时隔多年再回头看看这篇文章以及文章中提及的状况,会不会有所改变呢?美国还会依旧是互联网领域的老大吗?中国这个发展迅速的国家会在互联网领域崛起吗?我们拭目以待。

英文原文:USA vs. China on the Internet

中文翻译:晨露博客

苍井空入驻新浪微博

日本女星苍井空在11月11日,传说中的光棍节,正式开通新浪微薄,希望借此平台与中国网友增进交流,9点15分账号刚一开通,便引来大批粉丝围观,微博开通不到两小时,粉丝逼近4万,可见人气之高,想必也为喜欢苍井空的广大宅男们填上一丝节日色彩。

火爆Twitter

苍井空,这位1983年出生的日本女优已经几次在互联网上被中国网友热捧,自从今年4月11日苍井空注册了自己的Twitter账号后,就有中国网友源源不断到Twitter围观,苍井空起初只有两千多粉丝,在中文圈Twitter圈传播之后,一天内粉丝猛增一万三千人。苍井空看到自己的粉丝数高涨,十分感动,特意用中文写了篇博客,与中国网友互动,在Twitter中她称自己的粉丝为“球迷”,一度被传为佳话。 

苍井空的Twitter

苍井空的Twitter

4月26日,苍井空又通过她的官方博客和Twitter为青海玉树地震义卖募捐,她在博客中说:“日本也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对别国的地震也是感同身受。”最后她募集到10万日元,并通过日本红十字会捐出,此举让中国网友颇为感动,很多网友称她为“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火爆Twitter的苍井空接受香港有线电视专访

6月17日,苍井空来华代言久游网旗下网游《勇士OL》也引发玩家热议,发布会邀请了日本人气女星苍井空到场与玩家现场互动,引起网友无限遐想。不过后来,久游网的这次活动遭到了文化部的批评,不得不为涉嫌网络低俗营销发致歉信。

苍井空的Twitter

新浪微博超越Twitter

苍井空注册Twitter造就了今日的成功,截至11月12日,苍井空在Twitter上的Followers数已达128568,然而,对于中国网民来说,使用新浪微博的用户要远远多于使用Twitter的用户,这大概也是苍井空开设新浪微博的主要原因,因而在11月11日,她又在新浪微博开设了自己的官方账号,而这一天,也是她的27岁生日。

苍井空的新浪微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微博开通不到两小时,粉丝逼近4万,仅仅六个小时,苍井空的粉丝数就已达到13万,超过了她在twitter的总粉丝数(128313),过了一天时间,苍井空在新浪微博的粉丝数就达到了22万的惊人记录,几乎是她Twitter粉丝数总和的2倍,也创下了迄今为止新浪微博最快的粉丝增长纪录,可见新浪微博和苍井空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

苍井空的新浪微博

苍井空的新浪微博

目前苍井空的新浪微博只发了一条微博:“中国的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苍井空。十分高兴能和大家见面。我在新浪的微博正式开通了,希望今后能通过新浪微博和大家交流,还请大家多多关照。”文字后面是她抱着新浪的公仔拍摄的一段中文字幕致谢视频。目前,该条微博的转发数为47699,评论数为32196,苍井空新浪微博的自我介绍是“大家好,我是苍井空。在亚洲很有名的哦!我有时演电影,有时唱歌,有时在电视节目中露露脸。为了能和大家更好的交流,我正在努力地中文学习ing”,新浪微博对于苍井空的认证介绍是“日本女星”。

有Twitter网友称,自从苍井空上了新浪微博,大陆网友翻墙上Twitter的动力又会降低不少了。

从苍井空火爆微博的现象可以看见,微博天生就有强大的名人效应,新浪网优秀的运营又将这个名人效应放大到最大,而另类名人效应更强,其传播效应更为凶猛。苍井空一天增加20万粉丝的惊人记录,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韩寒三天增加3万粉丝的记录。可算得上一个不小的轰动。

苍井空新浪微博的地址:http://t.sina.com.cn/1739928273

电子商务的冬天即将来临

电子商务的火焰在中国烧的越来越厉害,这两年不断涌现出实力较强的电子商务公司,他们从事着各种产品的网上销售业务。大家不难看出从去年的网上交易额数字来看截止到2010年12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逾4.5万亿,同比增长22%。其中,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8万亿,同比增长15.8%,增速有所放缓;网上的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5131亿元,同比增长97.3%,较2009年近翻了一番。这么大的交易额,光淘宝就占了四分之一的比重,可想而知这是个多么大的数字,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又有多少人不愿意从这里分一份羹?国外资金不断的流入中国市场,国内许多小公司也都看好网上销售的市场之大。

所以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会想去尝试,试图从互联网中得到些甜头。然而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2010年互联网服务投诉量就同比上升了68.7%,位居投诉增幅第2位。增幅这么大的投诉量不得不让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互联网市场的规范、政策法规的出台已经大大落后与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了。

说到这里笔者也想声明下今天并不是特意要拿淘宝说事,只是随后几年的电子商务发展的确会出现了对淘宝及淘宝卖家不利的一面,这也不仅是笔者个人的一种认为,笔者也相信以下两点会成为其主要原因:

一、政策出台

淘宝作为国内最大的网上交易平台,拥有着庞大的用户群和每天大量交易资金的周转,消费者每天都有大量的钱流向网购,一批批卖家也从刚开始两三个人经营一个小的店铺到两年后拥有自己专业化的公司,包括员工培训和产品渠道都做的非常好,这些店铺的交易额不断的增加,现实中他们也在不断的向公司化管理转型。这的确是个很好的现象,但你要知道在中国现有法律中个人交易与企业交易有着完全不同的政策体系,现实中个人如果做生意还得像市场部交一定的管理费,企业做生意更要向国家纳税。而像这些淘宝店铺的商家生存在政策的夹缝中,自己的销售额在不断的增加,生产能力也在不断的扩大。单从税务方面考虑就会对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其实有关部门也早已关注网上消费市场,网上交易政策的出台也是势在必行。

熟悉电子商务的也都知道六月份武汉工商局对在武汉的淘宝第一大店铺开出了高达430万的巨额税款,其中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滞纳金。而这家店铺一直是淘宝女装销售冠军,信用级别达到3个金皇冠,意味着累计有200万笔以上交易,该店2010年销售额超过1个亿。如此庞大的交易额能不当先关部门感到担忧吗?在淘宝平台上像类似交易额较大的店铺还有很多,目前他们都是以店铺形式进行销售,而现实中却是体系完善的大中型公司。公司没有税款的上缴整个开销成本就会大大降低,相比较现实中的门店商场,他们不菲的租金和税款一直都在控制着他们的销售价格。作为工商部门的职责就是维护商业市场的秩序和平等,唯有的办法那就是整顿网上电子商务交易,促使相关政策的出台。而淘宝的模式就是免费无租金的个人店铺,如果对他们实施税款的上缴和定期的审查,这无疑是对淘宝店铺卖家的一次大规模洗牌,而直接受损失的就是淘宝本身。这不可避免的重重一击,淘宝和众多卖家们要做好迎战的心理准备。

淘宝

二、市场变革

首先大家要知道B2C是企业对个人的一种交易,而淘宝则是C2C(个人对个人)交易,两个销售者的差异是前者是公司后者是个人,假如您是顾客的话在产品价格相近的情况下你是选择商城购买呢?还是选择在私人卖家购买呢?笔者想多数人还是选择从商城购买,因为自己知道笔者买来后的这个产品或许是需要售后服务的,再或者说我要对我购买的商品有足够的信心它不是有问题的商品。所以如果选择在私人卖家购买,就会把刚才的问题看的比较重些。不仅如此甚至有些买家对卖家的服务还要保持一种担忧。随着消费者对品牌概念和服务满意度越来越高的定位时,私人卖家就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了。而这对于一个企业级的B2C商城来说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而且越来越多的B2C商城把重点都放在了用户购买体验上,做到专业的客服和导购人员,采用统一的产品包装,方便快捷的自有物流配送,还有无后顾的售后服务,这些都会让卖家丧失了自己的竞争力,所以想要跟B2C抗衡的确是件很困难的事。

其实还有一点也是淘宝的致命问题:“假货”。感兴趣的可以搜下欧米茄起诉淘宝的相关新闻在这里就不多阐述了。

笔者认为淘宝卖家能跟B2C竞争的就是产品个性化、自主化,比如一些创意类或特产类产品的,虽然现在水货类产品始终处在热销状态,但相信不久也会被取缔的。让自己的产品拥有固定的客户,及时再庞大的B2C企业也不会抢走你的客户。至于政策的出台是肯定要出的,只能希望不会太严厉就好,否则会有一大批中小规模的店铺死去。

来源:蒋允灿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8月26日星期五

浏览器内核WebKit编年史

回首六年前,2005年,网络和现在完全不同。那时,浏览器大战已告尾声,虽然Netscape战斗英勇,但微软和Internet Explorer 的地位看起来越来越稳固。看起来互联网正要落入这个邪恶帝国手上,还有一点,地球人已经阻止不了微软了。

然后在2005年6月7日,在WWDC上,Bertrand Serlet走上讲演台推出了并不被人看好的产品——苹果的浏览器的灵魂——Safari,它是开源产品。它被称为WebKit。看起来,苹果仍然无法阻止微软作威作福,但是之后,他们走上了一个那时没人预料到的完全不同的方式。

略想一下:苹果公司是出了名的神秘兮兮,为什么他们主导一个开源项目?要回答这个问题,要正确地看待这个开源如何成功的,我们必须回头看看WebKit的根源。但如果我没触碰到WebKit的现状,未来的发展,那就是我的失职。过去的知识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在,并更好地为未来作好准备。

诞生于开源

瞧瞧,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WebKit来源于苹果公司,它是Safari浏览器的灵魂,不是吗?但这些代码的确不是在苹果总部的秘密巢穴里码出来的。它实际上源于他处,早在1998年,这些后来成为WebKit的代码其实是KDE开源项目的KHTML和KJS引擎的一部分。最初,KHTML和KJS是较早采用khtmlw(The KDE HTML Widget)引擎的项目。虽然之前发布的程序引擎W3C将“DOM”和“CSS”两者都标准化了,但仍有不少工作要做,因此支持这些功能成为一个重要的优先事项。

几乎整个1999年,由Lars Knoll牵头,掀起了一个KHTML风潮。尽管需要不少艰巨的工作,KHTML的支持者和开发人员都不希望轻易地放弃这个项目。但这些艰苦的工作带回了丰厚的回报。到2000年的春天,出现了一套崭新的浏览器内核——KHTML和KJS ——准备在新版本的KDE上实施。他们就是后来被某个位于Cupertino的“水果”公司采摘的开源项目。

苹果式待遇

浏览器内核WebKit编年史

2003年1月,在旧金山的Macworld Expo主题演讲中,Steve Jobs宣布苹果KHTML引擎的移植——WebCore开放源代码。同一天,Safari的首席设计师Don Melton给公布于KDE开发者邮件名单上的KHTML和KJS – KDE的首席开发员发送了一封邮件。之后便成立了苹果的Safari团队,而且很显然两方面对于能使用这个开源代码来创建Safari都感到高兴和自豪。对代码的效率以及开发员所实现的技术,Melton信件中充满了溢美之词。它看起来像一个美妙婚姻的开始。

然而,时间快进到两年前,我们发现这场婚姻似乎也开始触礁。

开源社区是建筑于激情,善意,自我牺牲之上。它并不适合每一个人。要想在此取得成功——或者在这个社区成为一个腕——你必须要了解这些性格特征,并将自己置身其中。苹果也是一个社区,但它有自己的文化和目标。KHTML和苹果公司的WebCore的尝试合作出现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

与苹果公司经常在WebCore做出一些变化不同,KDE社区似乎对KHTML引擎“端口”上的改变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无动于衷。2005年春,合作于KHTML的两个开发者Zack Rusin 和Carewolf都在博客文章表达了他们的挫折感,不仅在于苹果的“合作”方式,而且也针对KDE社区关于合作关系的看法。

那时,苹果公司现有的合作建立的开源项目开展得并不顺利。他们努力想成为开源社区的好公民,但它在KDE社区的眼中确是不足。看起来苹果的开放源码的尝试是失败的。KHTML和KJS是苹果创造的伟大基甸,但这也证明苹果几乎不可能以社区为所用所享的方式去“回馈”社区。

开源,以苹果的方式

细细观察苹果公司的运作方式,其方法看起来非常简单。他们精美的创作其实就是不断重复的细化打磨过程。他们有一个对他们来说运转良好的系统。回想起来,也难怪试图融入开源世界对他们来说并不成功。

但苹果并不是一个完全无情的公司。他们知道,他们目前在Web技术的进步的核心就是开源社区的工作成果。所以到这里我们就回到了故事的开头, 2005年6月7日苹果宣布WebKit开放源代码。

WebKit起初就是WebCore和JavaScriptCore代码库,后来还加入一些东西。连同源代码控制树以及错误跟踪工具,所有用来创建有效的Web浏览器的代码是开源的。即使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粘性似乎让苹果更具团队精神变得理所当然。这个由苹果组织和驱动的项目,不定期发布一些代码供所有人使用,让苹果在保持其臭名昭著的“控制欲”的同时,还为其在媒体界赢得了开源之名。

而且还将此名声充分利用。

崛起,出局和离开

从那时起,事情开始了微妙的变化。这虽非吹枯拉朽的态势,但确是渐进而不可逆转的过程。 WebKit开始掠夺浏览器市场。当然,它不纯粹关乎市场份额数字——至少不会是第一关注点。

WebKit正赢得网民们的心。而苹果,这家一直以设计界的倡导者和伙伴的身份所世人所知的公司,也开始到处讨好网页设计师。WebKit非常灵活,十分迅捷,能够实现新的标准和技术,仿佛是为它们的构想和发明而生。这与Internet Explorer非常不同。而Web社区钟情于此。这是从未间断过的传统。最近,我们还看到WebKit的诸多创新,推动许多新的CSS3规范,并率先采认HTML5规范。

WebKit开始出现Safari以外的在其他地方。2005年11月,诺基亚为其S60平台发布了一个基于WebKit的网页浏览器。随着iPhone在2007年1月发布,WebKit手机应用方面声势更加壮大。其在iOS平台上得到的增长,更是前所未有。而且苹果公司将其宠儿WebKit作为Mobile Safari的基础非常具有意义。而杀红了眼的手机厂商后来的所作所为更是亘古未有。

2007年11月,也就是iPhone亮相的10个月后,谷歌发布了收购的一项成果:Android操作系统。虽然无论在苹果及其iPhone所涉及哪个领域,Android都想跟它拼个你死我活,但它还是那么一点点的别扭——其浏览器也是由WebKit支持的。这个两个竞争对手都受益于这个开源项目。但真正的惊喜是,苹果正是这个开源项目的幕后主导者。而且他们干得还真漂亮。

显然,谷歌很喜欢WebKit里面的东西,因为2008年秋天,谷歌自主开发的浏览器Chrome测试版开始受到互联网的热捧。没错,这也是基于WebKit的。你现在应该能看到WebKit所描绘的宏伟蓝图了吧?

2009年7月7日,这是一个有趣的命运转机,因为谷歌宣布了一项新的项目。他们已经开始启动了其称作“Chrome操作系统”的项目运作。它的诞生就是为了争夺微软和苹果的市场的,而它却是由——你猜对了,WebKit支持的。这也是WebKit故事最吸引人的方面之一。 WebKit由开源出生,经过极具竞争力的苹果制作和打磨,而现在却是谷歌用于与苹果竞争的未来计划的基础。是不是开源软件都那么吸引人呢?

一年后,也就是2010年,黑莓也进入到手机WebKit行列,并宣布为黑莓第六版操作系统提供新浏览器。同样,耐人寻味的是:智能手机市场的三个巨头——苹果,谷歌和RIM ——都将WebKit作为任何智能手机的关键功能——网页浏览器的骨干应该有任何智能手机。想来,谷歌和RIM都需要为此感谢苹果。苹果,你知道的,这个来自Cupertino的神秘兮兮的公司。

当然,不仅仅是那些地位显赫的公司充分利用了这个WebKit开源项目。还有不少其他小公司的浏览器也是建筑于WebKit之上,例如Midori,Shiira和Epiphany。

但最迷人的地方之一还是WebKit的应用还不仅严格限于浏览器。一个高质量,开放源码的浏览器的存在,让许多独立的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将基于浏览器的功能纳入到应用程序。OS X上最好的在线RSS阅读器——Reeder,就是使用WebKit代码提供feeds阅读时的无缝体验。或者还可以更具创造性的方式使用它,就像Valve的Steam平台使用WebKit来渲染其用户界面。

亦敌亦友
 

浏览器内核WebKit编年史

现在,RIM公司采用WebKit非常有趣。谷歌将其今后的成长和规划明显的押宝在它之上更是真正的迷人之处。但苹果还有另一个竞争对手,其竞争关系也是越演越烈,也在狠狠地挖掘WebKit:Adobe。

是的,甚至连iOS的死敌——Flash——也已接受该渲染引擎,将其纳入其应用程序的Creative Suite,而且甚至还给这个代码库添砖加瓦。

不过,苹果和Adobe之间的关系,可以在另外一篇文章中进行讨论。我只是觉得像Adobe这种关于网络建于什么之上都有不同意识形态的公司也可以在WebKit中找到共同点。这是WebKit项目之所以伟大的一种见证:其维护,质量及其最初开发者所采用的和今天编写和维护代码的工艺。

国王已死,国王万岁!

还记得我先前总结的苹果之所以致力于开源的WebKit的首要原因吗?对了,就是要将微软拉下马,撼动其浏览器市场的王座。不过确实没有那么“确凿的证据”。当然也没有关于苹果高管或Safari浏览器开发者之间交流了如何干掉IE浏览器的秘密图谋。这只是我的直觉,我的猜测,不过我认为这还是蛮合理的。更重要的是,我还可以提供一些冰冷生硬的数字证明,即使这不是其开源WebKit的背后初衷,它也肯定是最终的结果。

来自Net Applications的数据显示,Internet Explorer在2005年占据着惊人惊艳的89%的浏览器市场份额,而当年WebKit刚刚开源。现在,这个数字下降到相对并不起眼的54%。相比之下,2005年,唯一的基于WebKit的浏览器——Safari仅有可怜的1.7%的市场份额。但到如今,基于WebKit的浏览器占近20%。

不过,这些统计数字很明显地偏向于桌面浏览器。手机操作系统的网页浏览器状况如何?又说明什么问题呢?好吧,手机浏览器中基于WebKit的浏览器占超过62%的市场份额。 Opera Mini以22%的份额占据第二的位置,微软的那个浏览器甚至没有足够的使用量,无法纳入统计。而“其他”浏览器的市场份额为15%。

如今,你很难找到对高新技术产业感兴趣的人否认手机领域才是未来真正的王国。而且Webkit已经有一个强大的存在,很难想象WebKit团队持续创新的努力会很快改变。

总结

当然,关于WebKit,还有不少本文未有涉及到的。如果你读到了最后,我得承认倍感荣幸。我已尽我所能去完整而准确地讲诉这个故事,但仍然有很多细节未被纳入其中。

要想获得KHTML的原编码者中的两人的观点和想法,以及WebKit开源后一年他们的立场,你可以在雅虎上观看他们的介绍。想要跟上有关WebKit项目的最新进展,没有比Surfin’Safari的博客更好的地方啦。

最后,亲爱的读者,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发表评论。我很想听到有关这个领域——比如网页方面的历史——你更多的见解。或者,也许你讨厌它,认为它过于累赘。如果你认为有需要,也不妨直言。

英文原文:The History of WebKit

中文翻译:雷锋网编译。

内网用户轻松穿越外网

引言:此文为校园网用户量身打造。按本文介绍的方法,成功后的效果是:你只需登录内网,然后通过IPv6网络和GAE个人代理服务,即可访问外网。本方案可以为你节省全部网费开支,当然运营商不大愿意看到的这样的结果,但我知道这是广大对于电信行业的垄断式经营怨声载道却又无可奈何的学子们梦寐以求的上网方案。我是站在群众一边的。

话又说回来,各位电信巨头在每个季度赚得盆满钵满之余,稍稍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让出一份利润,也不为过吧?要知道,大多数学生都是没有收入的,而目前提供给我们的各种网络业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令人失望,而且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所以,每一个神奇的穿越技巧,都对应着一个糟糕的既有业务。

如果我们可以有选择,如果现在的各种服务都合情合理正规正常,没人会吃饱了撑的去折腾这些。

闲话到此为止,下面开始正式的技术讨论:)

内网用户轻松穿越外网

首先,概述操作步骤如下,这是你将要在本文的指导下完成的整个配置流程:

1. 开启IPv6服务

2. 申请Google账号

3. 创建个人GAE应用

4. 配置GAppProxy/WallProxy代理

5. 更改本机hosts文件

6. 设置浏览器代理地址

7. 启动代理,开始上网!

以下是详细操作流程,按着步骤一步一步来,一定能成功的,祝你好运!

一、IPv6篇

1.1 准备工作:

1)关闭本地连接的第三方防火墙

当然你把本校的隧道地址添加为防火墙的白名单也可,但由于不同的防火墙软件设置不一样,一旦设置不对了就完全用不了IPv6,这里不再展开讨论。

关闭防火墙步骤:右击本地连接→属性,在“在连接时使用下列项目”中找到有你防火墙软件的名字那个选项,把前面的勾去掉,确定即可。

2)开启IPv6 helper服务

开始菜单,运行,输入“services.msc”(不要引号),打开服务窗口,找到“IPv6 helper service”,双击打开,启动类型改为“自动”,然后点击“启动”按钮,确定。

此外对于使用360安全卫士或者类似的国内所谓安全软件,由于它们会自作聪明地把这个必需服务给“优化”掉,所以你需要特别留意把禁掉的服务还原回来,否则IPv6是用不成的。

3)某些安装不成功情况下,在“运行”中输入“esentutl /p %windir%\security\Database\secedit.sdb”(不要引号),也可解决问题。

1.2 安装IPv6

(仅针对WinXP/2003,Vista和Win7自带IPv6,不必安装。)

开始,运行,输入“cmd”,回车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再输入“IPv6 install”,回车,搞定。

1.3 配置IPv6

由于校园网通常不是纯IPv6环境,所以需要一个“隧道”(很形象的比喻,具体技术细节大家有兴趣自己去搜吧),以电子科大的IPv6隧道设置为例(地址为:202.115.255.242)

配置步骤:

开始,运行,输入“cmd”,回车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输入“netsh”,回车,然后输入以下内容:

netsh>int

netsh interface>IPv6

netsh interface IPv6>isatap

netsh interface IPv6 isatap>set router 202.115.255.242

(注:对于非校园网用户,其实也可以借助隧道应用IPv6服务,比如设置为上海交大的隧道地址:isatap.sjtu.edu.cn,但速度就不很理想了,看IPTV通常会很卡。所以对于公网用户,不妨直接参考下文GAE篇进行代理,Google可是IPv4/IPv6通吃的)

完成后可打开http://www.6rank.edu.cn/网站进行验证,看能否登录,若可,则表示你的IPv6大功告成。(也可通过在命令行中输入“ipconfig”查看本机IP地址中有无形如“2001:******”的地址段,这个地址就是你的IPv6地址,若有,即表示配置成功)

1.4 更改HOSTS文件

更改hosts是最初等的翻墙术了,但在IPv6环境下效果那是出奇的好~

打开“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路径下的hosts文件(可用记事本打开);

在末尾添加一组以Google为首的n多IPv6网站地址目录(传送门——最新Google IPv6 hosts地址集合:https://docs.google.com/View?id=dfkdmxnt_61d9ck9ffq,你会发现Google的IPv6地址数量很可观,多多益善啊!都复制进hosts里吧,这些可都是捷径啊~)

保存,退出。

你再用浏览器打开Google看看,是不是可以登上了?还不会跳转到Google HK,而且居然还可以查看网页快照!开心吧?且慢,再输入一个youtube.com试试,额滴神啊,阔别多年的U2B又回来了!爽翻了吧,呵呵~

好,我们歇一下,先开罐啤酒为生猛的IPv6干一杯~

接下来,轮到第二位主角——GAE——登场了,有了Google的引擎推动,IPv6那可是如虎添翼啊!

二、GAE篇——暨GAppProxy代理详解

前文所介绍的IPv6技术只能达到访问部分外网的目的,可网络的世界是广阔的,天下甚多网站,一个小小的hosts岂能装得下?

况且所谓hosts翻墙,是很不稳妥的。

景德镇的局域网总是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想用傻瓜的方式翻过GFW的高墙,那是不可能滴~

老罗不是说过么,坏人总是更勤奋一些。(我是坏人么?)

其实,下面将要介绍的GAE应用下的GAppProxy代理方法也不复杂,按照步骤操作,很快就能搞定~

Here we go!

2.1 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只有一条:你要有一个Google账号,也就是一个Gmail.

什么?你只用Qmail?呃,你还是真不关心自己的邮件安全,趁早换吧~原因不多说了……总之这种“网络严肃服务”(我自己下的定义,就是指邮箱、域名、账号等对自己来说等很重要的服务)还是尽量远离天朝IT企业,这些服务在他们的托管下,用着心里不踏实。

当然,这不是他们的错。

况且你已经摆平IPv6了,还添加了n多Google hosts,不整个Google账号享用一下,岂非暴殄天物?

好了,赶紧申请一个吧~(传送门:https://www.google.com/accounts/)

2.2 创建GAE

毫不夸张地说,GAE(Google App Engine)是Google划时代的产品。它的强大和便捷远远超出你的想象……打住打住。

下面是具体操作步骤图解:

1)打开"http://appengine.google.com/",输入你的Google账户、密码,登录;

2) 点击“Create an Application”;

国家一栏选“Other”;

电话号码填“+86 你的手机号”(注意一个手机号只能注册一次);

3) 片刻之后,Google会往你的手机发送一个验证短信,把验证码输入进去,确定;

4)填写你的Application Identifer,这个就是你以后上外网要仰仗的永久地址了,想个好点的名字哈(只能使用小写字母、数字和连字符“-”,长度不能小于6个字符。这里我使用的是uestcproxy,望文知意啊);然后输入Application Title,确定;

注:“Authentication Options (Advanced)”中最好选择默认选项,即“Open to all Google Accounts user”,其中第三个选项(Open to all users with an OpenID Provider)貌似很有用,不过现在尚处于实验阶段,不推荐使用。

5)GAE应用创建成功!

以后使用时可以进入“Dashboard”,查看流量等使用信息。

注:每个Google账号可以申请十个GAE应用,每个GAE应用每天都有1G的流量(我通常一天的流量不超过100MB),足够用了。

2.3 配置服务器端

上一步仅仅是在Google为你申请了一个应用,但还未激活。你现在需要一个小小的上载工具,把Google服务器中的那个GAE代理服务激活,成为你的专属代理服务器!

下面先介绍应用GAppProxy代理的方法,下一篇再介绍WallProxy代理方案。

GAppProxy可以去项目下载专页下载,这里的版本最新(传送门:http://code.google.com/p/GAppProxy/downloads/list)。

下面是具体操作步骤:

1)点击“GAppProxy服务端源码+windows自动布署工具”,进入下载页面进行下载(下载地址:http://GAppProxy.googlecode.com/files/uploader-2.0.0-win.zip);

2)把压缩包解开,点击uploader.exe,在AppID后输入你的Application Identifer,回车;

3)输入你的Gmail;

4)输入密码(注意:在输入密码的时候,屏幕不会有任何显示,不要紧,输完后回车即可);

5)稍等片刻,待配置完毕,当出现“ready to start serving”,大功告成! 打开 http://uestcproxy.appspot.com/fetch.py ,会看到你的GAppProxy服务器端已经在工作了:

2.4 配置GAppProxy本地代理

现在在Google的服务器中已经有了你的一席之地,接下来你就要在你的电脑和Google服务器之间打通一条通道,然后就能以Googl为跳板,遨游外面广阔的网络世界了!

这个通道,就由本地代理来开启。

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代理^ ^

下面是具体操作步骤:

1)打开GAppProxy下载专页下载GAppProxy的Windows版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GAppProxy.googlecode.com/files/localproxy-2.0.0-win.zip);

2)解开压缩包,用记事本打开proxy.conf文件;

在末行添加fetch_server = http://xxxxxx.appspot.com/fetch.py,这里的xxxxxx即为前面你申请的Application Identifer(注意行首没有“#”号),保存退出;

3)点击proxy.exe,开启代理!

此时若已经登录公网,那么将会出现如下画面:Direct Fetch后面是Yes,表示你已经与Google服务器建立了直接连接。

这时你再在浏览器中设置好如下代理:“127.0.0.1:8000”,就可以轻松翻墙,自由浏览了~而且你现在看下你的IP地理位置(传送门:http://www.geoiptool.com/),居然是美国加州山景城的IP,神奇吧~

当然,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在不登录公网的情况下也可以自由浏览,作为一个准Geek,这种半自由状态是不能接受的。

下面在最后一节,隆重推出内网直通公网的杀手锏,各位童鞋打起精神咯~

2.5 配置APPSPOT的HOSTS地址映射

在开始真正的自由浏览之前,你还需做最后的一项工作: 为hosts添加当前的GoogleIPv6解析地址。

具体操作如下:

1)拨号进入校内网络;开始菜单,运行,输入“cmd”打开命令行窗口;

2)输入“ping IPv6.google.com”,回车,得到最新Google的IPv6解析地址,记下来;

3)用记事本打开hosts文件(位于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在末尾添加两行:

2404:6800:8007::63 uestcproxy.appspot.com

2404:6800:8007::63 www.appspot.com

这里“2404:6800:8007::63”即为Google的IPv6解析地址(2010-10-31下午ping得到),“uestcproxy.appspot.com”是我申请的GAE地址。

注:添加appspot与Google的hosts地址映射非常重要,这是实现穿越的关键一环!

4)点击proxy.exe,开启代理!

此时Direct Fetch 后面为No,不必担心,这是因为你现在处于内网环境,但通过IPv6网络照样可以连接到Google的服务器。

5)现在,打开Internet选项,设置浏览器代理地址。

然后后打开你的浏览器,输入任意一个外网网址,回车!

哈哈,怎么样,是不是顺利打开了~再看看此时的proxy程序窗口,一行行的数据正滚滚而过,表示你的网卡与Google的服务器沟通良好~

然后再输入一个墙外的网站地址试试,是不是也可以顺畅打开了?

Congratulation!

至此,依托IPv6+GAppProxy技术,从内网穿越外网的任务大功告成!

好好享用吧:)

三、GAE番外篇——比GAppProxy更强大的WALLPROXY代理

第三篇所介绍的方法是基于GAppProxy代理服务的,是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但GAppProxy有一个很不方便的地方,就是对https的支持很不好,比如Facebook和Twitter的加密账户页面就无法正常显示。还有就是对于很多SSL连接,每次打开浏览器都会弹出证书无效警告,由于我平时经常用Google的SSL搜索,每次打开新页面都要处理一下那个警告页面,使用久了也会感到不爽。

对于这个问题,GAppProxy项目的Groups上也讨论了很久,可解决方案不是太繁琐就是不完善,毕竟这只是个非商业项目,开发人员都是出于兴趣和爱好来维护,你也不能奢求太多。

后来在Twitter上偶然见一位网友提到另一个基于GAE的代理服务——WallProxy,据说可以很好地支持https,甚至还可以导入根证书而一劳永逸地解决SSL问题。

我顿时眼前一亮,连忙去搜索WallProxy的相关页面,很快看到步调博客上的《使用Google App Engine+WallProxy来看YouTube和玩Twitese》(传送门:http://www.budiao.biz/google-app-engineWallProxy.html),然后按照博主的方案一路操作下来,挂上代理一试——加密网站可以正常访问了~然后又试了下WallProxy独有的多app共存实现负载均衡技术,感觉也很不错,这下我申请的多个GAE-app地址都能派上用场,也不用担心每天1G的流量限制了。

虽然前文已经给出了完整的内网穿越外网的攻略,但鉴于WallProxy对加密服务的改善和灵活配置,我还是决定补充一个GAE的番外篇,把WallProxy隆重推荐给大家。

不过这里先说明下,WallProxy的设置步骤比之GAppProxy是比较繁琐的,而且你还要预装Python环境,如果实在懒得费功夫,而且对SSL应用要求不高的话,用GAppProxy代理足矣。

好,关于WallProxy的背景介绍到此为止,下面跟我来一起摆平这个不可多得的上网利器吧~

3.1 拥有至少一个GAE应用地址(方法同2.1~2.2)

3.2 安装Python

要求2.5以上,3.0以下版本。建议下载步调博主提供的压缩包(传送门:http://dl.dbank.com/c003f1c64w),这个压缩包已经包含了下文将要用到的所有工具,挺方便。

3.3 安装GAE SDK

SDK可以去GAE官方页面下载(传送门:http://code.google.com/intl/zh-CN/appengine/downloads.html)或者用3.2节给出的压缩包。

SDK这个套件不是必需的,但由于SDK用来管理上载服务实在很便捷,远比命令行来得直观,推荐安装。而且以后如果用到其他GAE服务(比如自建博客,自架Twitter API等)也会用得到。

如果你实在不想往电脑安装什么,可以用一个第三方上传工具SDUpload(传送门:http://code.google.com/p/sdapp/downloads/detail?name=SDUpload%200.1.rar&can=2&q=),不过对不熟悉命令行操作的人来说用起来稍显不便,这里不再赘述。

下文还是以SDK操作为例。

3.4 设置SDK

1)安装完SDK后,启动“Google App Engine Launcher”程序(图标是一个涡轮引擎),打开Edit-Preference;

2)Python栏选择你的Python安装路径;

3)App Engine SDK栏选择你的SDK安装路径;

4)Editor栏可选一个你用着顺手的编辑器,也可空着(默认为写字板);OK.

3.5 配置上传文件

1)去WallProxy的下载页面下载WallProxy工具包(V0.3.7_for_windows版传送门:http://code.google.com/p/wallproxy/downloads/detail?name=wallproxy-win.7z&can=2&q=),或者使用3.2节给出的压缩包;

2)解压缩后得到三个文件夹:gae_server、php_server、local;

3)启动Google App Engine Launcher;

4)打开File-Existing Application,在Application Path中指定三个文件夹中的gae_server所在的硬盘地址,点击“Add”;

5)此时会发现SDK窗口中添加了一行内容,选中,然后点击“Edit”按钮,开始编辑app文件;

6)把application:后面的“your-gae-id”替换为你自己创建的GAE-app名称,即Application Identifer,保存;

7)回到SDK面板,你会发现name一栏中已经更新为你刚刚替换的Application Identifer;

点击“Deploy”,然后在打开的窗口中输入你的Gmail账号、密码;

点击“OK”,开始上传;

8)上传成功后即可关闭SDK程序。

3.6 添加APPSPOT与GOOGLE的IPv6地址的HOSTS地址映射(同2.5节)。

3.7 配置本地代理

1)打开三个文件夹中的local,点击WallProxy.exe;

2)点击“设置”按钮;

在打开的窗口中,把紧跟GAE_PROXY的一行中的'url'后面的地址替换为你自己的GAE应用地址,格式为'http://XXXXXX.appspot.com/fetch.php'(注意是php),确定退出;

3)点击“启动”按钮,此时若一切操作无误,代理便开始工作了;

4)设置浏览器代理地址为:127.0.0.1:8086(注意是8086,GAppProxy的是8000)。

现在随便打开一个网站试试吧~不出意外的话,你已经能够畅游万维网了!

3.8 WallProxy拓展应用

1)设置多GAE-app,只需在本地代理设置中添加多行GAE-app url即可(当然前提是这些GAE-app已经开通并且配置成功,检验是否配置成功的方法是:在浏览器中打开这个url,如果页面自动跳转到一个叫做“和谐社”的Twitter页面,就表示成功了- -III)

2)导入ca根证书

这是WallProxy的特色功能,也是我青睐它的主要原因;

在第一次执行WallProxy.exe后,会在local文件夹下生成一个cert文件夹,打开后会看到一个ca证书文件;

打开后点击“安装证书”,然后按照提示将之装入“受信任的根证书颁发机构”;

安装完成后再打开任何SSL等加密连接,都不会再出现使用GAppProxy时遇到的证书无效问题。

终于可以把默认搜索引擎设为Google with SSL了~

3.9 WALLPROXY与GAppProxy同时使用

虽然WallProxy已经足够优秀,但我还是不愿让它彻底取代GAppProxy,GAppProxy的简单易用特性还是蛮招人喜爱的;另一方面,毕竟人家做这个完全是义务劳动,再加上n多“不可控”因素(你懂的),谁也说不准某天某时某个代理就挂了,到那时该如何是好?

不如两个代理服务共存吧~

可以吗?

可以的~就算你手头只有一个GAE-app,也可以同时开两个代理!

还是以前文我申请的名为uestcproxy的GAE-app为例,现在已有http://uestcproxy.appspot.com/fetch.py配置为我的GAppProxy代理服务器,如果我再用SDK的把uestcproxy配置为WallProxy的代理服务器的话,很显然GAppProxy就不能用了。

解决思路就在于每个GAE-app服务其实可以有多个版本,不同版本对应不同的地址,然后让GAppProxy和WallProxy客户端代理不同的地址,就不会产生冲突了。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在3.5节中,注意app文件内容中第二行有“version”,这就是版本号,默认为1;

现在将之改为2.然后保存,上传。

2)此时GAE将会为你分配两个不同的地址,分别是:

http://1.latest.uestcproxy.appspot.com

http://2.latest.uestcproxy.appspot.com

对应两个不同的版本。

你若输入http://uestcproxy.appspot.com/fetch.php,回车后将显示错误;

而如果改换成http://2.latest.uestcproxy.appspot.com/fetch.php,就可以顺利跳转到那个Twitter页面了~

3)现在,把WallProxy的设置页面中的url改成http://2.latest.uestcproxy.appspot.com/fetch.php,就可以顺利使用WallProxy代理上网了~

4)对于GAppProxy端,则无需任何改动。

这是因为,尽管http://1.latest.uestcproxy.appspot.com为版本1的地址,但它同时也是默认版本,而默认地址的格式是不变的。

现在,两个代理共存共用了!你可以一个代理用来看Youtube,另一个用来上Twitter,何等的畅快啊~

后记

写这篇文章缘于某日在学校BBS上闲逛,来到IPv6版块,看到大量令人惊奇的IPv6应用文章,其中最令人激动的就是借助更改hosts文件访问几乎所有Google服务,对于我这个Google重度依赖用户,IPv6简直就是福音书。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让人很不愉快的事,让我对电信的服务彻底失望。我就想,我们缴的网费并不便宜,却只得到这么差劲的服务,原因还不就是因为它无可动摇的垄断地位,这是多么令人愤懑的事情啊。

作为一个学理工的,我只能从技术上寻找对策了。

恰逢在Google Reader中看到一篇介绍GAE的文章,其中提到了搭建个人GAE应用,然后可借助GAppProxy代理上网。

在此之前,我已经用过了不下5种代理工具,然而要么我对其安全不放心,要么效果差强人意。

有着Google血统的东东,应该不会让人失望吧?

抱着尝鲜的心态(凡是跟Google沾边的服务,我总是要试一试的),用自己的Gmail账号建立了一个GAE应用,然后下载GAppProxy工具包,简单几步配置完成后,打开浏览器一试,OMG,这速度真快啊!除了个别SSL网址打开有异常外,其他一切服务堪称完美~我从未想象在景德镇看Youtube,缓冲速度会这么猛。

爽了一段时间后,我的网费再次告急。

在去购买新的充值卡的路上,我突然想到在我的hosts文件中包含了大量Google的IPv6地址,让我得以直接从内网访问Google,那么,为何不能以此为通道,借Google作跳板,直接从内网访问公网呢?

思路有了,剩下的一切都好办。

一天之内,我就搞定了所有的配置工作,然后成功登录自己的Blog.

感谢教育网率先开通IPv6服务,感谢GFW的技术迟钝以致IPv6至今仍是一方净土,感谢Google一如既往地提供上乘的互联网服务,感谢那些热心的人编写出如此强劲的代理程序。

采用这种依托GAE平台的代理服务上网,最实际的效益就是:网费开支为零——没有哪位同学要请我喝一杯么?

不过最令我感到欣慰的,并非省去了一笔网费,而是我在完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完成了一次对既有约束的突破。

在这个死气沉沉的大局域网之内,我通过某种不温不火的方式为自己找到了一丝自由的感觉,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来源:读者与非投稿,原文链接

PayPal支持电汇提现

今天,收到一封邮件提示我的PayPal帐户收到了Review Me的50美元,于是登录了一下PayPal的英文网站,果然发现收到了50美元,同时我还发现另外一个有趣的东西,PayPal的英文网站居然用中文写了一个很大的广告,上书“最快3天,美元到您手-PayPal电汇提现”。这说明PayPal开通了对中国地区的电汇提现功能,中国人收美元又有了一个新方法。

首先先向大家解释一个问题,就是PayPal和“PayPal贝宝”有什么区别?

PayPal国际网站(www.paypal.com)是允许用户向世界各国用户发送和接收付款。 可以使用包括美元、加元、欧元、英镑、澳元和日元等币种。不过用户需要在账户添加国际信用卡(比如招行的信用卡)。

PayPal贝宝(www.paypal.com.cn)只能向中国用户发送和接收付款,只能用人民币交易。用户可以添加一个中国的银行账户,在贝宝账户和银行账户之间进行资金转账。

因此接收美元必须使用英文的PayPal才可以,中文的贝宝是收不到美元的。

PayPal的网站上介绍新的电汇提现的一些优点:

更快:只需3到7个工作日,美金就能到达用户的国内银行双币账号。

更容易:只需几步便能在PayPal账户内添加用户的银行双币账号,立刻开始提现。

更直接:无需海外银行账号,更不用申请支票,提现美金直接到达用户的国内银行双币账号。

不过,我再给其补充上一条:

更贵:每笔电汇提现需要支付20美元手续费(而且只有打折期间才是20美元) :(

PayPal还在自己的网站上做了一张提现方案对比的图表:

电汇

香港银行账户

美国银行账户 美国出具的支票
时间 3-7个工作日 5-7个工作日 3-4个工作日 6星期左右
費用 促销价20美元*
低于5折
提现免费
(可能会有兑换费用)
免费 5美元
收取币种 美元 港币 美元 美元
银行所在地 中国 香港 美国 存入中国银行账户

注:一般国外银行电汇提现手续费在25至45美元之间。

图表中可以看出,通过香港的招行一卡通提现是免费的,但是有汇率损失。美元全部转换为港币,用美国银行的帐户则完全免费,使用支票需要5美元费用,国内银行还会再收20元人民币左右的托收费用。

总的来说,使用支票的方式还是更为实惠一些。当然,如果PayPal帐户资金较多的话,电汇也是不错的选择。

针对PayPal诈骗的方法

有网友在我这篇文章后面留言诉苦自己的PayPal被诈骗,这个案例具有一定典型性,因此我就详细讲述一下这种诈骗的原理,以防止其他网友继续受骗。

我在《常用在线支付方式对比:PayPal、信用卡和支票》这篇文章中指出,PayPal在收款上是重保护消费者(买家)的利益,一旦买家投诉一笔交易,卖家的PayPal账户很容易被冻结,因此骗子就利用这一点对PayPal用户进行诈骗。

例如,骗子在淘宝网上开办人民币兑换PayPal美元用于外汇账户冲值的业务,当骗子通过PayPal支付给用户美元的时候,可能会在交易类型中注明购买某个商品,当用户通过淘宝网支付骗子人民币后,骗子取出支付宝中的金额后,就向PayPal投诉,说没有收到商品,要求退款,这时PayPal就会冻结用户的账户,要求用户在调解中心提供发货凭证,发货单等资料,由于用户通过支付宝支付,当然没有发货单,因此这笔交易款就被退回给骗子,诈骗就这样成功了。

预防这种诈骗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尽量不要使用PayPal收钱,特别是收陌生人的钱,PayPal主要是用来花钱的,如果使用PayPal收钱,最好和熟人交易,否则很容易被诈骗。

MapABC推出地图DIY服务

做为Google地图在中国大陆的合作商,MapABC推出了一项自定义服务,名叫“地图DIY”。

用户需要先注册MapABC的帐号,登录后可以在地图上进行标注,画点、线和区域,添加文字介绍,还可以上传图片和添加超级链接。

这个服务应该还处于测试阶段,因为我使用IE发现浏览出现错误,使用FireFox浏览正常,但是添加标注的时候,发现无法录入中文,只能录入英文,中文需要复制粘贴才能加进去,对于一个中文服务来说,这样的错误可实在不应该。

MapABC推出地图DIY服务

点击进入MapABC的地图DIY服务:http://diy.mapabc.com

2011年8月25日星期四

中国的实景地图网站

昨天介绍Google的拍摄车在收集英国街道数据,其实我以前也介绍过,中国自己也有一个实景地图网站,叫“城市吧”,目前开通了全国24个城市的实景,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温州、济南、苏州、郑州、青岛、东莞、厦门、珠海、福州、佛山、大连、西安、海口、三亚、南昌、成都、南宁、桂林、天津。

Google街景地图不同的是,城市吧不仅仅可以支持网友的实景标注,添加公共或者个人信息,如“金茂大厦”或“小偷出没” 等,还支持对标注的评论,增强了网友之间的交互性。

城市吧对于实景的采集和Google类似,他们自己专门采购了几辆车,装上采集设备,就在中国的各个主要城市的街道上开始转悠,去采集360度的实景数据。中国人的隐私观念可能没有外国人那么强,城市吧的采集车四处采集了那么多数据,基本上没有人抗议自己的隐私被侵犯。

城市吧街景

做这样一个实景地图网站的确不是很容易,需要投入不少的资源,据城市吧的介绍,采集这些实景比卫星图像还要费时,大城市道路太多,小城市就好多了,比如上海就折腾了三个月的样子,当然做熟悉了,就会快一点,城市吧为了这个实景地图专门成立一个项目组,一拨人采集,一拨人图像处理,一拨人做地图开发,一拨人宣传。

除了“实景地图”的位置搜索服务, 城市吧引入真正更多的概念,从街道外景延伸至商家内景,将城市中人们生活的各种元素加入,提供以“实景”为亮点的吃穿住行玩等生活服务信息,建设一个真实的网上城市。

 

博客RSS Feed分类输出

为了提高广大订阅者的RSS Feed阅读体验,月光博客对目前的RSS Feed输出进行了分类输出的处理,以满足订阅者的不同阅读需求。

推荐RSS Feed订阅地址是 feed.williamlong.info ,目前这个feed将向专业化方面发展,不会包含个人类(如网络日志,生活日志)栏目和新闻类(如业界动态)栏目,以专业技术和评论为主,更新少,可读性强,该RSS Feed不包含Google AdSense广告,推荐订阅。

另一个RSS Feed地址是 feeds.feedburner.com/williamlong ,保留原先的完整版输出,包含个人和新闻等杂类内容,更新多,适合大众阅读。

以上两个分类虽然分的较粗,但也可满足两大类不同类型的用户订阅,大家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口味,酌情订阅其中某个地址。

关于月光论坛的一些说明

在12天前的5月6日,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打电话要我过去调查一下情况,他们说我的月光论坛网站上有涉嫌有包含“国家军事机密”的Google Earth地标文件,要求我进行删除。

在问询的过程中,我发现有记者在录影,我问他们是什么单位的,不回答,问其他人摄影是为什么,答曰记录问询过程。之后一个女记者还问了我几个问题,要我回答,自始至终,这些采访我的人都没有透露他们是哪个单位的人。

月光论坛(域名www.moon-bbs.com)是我在2006年用Discuz建立的一个关于Google Earth地标论坛,一些Google Earth爱好者会在上面注册发帖,流量一直都很小,只有一个兼职版主管理,我有时候也去进行管理,该论坛最近三个月的总访问量为2607人,平均每天28人访问,Alexa流量基本为0,因为可以说,这个论坛并不是什么大型“军事爱好者”的论坛,因为其根本没有流量。

下图是月光论坛的3个月流量统计,数据来源于Google分析。

关于月光论坛的一些说明

下图月光论坛的Alexa统计。

Alexa统计

因此,月光论坛并不是所谓军事发烧友经常光顾的网络社区。

月光论坛和月光博客不是一回事,论坛是论坛,每个人都可以注册发帖和上传地标,博客则不同,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一边说着月光论坛,一边在画面上显示月光博客画面的做法会引起他人的歧义和误导。

月光论坛

我个人并不是军事爱好者,我没有看过一本军事杂志,没有去过一个军事基地,对于军事知识的了解非常有限。

关于月光论坛上网友上传军事地标的说法,目前相关的文章和文件已经删除,月光论坛也已经停止了用户注册。

针对于谷歌地球泄密的说法,我认为,普通的网民在地图不太可能随随便便发现所谓的“军事机密”,一些“军事基地”本身就是禁区,普通人根本就进不去,根本无法拍照和标记,即使是在Google Earth卫星地图上,平头百姓也不太可能发现训练有素的军方卫星图片专家都没有发现的所谓“军事秘密”,因为一个卫星图片专家培训要10年以上的时间,“军事基地”本身也大多有各种隐蔽和伪装,平头老百姓用鼠标在网上点两下很难发现所谓“军事机密”。根据我的调查,大多数国内网民发布的所谓涉密地标只是简单将国外论坛的相关地标翻译为中文并上传到国内网站而已。

关于所谓的谷歌地球“军事机密地标”是否可算是“国家机密”,按照中国目前的保密法,并没有一个部门对其进行鉴定“绝密”、“机密”或“秘密”的等级。新闻电视台或者报刊杂志不具备鉴定密级的权力,鉴定密级的单位--国家保密局实际上是政府的工作部门。密级鉴定只有国家保密局下属单位盖的一个章子。根据中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任何鉴定都必须有鉴定人签名。因为报道指责谷歌地球泄密在法律上看并不严谨。

即使Google Earth上存在一些涉嫌“军事机密”的图片,我们也应该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向Google施压力,要求Google限制了这些照片的分辨率,2005年的时候以色列政府就做到了这一点,以Google“不作恶”的信条,应该不会拒绝中国政府的要求。

硕士失业的连锁反应

据报道,2004年乌鲁木齐市共有450名大学毕业生登记事业,其中包括13名硕士,这些硕士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而领取失业金的。

硕士失业的消息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

老板:降低工资的绝佳机会。硕士、博士、MBA等的掉价,对于企业老板来说,不啻是个好消息。硕士都失业了,企业老板有什么理由不借此机会降低薪酬水平呢?现在很多高学历人士的薪资水平不是正在下降吗?

硕士、博士生:也许三年后会后悔曾经的决定,好不容易读到硕士、博士了,结果失业了,心寒啊。

本科生:更加疯狂地想把牢底坐穿,硕士生、博士生都失业,更何况小小的本科生呢。

学校:我自岿然不动(评点:麻木),反正现在硕士博士都将胡子麻子一把抓,今年研究生继续扩招,三年后,说不定博士生也会继续扩招呢。对于老师来说,是晋升职称和增加收入的好消息。现在在学校,是鬼,就是讲师、老师;是人,就是个教授、专家、学者。该谁不要脸,谁就不要脸。

媒体:硕士生失业,记者们又哀号遍野了,到处充斥着让人心惊胆战的“危机”。好像是为硕士生打抱不平,其实不过是给报纸凑字数。

政府部门:沾沾自喜,哎呀,我们国家硕士生都已经培养得过剩了,国民素质可以说是“大跃进”。

我:悲哀,无语。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百度空间初步测评

今天,百度空间开放了自由申请注册。

早上,我第一时间注册了一个百度空间的地址,登录进去对其主要功能进行了初步的评测。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简单易用的类似个人主页的小东西,看上去和腾讯的QZONE类似,但没有QZONE那么花里胡哨,速度也很快(当然,现在评测速度可能还为时过早),个人感觉很适合于互联网初学者或业余人士等低端网络用户使用。但是和已经被封的Google的Blogger.com服务相比,功能上显然还是有很多差距。

如果从WEB 2.0的专业程度来讲,百度空间显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Blog:百度空间使用的是GB2312编码而不是UTF-8编码,意味着百度空间和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Blog的编码不兼容,或许正是这个原因,百度空间竟然无法提供Blog最基本的功能-Traceback(引用),即使百度空间添加了Traceback功能,传过去的信息在别人的Blog上显示也极有可能是乱码。

百度空间有大概二十多个模板可用,有自定义CSS,没有插件功能。日志文件的URL非常长,大概是为了防止Spam才做成这样的。百度空间目前还没有日志导入导出功能,这对大多数打算长期写作的人来说是一个挑战。

百度空间虽然支持图片上传,但是图片不能在外部地址引用,估计有反盗链措施,因此如果将其做为一个网络相册来使用的话显然不如flickr好用,虽然其速度比flickr快很多。

实际上,炒作了这么长时间的百度空间居然功能如此简陋,实在令人难以理解,与其说百度在迎合初级用户,我更有理由怀疑百度的技术开发能力,微软的Office功能够强大吧,可照样初级用户也用着很方便。以目前百度空间所拥有的这些简单功能来做博客托管服务(BSP)的话,显然并不适合,至少我们使用免费的Wordpress MU都可以建立一个功能远多于百度空间的专业Blog服务,并且有成千上万的模板和插件可供使用,显然使用百度空间并不是专业博客们的最佳选择。

关于空间的域名,百度空间不支持二级域名,并且不提供绑定个人域名的功能,因此必需使用百度的域名地址,这一点显然不如Google提供的Blogger灵活。在Jakob Nielsen的《博客可用性:十大错误设计》中就提到这种“使用博客服务商的域名”的危害:“你使用别人的空间,意味着你的命运在被别人掌握着。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降低服务质量,还可以随意提高收费,他们可以在你页面顶部加闪烁的广告或者弹出窗口(题外话:最近DoNews的用户应该对此深有体会),他们可以把你的竞争对手的广告放在你的首页。是的,你可以选择离开,但是你要为此付出代价:忠诚读者的损失,和其他网站的交换链接的失效,搜索引擎级别的降低。你使用免费博客托管服务的时间越长,你付出的代价就越惨重。是的,使用那些免费博客服务可以很容易、很迅速地建立一个完全免费的博客空间,但是,一个域名的费用只需要每年8美元,而你获得的不仅仅是你个人的域名,还有你的未来。当你认识到你是在很认真地写作的时候,就应该立刻放弃别人掌握的那种域名,而使用自己独立的域名,你拖延的时间越长,你最终转移时所遭受的痛苦就越大。”

因此我推荐那些想要建立Blog的人,注册自己的域名,使用WordPress等搭建Blog,每年的花费并不多,由此你可以自己掌握自己博客的命运,而不用看其他人的脸色,这才是写Blog的正确方案。

百度空间的注册地址是:http://hi.baidu.com

Google搜索在工作上的应用技巧

Google良好的搜索和易用性已经得到了广大网友的欢迎,但是除了我们经常使用的Google网站、图像和新闻搜索之外,它还有很多其他搜索功能和搜索技巧。如果我们也能充分利用,必将带来更大的便利。这里我介绍几个很有用的搜索技巧,在平时搜索中可以结合使用。

一、限定搜索范围的技巧

1、文件类型

有时候我们可能不需要搜索网页文件或者图片,我们可能想要搜索其他类型的问题,比如文档文件(Word,Excel,PPT),Flash文件,甚至是Google地图文件,我们都可以使用“filetype”功能来实现。

比如我想搜索一篇关于最新加密技术的Word论文,使用Google搜索“filetype:doc 加密技术 ”即可得到大量相关信息。我想搜索关于中国的Google Earth卫星图片,那么就在Google中搜索“filetype:kmz china”即可。

2、指定网站

有时我们进行网页搜索,想要在某一个指定的网站内搜索感兴趣的内容,这时候我们可以使用“site”功能来限定搜索的网站。

比如,我想在新浪网上搜索关于世界杯赛程的消息,只需要用Google搜索“site:sina.com.cn 世界杯赛程”即可得到结果。

如果你想把搜索结果限制在大学的网站之中,可以使用“site:.edu 关键词”。

通过限定搜索范围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快更准确的搜索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3、其他限定搜索方法

intitle:搜索关键词(intitle:关键字)只搜索网页标题含有关键词的页面。

inurl:搜索关键词(intitle:关键字)只搜索网页链接含有关键词的页面。

intext:搜索关键词(intext:关键字)只搜索网页body标签中的文本含有关键词的页面。

二、写作辅助小工具

Google有一些小工具,为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提供了很多方便之处。

1、翻译工具

Google本身带有中英文翻译的功能,只需输入一个关键词(“翻译”或“fy”任选其一)和要查的中(英)文单词,Google会直接显示您要查的单词的英文(或中文)翻译。

比如我们想要翻译“香蕉”这个词为英文,那么只需要在Google中搜索“翻译 香蕉”或者“fy 香蕉”,返回的第一条记录就是翻译的结果。同样,我们搜索“fy banana”可以得到这个单词的中文翻译。

2、学术词典工具

我们有时候想要知道一个具体词汇的定义,可以使用“定义”或“define”,接着键入一个空格,然后键入您需要其定义的词。

比如,我们想要知道氨基酸是什么意思,只需要在Google中搜索“定义 氨基酸”,就可以找到氨基酸的定义。

三、改进工作效率

做为一个公司员工,每天都要关注自己公司和竞争对手的最新消息,怎么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呢?Google可以帮助你。

Google 快讯是Google的新闻定制自动发送,用户可以定制自己需要的内容,Google会在设定的时间内(即时、每天、每周)给用户发送Google最新搜索到的新闻文章,非常方便,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功能来跟踪自己公司和竞争对手的最新消息。

例如我是一家做搜索的开发公司,我需要每天关注自己的竞争对手,因此我只要登录:http://www.google.com/alerts?hl=zh-CN,然后在“搜索字词”中输入“Google”,“频率”为每天,即可每天收到关于Google的最新消息,同样在“搜索字词”中输入“百度”,可以获得百度的最新消息。

当然,搜索关键字不只是公司,开动我们的脑筋,我们可以用这个工具跟踪任何信息,比如输入某个名人的名字,可以追踪这个名人的最新消息和新闻,搜索某个行业名称,可以追踪这个行业的相关新闻,搜索某个新闻事件,可以得到这个事件的最新报道。

因此,我们只要灵活掌握和运行Google的搜索技巧,那会给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带来相当大的提升,使得自己的事业能够更上一层楼。

血汗工厂为什么那么牛

最近一个很热门的新闻吸引了我,就是“记者报道富士康案遭3千万索赔”事件,说的是《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报道富士康血汗工厂,不料遭富士康的3千万索赔,并且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将两人的资产(包括房产、汽车和存款)冻结。

事件主角富士康的背景是:台湾富士康位于深圳龙华,在深圳雇用的工人数为二十万人,是一家较有影响力的台资企业。

富士康的这起诉讼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主要因为富士康并不去告报社,而是告了报社的两位记者,还索赔三千万,这显然违背常例,有杀鸡儆猴的效果,而更可怕的是法院居然直接冻结了两记者资产,显然,资方显得非常强势,而产业工人以及敢于替产业工人说话的记者,都属于弱者。

现在的中国东部地区的经济环境是资方的天下,资本家们拥有不可想象的权利和自由,资方对于产业工人的压榨和欺辱几乎是肆无忌惮的,产业工人的地位目前是弱势群体,自己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遇到问题,几乎没有一个组织或部门能够及时帮助工人解决,而这些产业工人在走投无路、求告无门时往往会采取某些过激的方式追讨工钱,采用跳楼、自杀、堵路等方式来讨血汗钱。而这些行为往往遭到警方的“严惩”。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啊?应该受到“严惩”的是那些靠榨取工人的血汗发财致富的资本家们,而无权无势、只求劳有所得的产业工人何罪之有!报道这些问题的记者又何罪之有!我们的国家,做为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怎么能让海外资本家们在我国如此呼风唤雨、无法无天,而国内的产业工人则只能依靠自己的性命做赌注来赌自己的未来。

毋庸置疑,城市里这些外来的产业工人是处于城市社会的最底层,他们虽然辛勤劳作,但还是经常遇到就业受刁难、安全无保障、子女求学难以及费用繁重等问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每日辛苦的工作,以个人的诚实劳动换取饱蘸汗水的微薄报酬,他们为这个社会做着默默无闻的贡献,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爱。当他们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被视作社会公器的大众传媒更责无旁贷,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以自己的影响力来为这些苦难的人们赢得自己应有的价值,否则这些绝望的弱势群体完全有可能走上影响社会稳定的那条路。而资方以巨额赔偿起诉传媒记者,则无异于将自己放在人民、社会的对立面,对自己企业不会有什么好处。

至于血汗工厂这种事,在大陆并不是新闻,平心而论,像富士康这样的大企业还真算好一些,大多数情况是不会胡来的,至少发的工资还是在法定最低收入线之上的,不少国内的小企业强迫加班、拖欠工资、甚至捐款外逃的事情都是屡见不鲜的。这样的事实让我们很无奈,但是我们却无能为力,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我们无法改变千千万万底层民众的命运,因为我们在整个中国发展进程中是微不足道的,这也是所谓的宿命,我们这一代人注定就是“被牺牲的一代”,在当代中国的快速转型过程中充当原始积累的棋子,这就是所谓的补课吧,补一下西方工业革命初期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我们这一代人牺牲了自己的前途和生活,我们的下一代也许会过的更好。

后记:8月30日晚间,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紧急召开高层会议,决定将索偿金额降为1元人民币,解除对两名记者的财产冻结,并追加“第一财经日报”为被告。

相关报道:新浪专题-记者报道富士康案遭3千万索赔

教育的失败:学生打老师

这些天网上流传这一段只有5分钟的视频,是一段中学生在课堂上侮辱地理老师的视频,从视频上看到课堂之乱令人震惊,其中有个学生甚至还两度跑到讲台上对老师动粗。这段视频在天涯和猫扑曝光后,引起网友愤怒的声讨,同时还查出了该学校的名字。

我看到这些视频也很震惊,这些现象在我当年读中学的时候是闻所未闻的,当年的学校是尊师重教,教学秩序非常良好,学生学习也努力和刻苦,为什么教育改革几十年了,学校反而改革成这种荒唐的样子呢?这些中学生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这些中学生没有羞耻心,没有道德感,没有是非观念,拍这种视频居然还敢上传到网上来。他们现在不懂事,等他们长大了,开始工作并养家糊口的时候,他们会对这时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但那时候肯定已经太晚了。

我不想指责这些学生,其实这些错误的根源并不在他们身上,是这个社会造成的这一些,这些学生只是所谓的“教育产业化”的牺牲品而已。这个社会,有些人需要成功,而有些人则需要被牺牲,知识改变命运其实只是一句空话。

这是一个病态的时代,一个泯灭了道德和是非的社会。一些教育经费的数字我已经厌烦再举例了,大家查一下就知道中国的教育经费少的可怜,大量的基础教育资金严重匮乏,政府搞了祸国殃民的教育产业化以后,广大贫困中下层人民的孩子就相当于被卡在教育门槛之外了,因为他们根本交不起学费。

我觉得,中国的教育产业化已经彻底地走到了死胡同,成为当今的病态社会的一个主要根源,中国的所谓教育产业化,简直就是某些人借“改革”的名义来疯狂敛聚钱财、无耻践踏劳苦大众权益,其核心目的就是愚民教育,剥夺穷人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剥夺这些弱势群体通过受教育而改变命运的希望,而让他们永远沦为无知愚昧的弱者,永远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境地。

沉默啊沉默,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

相关链接:

YouTube上面的视频内容

天涯的帖子

海淀艺术职业学校网站

台湾、中国和日本

台湾今天下午宣布,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运作,终止“国家统一纲领”适用。

我个人感觉,这是台湾走向“台独”的第一步,在试探,也在冒险。这是一盘双方都难下的棋,大陆肯定不希望台湾这个时机走这步棋。

当然,我等小民其实不必关心这些事情,也不必爱国,什么叫爱国其实我们也不懂。在外交问题上我们应该相信政府,目前我国正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倍加珍惜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最好的爱国表现。

不过我也提醒一下,就连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清政府也是战败于日本之后才被迫割让的台湾。如果我们连仗都不打就丢掉了台湾,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无花的蔷薇

人和人的魂灵,是不相通的。

......

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

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以上文字是鲁迅于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九日在《语丝》周刊上发表的《无花的蔷薇之二》的节选。

一个事件之所以被称之为“重大历史事件”,是因为无论如何篡改、隐瞒、淡化、甚至销毁相关历史证据,其始终是令人刻骨铭心、永志难忘的。

1980年的韩国“光州事件”,韩国的两届总统全斗焕和卢泰愚都一直企图掩饰“光州事件”的真相,在金泳三当政时的1996年,韩国前总统全斗焕和卢泰愚被起诉,最后全斗焕被判无期徒刑,卢泰愚被判入狱17年,“光州事件”获得了平反。

1947年的台湾“二二八事件”,经过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隐瞒和篡改,也在1995年被平反,国民党前后任主席连战与马英九也都曾在2003年与2005年,就此事件而向台湾人民公开道歉。但依然无法避免国民党在连续两届大选中失败,二二八事件成为国民党的原罪,五十年后竟然还影响着政局和人心。

历史是不能被忘记的,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我们的历史不管是辉煌的还是耻辱的,我们都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让悲剧重演。

小众化的豆瓣

针对国内多数社交网站大众化的发展,笔者对豆瓣的小众化发展还是情有独钟的。无论是关乎西方“时间之箭”的哲学理念,还是东方轮回学说的玄学思维,在现有的一定阶段,社会一定是朝着分众化的方向而发展的,而豆瓣也正是做出了回应,因此,只要豆瓣有所坚持的走下去,就会得到良性的发展。

如果要笔者对豆瓣只用几个字做以表述,那就是“小众化”。在笔者看来,这就是豆瓣的核心竞争力。事实上,越是大众化的,越是抹杀个性化的产品,一旦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就会逐渐趋于衰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从微软之于苹果,福特之于通用的案例就可以很清晰的发现这个道理。

自然界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大众化只存在于宏观,大众化正是无数小众化所体现出的一种趋同性。就微观而言,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大众,只是大众缺乏了足够的契机而已。互联网的发展也已经由单一走向了多元化的长尾时代,无论你选择驻足哪一家网站,无论你是否跟上了所谓的时代潮流,你,永远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实现着一种自我的小众化。

由此,社会就是由无数的小众化的个体而构成的。同样来说,将社会进行无数次的解构,得到的也只能小众化的个体。因此,keso说豆瓣更像是一种社会,这是合理的。

小众化的豆瓣

回归正题,追溯国内大多数社交网站的发展,都属于是一蹴而就的,然后就依借第一次的那股推力,惯性式的发展,一旦当用户感到寂寞与乏味之时,用户群就会逐渐瓦解。

大多数社交网站希望的是我做什么,你用什么,这就是大众化的一种典型体现,无论它的思维多么新颖,它做出来的,终究只能是更趋于大众化思维的产品。于是,纠结就这样产生了,非常大众化的产品究竟是否具备足够的用户价值,这的确是一个需要考量的问题。

说到豆瓣,一直以来,它做的事情都是更专注于让用户自我制造产生信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的解放小众化的思维,同时,这些信息都是用户随性随心而产生的,本身就是具备粘性的产物。

下面对豆瓣的亮点进行简要说明:

首先,豆瓣从书籍入手,得到了第一批用户,这,就是豆瓣的DNA所在。这个用户群,是与众不同的。他们本来的特质,就是品味略高的用户,具备了小众化用户的特性。笔者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以靠网页游戏粘人和发放鸡腿券而得到用户的国内社交网站里,豆瓣的第一批用户,是非常具备价值的一批用户。就以这样一个初期的用户群发展而来,豆瓣像是一块磁石,在吸引着与它臭味相投的用户。并且,臭味相投的用户之间也在逐渐吸引着对方。这样一种弱链接,是尤为重要的。

其次呢,豆瓣电台也是很成功的一项创意。这里首先要补充一点:我们都知道,常规意义上的电台,是一项夕阳产业,发展潜力很有限制。但是,它依旧存在用户群体,它的意义就在于: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刻电波的那一端会传来怎样的讯息,就是这样一种不可预知的神秘使电台进一步的稳固了它的用户群。因此,豆瓣里的那个“随机”的播放器,被叫做豆瓣电台,“让你与音乐不期而遇”,当然,这也是与你彼此对味的音乐。

最后,要说的是,好的公司,会让你感觉到它的味道。豆瓣,就是这样一家可以嗅到与你气味相和的互联网公司。作为个人而言,因为这种味道的存在,笔者觉得豆瓣会得到长期且优异的发展。

以上概述,皆是以豆瓣为例,取其精华,做了一些讨论,希望可以让臭味相投的朋友得到一些启发,也就足矣了。

来源:读者投稿,作者:郭鹏程,联系邮箱:catkin.guo(#)gmail.com,原文链接

中国互联网耻辱柱

如果真有所谓的互联网历史,那么往前推20年,那时候的人们看我们口中的互联网黄金十年,包括百度、新浪、腾讯、搜狐等众多公司的作为,都会被看作是互联网发展初始阶段的肮脏行径。尽管他们创造的公司、网站和产品改变了这个国家,乃至改变了这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但这并没有办法掩盖他们所犯下的无法被轻易饶恕的罪孽。任何的善举都不能成为作恶的借口,这除了让善举一词变得恶心外别无益处。

如果你在中国,而且从事互联网行业,你辛辛苦苦整理的内容可能轻易就被其它网站剽窃,不仅未经许可、不通知,甚至还不注明出处,如果你按照提供的邮件地址联系他们,大多数时候被置之不理并且不会得到回复,或者他们偷偷把侵权内容删除了事,你不要奢望他们会给出一个合理解释,这是大网站居高临下的“衙门范儿”。

你的网站可能因为没交钱,或是和搜索引擎关系户存在竞争关系,或者是惹到了搜索引擎让它不爽,被搜索引擎降权或者屏蔽,如果你打电话会发现无人接听,邮件联系会给你制式答复“算法如此”,他们有着一套对外的万用灵答复,以至于你无法抓到他们任何的把柄,但是他们仍然不遗余力地屏蔽和降权竞争对手、清除某些根本不存在的网站。

你开发的客户端软件因为和安全软件厂商关系不好,被他们从推荐软件中除名,也许这还能被看作是正常行为,但是你的软件可能被报风险软件,甚至以维护用户安全的名义“被卸载”,这也许算是灭顶之灾,因为你开发的客户端软件初期用户群太少,无法模仿某公司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也不会因为波及面太大而受到工信部的关注,你只能默默忍受,不在沉默中疯狂,就在沉默中死亡。

不尊重版权和不正当竞争是中国互联网的两大弊病,前者因为互联网的内容资讯获取太容易,追责流程太麻烦、成本太高,而剽窃和粘贴实在太容易,最后侵权者变成悠哉悠哉的大爷,被侵权者反而要像受了气的小媳妇儿一样哀哀怨怨,剽窃之风一日不除,版权人的利益一日得不到有效保护,中国互联网终究无法成为电视上、各个大会上吹嘘的有责任感、有规矩的互联网。而不正当竞争是当一些企业自身成长到相当规模,面对新出现的产品和企业的一种下意识打压行为,利用自身的市场支配地位对这些弱小的竞争对手进行封杀,准确界定和规范互联网竞争行为对于互联网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互联网耻辱柱

这几天看到两条让人高兴的新闻:第一是工信部对外公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名字这么长的一份文件,实际就是工信部作为互联网的主管部门针对互联网不正当竞争制定的一份管理办法;第二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文件对网络传播中的侵权行为作了详细规定,非法经营数额在5万元以上、传播数量在500件(部)以上、实际被点击数在5万次以上以及注册会员在1000人以上的,均属于侵犯著作权犯罪。

这两份文件分属不同部委,都是意见稿所以部分细则还有调整空间,但好的趋势是国家对于互联网的立法缺失正在迎头跟上,未来对于不正当竞争和互联网内容侵权将不会再无法可依。看到两份文件出台,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时候百度MP3、百度文库、新浪共享资料、豆丁网等网站什么时候被告上法庭,以后对于包括众多博客和资讯类的网络行为是否有便捷的维权渠道,文件的出台是否会带动互联网媒体的自我洗白,以及增进整个互联网的版权意识;第二件事是如果再次发生3Q大战,或者某公司产品被另一公司屏蔽和封杀,是否能够有快速的应急处理机制,对于正当竞争和非正当竞争是否能有清晰的定义,能否避免用户成为竞争的牺牲品,对互联网竞争环境改良和维护整个行业的创新源泉起到积极作用。

如果上面提到的那些目标都能够达到,那么这两份文件可算是做了大大的好事,对于互联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有重要意义。不过我并不会因此高唱颂歌,因为这本来就是他们应该做的,甚至已经来得太迟,也希望未来互联网监管和立法能够走入良性正轨。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国际域名注册费用涨价

今天我登录国际著名的域名注册服务Godaddy网站注册一个新域名的时候,发现网站首页原先醒目的每年$8.95美元已经变成了每年$9.99美元,涨价了11%左右,这和前些时间关于涨价的报道是一致的。

这次国际域名涨价是全球范围内的普遍涨价。目前COM和NET域名都涨价到$9.99,ORG域名保持原来不变为$6.99,预计国内的代理注册域名也将会再近期内调整价格。INFO域名价格竟然为$2.99,这个域名快被这种低价策略搞垮了。

不过,使用GoDaddy的优惠码依旧可以注册到价格为7美元左右的COM域名。

另外一家著名的国际域名注册商NameCheap的价格还是每年$8.88美元,预计其可能会在15号以后也涨价。

Godaddy是目前世界第一大域名注册商,前段时间曾经有一则未经证实的传闻说Google有可能收购Godaddy。

GoDaddy再次无法访问

看来电信是和GoDaddy较上劲了,上次搞了一次之后,今天发现GoDaddy再次被屏蔽了,不过就像我在几天前说的一样,即使GoDaddy不能访问,也不能在国内注册域名,使用国内机构注册任何域名,都带有无法想象的巨大风险,某些潜规则可能会导致本属于你的域名忽然之间变成别人的。

要想对你注册的域名拥有绝对控制权,那绝对不能在中国注册域名,任何一家都不可以,国外的域名注册商非常多,任何一家域名注册商的风险都比国内的要小,在国外注册域名,你注册的域名永远属于你自己,不会被别人抢走,也不会有政策上的任何风险。而在国内注册的域名,在你转走域名之前,你的域名属于你的注册商,根据相关法律,你的注册商可以将你的域名的所有权交给某些部门机关,即使是.COM域名也不例外。

现在,虽然GoDaddy无法访问,但是还有namecheap等等众多的域名注册商,即使是GoDaddy,你也可以通过这个地址继续访问,因此,不要因为国外域名注册商无法访问,就放弃在国外购买域名,为了大家域名的安全,请在国外注册国际域名。

据网友猜测,GoDaddy这次撞墙估计是因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于中国奥运会的运动员域名在GoDaddy被抢注而自己无法强制收回之后导致的。在此之前,CNNIC成功收回了多个在国内被抢注的奥运冠军域名,另外有200多个在国内被抢注的域名被“捐赠”给CNNIC。而使用国外注册商注册的域名,CNNIC就无法进行强制回收,这也导致了GoDaddy如此巧合的“无法访问”。

GoDaddy再次无法访问

GoDaddy再次无法访问

Godaddy成立于1997年,是全球域名注册排名第一的服务商,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8%。域名的附加服务很多,有Blog、Email、网站空间、停放页、出售页面等。而且GoDaddy的域名可以很方便的修改注册人信息(过户),将域名转移给其他会员。GoDaddy的域名注册价格也较为低廉,使用优惠码购买COM域名只有6.95美金,算上税钱也才7.15美金,折合人民币50块钱左右。

英文翻译:GoDaddy Blocked in China

2011年8月24日星期三

360浏览器极速版

360浏览器在Google开源浏览器Chromium的代码上进行了修改,推出了“无缝双核”的“360浏览器极速版”,该浏览器的界面和谷歌浏览器(Google Chrome)的界面几乎一模一样,该版本浏览器可正常访问QQ空间。

Chromium是一个由Google主导开发的网页浏览器,以BSD许可证等多重自由版权发行并开放源代码。Chromium的开发可能早自2006年即开始,设计思想基于简单、高速、稳定、安全等理念,Chromium是开发版本,更新速度快,而谷歌浏览器Google Chrome为公开发布的稳定版,能自动更新。普通用户通常安装Chrome更为合适一些。

Chromium的授权是基于BSD许可协议的,BSD开源协议是一个给于使用者很大自由的协议,使用者可以自由的使用,修改源代码,也可以将修改后的代码作为开源或者专有软件再发布,可以进行任何形式的产品化和商业化而不必开放源码,但需要在版权声明中包含原来代码中的BSD协议。BSD许可协议算是最为宽松授权许可之一,因此360对Chromium进行商业集成理论上应该不算违法。但如果使用的是GPL的话,就必须也开源才行。

360浏览器极速版

360极速浏览器是Chromium浏览器的一个并行分支,以webkit作为内核,在原版的基础上添加了更多适合中国人的功能,超级拖拽、鼠标手势、快速关闭等实用功能,内置了兼容IE浏览器的引擎,提供了极速、兼容模式的切换按钮,访问网银类网站会自动切换到兼容IE模式。在一些浏览器的细节方面,360极速浏览器将界面做的和IE、Firefox很类似,特别是提供了地址栏的网址下拉列表功能,让IE和Firefox用户能够保持原有的习惯。

360浏览器极速版

在扩展程序方面,点击“获得更多扩展程序”后,会发现打开的是360提供的扩展程序网站,鉴于Google Chrome的扩展网址经常被屏蔽,这也算是一个保证用户体验的替代方案。

360浏览器极速版

在浏览器同步功能上,默认360极速浏览器使用的是360提供的收藏夹等信息同步功能,数据保存在360的服务器上。点击“选项”-“更多设置”-“开启Google同步服务”后,可以使用类似Chrome浏览器的同步功能。

360浏览器极速版

重启浏览器之后,在“选项”-“个人资料”-“同步”中,就可以按照原有Google账户的方法设置浏览器数据同步。可同步的数据包括“自动填写”、“偏好设置”、“收藏栏”、“主题”、“扩展程序”。

360浏览器极速版

需要注意的是,在输入Google用户名和密码的界面,360浏览器没有说明是否会保存用户的Google帐号和密码。

360浏览器极速版

总的来说,360浏览器虽然提供了使用Google帐号登录的功能,但在没有明确提示的情况下,我个人还是不太敢使用,万一哪天来个云指令把我Gmail密码收走就麻烦了。不过该浏览器如果推广开来,对于消灭那个让前台设计师痛恨的IE6浏览器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其使用体验总的来说还算可以。

金山称360涉嫌收集用户个人隐私

据金山微博报道,杀毒软件公司金山网络在2010年12月31日下午召开发布会,称发现360的一台服务器出现问题,导致数据被搜索引擎索引,而这台服务器涉嫌收集用户的个人隐私,金山网络称已经向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报案,并且呼吁360用户尽快修改密码信息。

360随后对外回应称,金山公布的360侵犯隐私的证据中,360上传恶意网址的正常功能歪曲成为收集用户隐私的恶意功能,并且称金山自己也有这个功能。而且其他的杀毒软件,如瑞星、卡巴斯基、诺顿等等都有这种功能。

金山指控360利用客户端收集用户隐私,并且还不幸泄漏给了Google(泄漏给了百度可能有一堆人多想,泄漏给了google看起来还是颇有公信力的)。乍看起来,很像一场毫无新意的口水战。目前来看,网民的反应也不太热烈,这也难怪,互联网从来不缺大事,习惯了每天都有惊闻,很多大事常常因为不够惊艳而变得默默无闻,相反,360过去惊天地泣鬼神的事多了,高潮过N次的网民面对这种不痛不痒的事已经快没感觉了。

360

但此战延续此前的3Q之战,应该涉及到在法院和有关部门博弈的方方面面,主角三方应该都不会等闲视之。

1.金山胜了有史以来第一局

我们很难怀疑360不无敌,最重要的一个证据是,想当年QQ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360居然连元气都没伤多少。但是这次,他横竖不会赢,虽然他也大概也输不了多少。因为:

a. 战事烧在360本土。

b. 除了看到有很多人要卸载360,还看到好些人说厌烦了金山整天360打架,准备卸载了,那一定是水手,因为金山卫士就那点份额,卸了跟没卸没什么区别,卸多少360才是重点,跟腾讯对半分战果才出料。

c. 考虑到google正在配合删除相关数据,金山公司的证据如果来自360服务器,那这事又可能要被岔开成金山如何从360服务器上获取了证据的问题了,所以,要摆平360,证据是关键,证据的来源也是关键。

2. 360真的收集用户隐私吗?

尽管目前360如何收集用户名密码还没看到十足可信的证据,但隐藏核心证据的事上一次周鸿祎做过,所以360是否真贼喊捉贼,虽然目前还看得困惑。

按照天极网卢林嘉的说法,所谓收集用户名密码只是一小部分网站违反安全编码规则传输密码而已,如果此事仅仅只是360不慎没有配置好服务器+一些网站自身问题的叠加整出来的华丽事故。

而不论金山指责是否属实,360都不会严肃接招,顶多也就局限在网站主页微博上发发犀利的反驳文,绝不会弹窗澄清,因为没必要,用户层面回应反击下就够了,相信的大部分不需要弹窗,不相信的弹窗也没有用,毕竟真正的战场不在用户这里,而在有关部门。

有人说360员工这个元旦又没休息了,这是个好视角,附近的人了解下,如果他们居然正常休息了,那么此事无辜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如临大敌,那么即使目前所谓的“收集用户密码”等证据无效,360可能在怀疑的是金山是否还掌握了其他真正涉及隐私收集的问题(上一次隐私战,360自己就有意藏了核心证据,被对手学过来是极有可能的事)。

3.决定360败多败少的是什么?

是它究竟有没有干偷用户信息的事,其他神马口水、公关、起诉都是浮云,大道决定一切,谁真正敬畏用户谁就能笑道最后。

4.周鸿祎是否郁闷?

很郁闷,因为无论自己有没有干过这事,自己战无不胜的战神神话从此不再。所谓神话,只是常人所不易理解的东西,孙膑打败庞涓,不是因为他爷爷是高深莫测的兵圣孙武,而是他更了解庞涓,庞涓没那么了解他而已,本质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如今的周鸿祎已经没什么东西看起来很神秘了,只是多了些实战经验而已。

即使傅盛没有确凿证据,这种把战火烧到敌人门口的做法也算是学出窍了,对长期得益于没被看懂的周鸿祎而言,被以己之道还施己身也许不是最郁闷的事,但一定是很郁闷的事。

5.结局或开始

此事对于360而言,要么是一个长期战略防御的结束,要么是一个长期战术防御的开始。如果这样,市场地位都没有消退的,那么大部分用户的忠诚已经堪比QQ了,再防御就失去意义了,金山再进攻也成不了什么气候了,如果金山在这场战役里取得了甜头,相信这不会是一个终结,未来,前董事长和前总经理会玩得很激情。

6.建议QQ和360整个隐私交易工具出来。

个人一直认为,隐私问题是重要人物的大是大非问题,但作为一个普通用户,一个没什么私好隐的用户,其实无论QQ还是360,偷没偷隐私笔者真的一点都不在乎,无非电脑上有点什么软件,浏览了什么网站,搜索了什么词,然后就是私人文档、密码什么的,前半截不算什么隐私,搜什么词360即使不知道百度google也知道,私人文档吗,还真不信周鸿祎马化腾有那闲功夫来翻看我们这种小人物的文档,就算是银行卡有动态密码,偷去了翻不了天,里面没几分钱。

所以,笔者觉得隐私对于用户按亿来计算的超级企业而言,多数时候是个伪概念,你注册新浪微博,你本身就存在信任这家公司的选择,笔者不相信数据在新浪从没任何人被查阅过,总会有人有权限查你,但即使如此,没实质性伤害干嘛在地球上忧郁火星上的爆炸。这个问题之所以被炒得一塌糊涂,除了一部分高端人士确实很在意这个之外,另外原因有二,一是过去战事出人意料,二是勒庞笔下的某些群体心理。

实际上,类似于QQ、360安全卫士这种覆盖量极大的工具,正面要求用户参与统计是一件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事,比如一些软件安装量、网站访问排名的权威性,比起抽样规则上更可靠。比如QQ就可以在用户登陆之后直接像弹出现在的安全扫描通知一样,你不反对我就扫描了,多数人压根儿不理会,想扫就扫吧,然后扫了什么谁也不知道。如果用户参与其中就能换取知道动态排名结果的话,这是一个交易,360应该微创新下这件事,以后跟百度一样,整个竞价排名出来。

后续:上周末金山爆出“360泄露用户隐私”一事,昨天又有新进展。此前一直处于被动的360公司,昨日反指金山“搜集用户隐私”。360称,使用百度、谷歌、搜狗、必应等搜索引擎,均可搜索出金山收集的隐私信息。金山随后回应称公司没有收集用户私密信息的行为。双方称工信部已经介入。

月光点评:说道用户隐私,Google的“网络历史记录”实际上最涉及隐私,只要用户登录Google,就会记录所有用户搜索历史,安装Google工具栏后还会记录用户所有访问网站记录,但没有人质疑Google,因为该功能默认不开放,每次访问均要登录,Google承诺保证隐私安全,用户可以删除隐私记录。

来源:越石父投稿

常见的WAMP集成环境

WAMP是指在Windows服务器上使用Apache、MySQL和PHP的集成安装环境,可以快速安装配置Web服务器,一般说来,大家都习惯于将Apache、MySQL、PHP架设在Linux系统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Windows也有其优点,就是易用,界面友好,软件丰富,操作起来非常方面,因此对新手来说在Windows平台下使用Apache、MySQL、PHP也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下面我将介绍几款在Windows下可以使用的WAMP集成环境。

XAMPP - XAMPP是一款具有中文说明的功能全面的集成环境,XAMPP并不仅仅针对Windows,而是一个适用于Linux、Windows、Mac OS X 和Solaris 的易于安装的Apache 发行版。软件包中包含Apache 服务器、MySQL、SQLite、PHP、Perl、FileZilla FTP Server、Tomcat等等。默认安装开放了所有功能,安全性有问题,需要进行额外的安全设定。

WampServer - WampServe集成了Apache、MySQL、PHP、phpmyadmin,支持Apache的mod_rewrite,PHP扩展、Apache模块只需要在菜单“开启/关闭”上点点就搞定,省去了修改配置文件的麻烦。

AppServ - 集成了Apache、PHP、MySQL、phpMyAdmin,较为轻量。

总的来说,无论从安全性和性能上来讲,LAMP(Linux + Apache + MySQL + PHP)都优于WAMP(Windows + Apache + MySQL + PHP),不过由于Windows具有易用的特点,WAMP也未尝不是初学者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企业邮件沟通技巧

电子邮件有很多用途,用于联系贸易业务、亲朋好友之间的通信等,但是作为工作场合的业务沟通,电子邮件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风险。在所有的沟通方式中,电子邮件是最难控制的,最容易达到你不想传递的对象。如何在企业里使用好邮件,相信也是大家经常感到比较困惑的问题,下面是我们企业和部门内部规范的一些邮件沟通技巧,相信这些技巧对于其他企业也同样适用。

一、邮件格式

1、邮件一定要注明标题,很多人是以标题来决定是否继续详读信件的内容。此外,邮件标题应尽量写得具描述性,或是与内容相关的主旨大意,让人一望即知,以便对方快速了解与记忆。

2、如果不是经常交流的对象,记得写邮件抬头称呼对方,以示礼貌,并引起主要收件人的关注。

3、收件人尽量用中文姓名全称,避免只显示个人邮箱帐号。

二、哪些事情需要发送邮件

1、正式工作报告;

2、难以简单用口头表达说明清楚的事项;

3、知识推荐和信息传递;

4、没有见面交流条件的其他交流内容;

总结:可以用口头交流解决的,尽量不使用邮件。

三、邮件发送对象

1、寻求跨门支持的邮件,一般主送给寻求支持的人,抄送给他的直接上级;同时抄送本部门的直接上级;这样往往可以获得支持部门的更好的支持;

2、项目通报类的邮件,主送给项目小组成员,抄送给项目小组成员的直接上级、项目主要领导;

3、工作计划的发送对象,经理人的工作计划主送工作计划的下达对象,抄送直接上级、间接上级、部门内部相关经理人。为保持部门内部计划对外的一致性,部门内部计划原则上只有一个计划可以跨部门传达,特殊情况可以根据需要处理。

选择邮件发送对象的时候避免以下现象

1、在对外沟通中,非重要的一般性的沟通,避免为了知会的需要将邮件抄送给包括直接和间接经理;

2、避免将同一个主题的讨论内容多次反复发给全部收件人、抄送人,用见面直接交流代替。

3、避免将细节性的讨论意见发送给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特别是可以判断高级管理人员不能深入了解的业务细节。

四、邮件沟通支持

1、如果遇到在邮件发送时对内容、措辞、发送人有任何疑问,可以向直接上级寻求沟通支持;

2、如果在沟通中发生意见分歧,沟通双方首先应换位思考,尽量用见面沟通或电话沟通解决分歧;

3、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避免将一般性的沟通工作交给上级去做(这样降低了沟通效率);

五、邮件内容

1、如果带有附件,尽量在邮件正文对附件内容进行总结,避免收件人一一打开附件才能知悉沟通事项;

2、控制邮件正文字数,确保邮件正文层次清晰、内容明确,避免长篇大论。

六、沟通确认和反馈

1、对重要沟通事项,在发送邮件后最好电话提醒对方引起关注;

2、重要会议通知再回前向与会人员提醒开会时间;

3、如果重要邮件发出去后石沉大海,不一定是对方不重视,尝试再次提醒;

每个人都会遇到沟通无效的情况,没有有效的沟通,很多工作将寸步难行,希望以上分享可以让大家沟通更轻松,工作更上一层楼!也欢迎大家分享个人的工作沟通体会。

百度和Google清除站点的规则探讨

任何一个搜索引擎都需要制定一些收录和清除站点的标准,以便确保搜索结果的公正和公平,并提供客户最佳的搜索体验,不过不同搜索引擎对于收录和清除站点的标准是不太一样的。

关于收录上的问题,以前我曾经写了一篇文章比较百度和Google收录网站的区别,主要观点是,百度收录的多而快,对于小站点也可以大量收录,而Google收录速度较慢,主要优先收录大站点的页面。

那么,在清除网站方面,百度和Google又有什么不同呢?这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对于百度和Google的清除站点规则,我觉得主要分为程序的自动判断和人工判断两部分组成,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主要的一些规则。

Google清除网站的规则在 Webmaster Help Center 上有详细介绍,概括起来主要分为网站作弊(如隐藏文字,重复堆砌文字),使用非法的自动跳转页面技术(如302重定向),使用程序自动进行Google查询,使用子域名或者其他域名创建大量重复内容,使用门页欺骗搜索引擎,加入链接工厂等等,Google建议做网站要针对用户设计而不要针对搜索引擎设计。对于中文网站来说,Google对于作弊网站会先采用降权的方式,不太常见直接删除中文网站的情况,Google人工干预大概主要是针对英文网站来做的。另外做SEO不要使用googlepages或者blogspot进行网站优化,那样做只会被Google立刻删除。

值得称赞的是,Google与网站管理员之间的信息是比较通畅的,Google建立了专门的“网站管理员中心”,网站管理员可以登录查看Google蜘蛛抓取网站的情况,甚至还可以设置“首选域”,设置网址在Google索引中显示的方式。

与此对比,百度也有自己收录和删除网站的规则,有一些规则和Google的相同,有一些则比较含糊和笼统,一般认为百度的反作弊法则是神秘而让人难以捉摸的,其中部分原因是,为了保证删除的准确性,百度会人为进行一些网站的删除操作。

百度会删除什么样的网站呢?通常认为,Google认为应该删除的网站,百度同样也会删除,Google认为不应该删除的网站,百度也可能会删除。总之,百度的删除标准会比Google更严厉一些。

由于有了人为因素,有人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批评百度的网站会不会被百度删除,结合一些例子,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百度还没有因为网站批评百度而人为进行删除的先例。

另外一个疑问是人工的成本,人工不可能监视所有的海量搜索内容,百度也不可能雇用那么多人,那么具体这个人工干预是怎么实现的呢?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我个人推测,百度的人工干预有可能是以搜索流量为标准,对于搜索热门关键词的第一页网站进行人工验证,如果发现第一页的网站有作弊行为而百度没有正确判断,则进行人工方式降权或者删除。当然,也可能百度有一些自动化的程序进行自动处理行为。

百度对于网站的惩罚也可能并非永久的,特别是对于本身知名度较大的网站,如果网站在百度中具有较多的反向链接,并且及时删除了百度认为不合适的页面,那么百度有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后,重新收录被惩罚的网站,但是网站的权值有可能会降低。

百度目前和网站管理员之间的信息渠道是否通畅很令人质疑,甚至可以说两者之间没有任何交流渠道,这点是远远不如Google做的好,比如webmaster的邮件永远是自动回复,贴吧里的问题永远无人处理,没有类似Google的专用工具进行分析处理等等,这也是百度在很多地方口碑不佳的一个原因。

其实百度也发现这样所带来的问题。网络新手和普通网民的影响力微不足道,被流氓网站修改了浏览器,也不会反抗,用时间长了反而会依赖和喜欢上这样的流氓网站。而IT专业人士则不同,他们建网站、写博客、开论坛,他们可以影响一大批普通用户,如果百度长期依靠低端用户而和大量网站管理员结怨的话,其发展前景也是令人质疑的。

百度不支持nofollow的robots对策

nofollow标签是由Google领头新创的一个标签,目的是尽量减少垃圾链接对搜索引擎的影响,减少博客的垃圾留言,目前Google、Yahoo、MSN都标志支持这一标签。当超级链接中出现nofollow标签后,搜索引擎会不考虑这些链接的权重,不过放置nofollow标签不代表搜索引擎不索引其链接,经过我的测试,即使放置nofollow标签,Google还是会索引部分链接内容。

这个标签主要是针对垃圾链接的,因为留言评论中的垃圾链接会影响网站在搜索引擎中排名,对博客网站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Gogle提倡使用这个标签来遏制垃圾链接。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使用nofollow的方式来方式评论留言对于搜索引擎的SPAM,对于Google来说效果的确不错,但是对于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来说确是另外一种情况。

因为百度不支持nofollow标签,因此在中文环境下,即使使用nofollow标签,百度依旧会索引这个链接并对其计算权值,因此产生了大量恶意留言评论者通过手动或者自动的方式发布垃圾链接以欺骗百度搜索引擎,而百度依旧是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服务商,其搜索流量目前远高于Google,很多中文网站甚至80%以上的流量来自百度,因此中文网站甚至可以只针对百度进行优化而不针对Google优化,由于百度的原因,中文环境下对于nofollow标签来说面临一种逐渐无用的处境。

根据我自己的月光博客的流量数据统计,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我发现百度曾经不止一次惩罚过我的域名,包括长时间删除某些网页地址以及域名降权等操作,目前我的博客从Google来的流量竟然比从百度来的流量要多得多,这和大多数中文网站完全相反,我觉得这是不正常的现象,对于大多数中文博客来说,应该尝试一下使用百度懂得的语言来预防针对百度的SPAM垃圾链接。

因为百度虽然不支持nofollow,但还是支持robots的,编写适当的robots也可以解决百度不能分辨SPAM的对策,就是将链接都定向到一个指定目录,然后在robots中disallow这个目录,即可让百度不索引,这样那么SPAM就不会再来骚扰了。

如果你也是使用Z-Blog系统,不妨参考一下我写的这段针对搜索引擎优化的robots,将下面代码复制并另存为robots.txt,然后放到你的博客根目录下即可,如果你使用WordPress系统,请参考一下针对WordPress的robots.txt

User-agent: *
Disallow: /wap.asp
Disallow: /cmd.asp
Disallow: /function/
Disallow: /admin/
Disallow: /script/
Disallow: /FCKeditor/

谷歌、雅虎、微软推出复制内容规范

据Google网站管理员博客报道,谷歌、雅虎、微软将支持一个新的标准,允许网站管理员从自己的网站去除复制内容(重复内容),这将使搜索结果更全面和规范。

所谓Duplicate Content(复制内容、重复内容)指的是是指同一域名或者跨域名之间的大段内容完全一样或者非常近似。例如Discuz论坛的帖子都有另一个打印版或者手机版,因此在不同的URL地址产生了几乎完全相同的内容。不同网站之间的转载也是另一种类型的复制内容。通过新的规范,可以让搜索引擎能否顺利知道该内容的首选版本。

具体的方法是,在复制内容的网页<head>区域,增加一行,内容类似:

现在,您只需添加此<link>标记来指定您的首选版本:

<link rel="canonical" href="http://www.williamlong.info/default.html" />

里面的链接地址为首选链接地址,这样,Google就能快速将复制内容排除在外,而重点提高首选链接地址的排名。

据Google介绍,该标记对于完全不同的域名内的复制内容是不起作用的,对于不同的域名,Google建议使用301重定向来减少复制内容。

不要用网瘾当作幌子来逃避应有的责任

这几天看的一些关于一些青少年受到的非人道折磨,总是让我感到热泪盈眶。这些孩子们曾经就是我们之中很多人的缩影,我们在评论这些孩子之前多想想当年的我们是怎样的,我们当年也曾经沉迷过游戏厅、网吧,甚至也因为偷过家里的钱,但是我们也依然走上了正常人的工作和生活。

我们是幸运的,我们那时候没有自诩为网瘾戒除专家的杨永信,不然咱们恨铁不成钢的父母也还真可能把咱们送去山东那个知名的网瘾戒治中心,被关小黑屋和享受那个享誉全国的电击。以己度人,这叫良知,已经成年的我们为这些年轻的孩子说出一句真话,这叫良心,中国人的良心。

当然这种风潮不能怪杨永信一个人,他只是带了一个好头把戒除网瘾这么一个新兴行业搞的如火如荼,我们相信他最初的想法绝对是好的,但他绝对是杨永信们的始作俑者。让戒除网瘾在网络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焦点的导火线就是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一名名叫邓森山的16岁少年非正常死亡,邓森山尸检的初步结果是:“身体好,无疾病,由于身上多处受伤,导致肺部水肿、积血,也就是说,被殴打造成了死亡。”

不要用网瘾当作幌子来逃避应有的责任

我们不能随大流去和那些所谓的大爷大妈去讨论所谓的对错,我们更应该关注邓森山们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利,一个年纪轻轻的少年在共和国光辉的照耀下被公然殴打致死,谁给了他们这种权利、他们为什么有底气这样做,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还很多很多:

网瘾治疗是否合法

网瘾治疗是一个伴随着网瘾应运而生的全新行业,但是这样的一个行业是否具有其合法性。OK,如果这样一个产业是合法的,那是不是需要有合适的准入门槛和对应的营运资质。全国一夜之间兴起的千千万万个网瘾治疗中心,有多少是合法的,多少是非法的。

合法是不是应该进行规范,非法的是不是应该进行取缔。这方面我们国家对应的法律规定已经缺位太久,这段时间的事件是一个机会让行业得到一个合理的肃清整顿,拿出实际行动,打击非法的网瘾治疗中心是规范行业首先需要做得。

网瘾治疗是否已经征得当事人同意

尽管杨永信们会有足够多的理由来反驳征求同意是行不通的,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回避大多数时候他们是采用欺骗甚至强制手段来进行所谓网瘾戒除的。这也再次碰触到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禁忌,是不是父母可以不尊重孩子所谓的人权、可以强制孩子做任何事情,如果对当事人造成不良伤害父母是不是应该承担对应的刑事责任。

众所周知美国警察在逮捕嫌犯或是讯问刑事案件嫌疑人之前都有会告知当事人“米兰达警告”,这项制度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让当事人明白自己有权援引宪法第五修正案(刑事案件嫌疑人有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特权,Privilege Against Self-incrimination),而行使沉默权和要求得到律师协助的权利。

法律制度的终极奥义就是保障人人想有平等自由的权利,这对于青少年也是一样。我们是不是需要立即用实际行动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利,如果他们被强制接受所谓的网瘾戒除训练,我们的警察叔叔将会有义务将他们解救出来并且对相关机构和对应监护人施以对应的处罚。

网瘾治疗是不是应该受到监管

怎么治、治疗多长时间、治疗能达到的效果,我们是不是应该把网瘾治疗中心纳入法律的监管范畴之中,什么能做和什么不能做的都应该明确区分,对于敢于过界的绝对应该使用铁腕手段进行打压。

这样做了之后至少类似殴打致死的状况会减少发生,至于所谓的电击疗法能不能用也会有个定论,当然最近杨永信同学把电击换成了更先进的脉冲,我对于这一系列医疗设备纯粹是门外汉。

网瘾门和电击门背后的阴影

透过现象看本质,“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这本书写出的是90后的寂寞,现代家庭的家长教育脱位太久,小时候把孩子扔给托儿所,大一点扔到学校和老师,周末扔给培训班和兴趣班,等我们有时间陪陪孩子的时候不好意思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世界,对你失去兴趣了。

这时候你发现他迷上游戏了、迷上网络了、迷上色情了开始大惊小怪、哭天抢地,低声呜咽着不时来一句“我的孩子”,你这是在博取同情。说句不好听的话你爱的不是你孩子,你爱的只是你自己罢了。然后就把孩子送去网瘾戒除,送去被殴打、送去被电击、送去被脉冲,而不是检讨自己的错误和补足,这样的父母不值得同情。大多数孩子是带着对父母的仇视进入网瘾戒除中心的,但是父母这之后会一副大义凛然的说出“让孩子受电击总比坐牢强”这样的话,我不知道他们怎么有这样的脸。

你们这是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对立面,你们这是在把孩子推入水深火热之中,你们这是在作出一个愚昧的决定。如果有一天网瘾戒除中心打电话来告诉你说你的孩子被打死了,你可能也只是象征性地掉几滴眼泪,人若如此与禽兽何异?

关于网瘾戒除中心的争议是电击与人权的战争、人性与兽性的战争、进步与退步的战争、良知与罪恶的战争,如果有一天我们不能教育自己的孩子,需要依靠皮鞭来帮助他走在正确的道路,那么我不要孩子也罢。

来源:读者XJP投稿,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