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1日星期一

与流氓共舞的“非死不可”

教人做PPT的秋叶老师在新浪发了一条有争议的微博“在当下的中国,商业之道只有一条:学会与流氓共舞”,后来他为了给这句话做辩解在其博客发了一篇题为《你永远也不可能打败一个纯傻逼…》的文章,暴露了他的真实意思其实是“在当下的中国,商业之道只有一条:变成流氓”。

虽然他的真实意思透着世故的恶心,但我觉得“与流氓共舞”这个提法还是挺有道理的,一则在当下中国,大大小小的流氓林林总总,你的供应商可能是流氓,你的合作伙伴可能是流氓,你的客户也可能是流氓,就算他们都还尚属纯良,你也绝对离不开那个无处不在、无事不管的政府,不搞懂和流氓共舞,要么别开张,要么快关门。

二则“与流氓共舞”并不意味着要变成流氓,尽管在现有体制下,这很难,但不耍流氓的企业更能把精力放到企业真正核心的、根本性的事情上面去,只要能挺住,不是没有苦尽甘来的机会。但要出淤泥而不染,其前提恐怕也得先搞清楚流氓是怎么玩的,再研究出一套和流氓共舞的方法,否则要么难以坚持,要么近墨者黑。

写上面这段话,意不在反驳秋叶,而是因为近来盛传一条消息:Facebook即将通过与百度合作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众人眼里品学兼优的优等生要和公认的流氓共舞了。

Facebook和百度

如果单看市场和竞争环境,Facebook是无需合作伙伴的,中国的社交网络的成熟度远不及微博,无论是用户数量还是商业价值都还有巨大的开发空间,同时这个市场里面的两大主角——刚刚上市的人人和准备上市的开心不仅离统治这个市场差得很远,还在微博和Qzone的夹击下疲态尽显,而Qzone,尽管已成为中国社交领域遥遥领先的老大,但它进入社交领域多少有些半推半就,而非全力投入,它依靠QQ建立起来的领先地位并非牢不可破,何况它还面临着虚拟转实名这样的根本性难题。

Facebook面临的真正挑战是政策,这也是有关Facebook进入中国的各种报道里面反复分析的问题。Facebook显然吸取了Google的教训,它通过寻找一个中国伙伴来负责内容审查及政府公关。抛开技术与道德因素,挑选一家政府信任的公司作为合作伙伴,这本身就是Facebook向中国政府传递的最大“善意”,这几乎是Facebook可以找到的进入中国的最佳路径。

在Facebook的绯闻合作伙伴里,除了呼声最高的百度,经常被提到的还有阿里巴巴和腾讯。比较这三者在内容审查经验和政府公关方面的能力,其差距是很细微的,所以Facebook对合作伙伴的最终选择将考虑得更多的应该还是商业因素。比起手握用户的腾讯和掌控着流量分配大权的百度,阿里毫无疑问是最没有竞争力的,而腾讯和Facebook存在着过多的竞争,尤其是在极其核心的用户资源上的竞争是无可避免的,因此如果最终和Facebook达成合作协议的不是百度,才真正是令人意外的结果。

不过对Facebook中国版而言,不是Facebook的产品加上百度的流量支持及政府公关就万事大吉了,困难的不在于怎么进入中国,而在进入中国后怎么做。

从商业层面上来讲,表面上最大的挑战的是如何与QQ空间竞争,实质性的问题是如何适应中国用户的习惯并带来使用体验上的提升。劣币驱逐良币的故事之所以屡屡在中国上演,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国外的公司对中国用户特别是大多数的普通用户的特点和习惯研究的不够透彻,有好的产品却没有合适的卖法。比如Facebook首先要适应的或许就是中国用户不爱原创独爱转发的习惯,而也这可能是Facebook坚决要把中国版与Facebook全球连通的原因之一,在与中国同行的竞争中,全球性的用户与内容(运用)资源确实是Facebook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不过真正的挑战仍然是与政府的关系。比起少量的政治性敏感内容,Facebook与生俱来的“促进沟通与开放”才是真正被忌讳的,特别是考虑到它在年初突尼斯与埃及的事件中产生的作用(尽管并非Facebook主动为之),就算有了百度这样的合伙人,就算Facebook做出了种种关于内容审查与屏蔽的承诺,只要中国版和国际版是连通的,官方的戒心就不会减轻丝毫,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等待Facebook中国版的或许是一个比当年针对谷歌更严厉的监管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Facebook在中国的成败其实并不决定于它自己,无论它做出什么样的妥协,最终的结果还是得看别人的脸色,就算它最终放弃中国版与国际版连通的计划以顺应官方打造大局域网的趋势,它依然要面对可能出现的政策性的限制甚至压制,毕竟对官方而言,听话的腾讯、人人、开心显然都远比外来的脸谱让人放心;何况放弃与国际版连通也意味着它主动放慢了追赶QQ空间的步伐,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这甚至会产生让Facebook沦为一个陪衬的风险,这显然不是Facebook下决心进入中国希望得到的结果。

要在中国这个舞池避免“非死不可”的命运,Facebook必须清醒的是,和它共舞的对象就是这个舞池里真正的大佬,想跳好这支舞仅仅借助百度这样的流氓小跟班是不够的,它不仅需要更加谨慎,更需要更多的智慧。

来源:宋大妈投稿,原文链接

Google TV,不只是一部TV

Google选择和SONY合作生产Google TV,这是正确的选择之一。比起三星、HITACHI等知名TV生产商,SONY的产品让人更值得依赖。Google是想靠SONY在TV业界的高知名度和高可信度来打开它们在智能TV的市场,这无疑是明智之举。从宏观的战略目标来看,显然这第一步走得很漂亮,也很成功。

可是,从Google自身出发的话,我忍不住对它打了个问号,Google TV的问世,难道只是为了让TV拥有接入网络的功能吗?强大的Google显然胃口不是那么小的,依靠现在已经颇为成熟的、市场接受度已经相当高的、已经具有固定用户群的Android系统,Google完全可以做得更多,可以走得更远。从已经面向市场的Google TV I来看,不难猜测出,Google TV目前只处在试水阶段,功能整合后的强大,在一代身上还未能体现出来,毕竟硬件、接口、技术等的整合,本身就不是一件易事。且看市场的反应如何,再做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具有针对性地进入第二阶段的研究和开发,这是一个成熟的企业惯有的发展程序。再加上遭到包括ABC、CBS、NBC(暂时)在内的众多大牌电视台的抵制,Google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一个好产品,不仅要做到让用户满意,让同行折服,还要让具有竞争潜能的行业也对其俯首称臣。产品做到全民满意,这才是一个好企业的终极目标。

Google TV

从现在电脑与电视的广泛运用来看,许多用户早已通过笔记本接入电视机,将电视机作为显示终端进行互联网操作。这样的二合一,绝对不只是网络+电视这么简单,游戏在这当中的应用占了绝大部分。微软在游戏方面的实力不容世界小视,早在2006年(不准确回忆),微软就出了许多让玩家爱不释手的游戏手柄、仿真方向盘、手持枪等,供玩家接入游戏主机来操控游戏。电视作为显示终端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大TV商也绞尽脑汁争相研发出各使特色功能,让电视机成为电脑游戏的最佳伴侣,这就促成了现今计算机与电视机联姻成功的局面。两者的完美结合,不仅实现了用户使用真正大屏幕的愿望,也实现了人们线上娱乐与线下生活的有机结合(不再是一个人用电脑,而是一家人或一群人一起享受互联生活)。除此之外,最幸福的人非游戏玩家莫属了。随着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的相继问世,大屏幕超薄技术的研发成功,游戏玩家们不再需要躲在自己的房间,看着1X寸的计算机显示器而暗自不爽。现在,无论是在房间,抑或是在客厅,他们只想把心爱的计算机接入电视机,点击一下游戏启动键,就可以立刻享受到真正宽屏竞技为他们带来的快感。由此可见,电视机的发展,电视机与游戏的结合应用,是密不可分,是相辅相成的。任天堂作为世界最成功的、最著名的游戏制作公司之一,是独具慧眼的。Wii所取得的空前成功,更加证明了,电视机作为娱乐生活的显示终端,是唯一的最好选择。2006年11月19日,任天堂公司突然发布Wii,并举行大型宣传推广活动,从此进入了无线传感的游戏电视生活新纪元。

无线产品在人们心中总是具有几分神秘的色彩,无线传感器的到来,无疑更加剧了人们好奇心的空前膨胀,而任天堂公司凭借其制作的游戏及主机、掌机在玩家心中积累的高人气,使Wii的全球销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火爆。需求量之大,受欢迎程度之高,还曾一度让任天堂公司陷入供不应求的尴尬局面中。所幸老字号不是浪得虚名的,只用了一段不算长的时间,Wii的加大生产和不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后续研发,升级、强化和丰富,加入更多人们耳熟能详的游戏,使Wii越来越成熟,用户认可度越来越高,市场效益也越来越好。在Wii爆炸性销售期间,SONY的PS和微软的X BOX游戏主机也有参与到这场战争中,可是新一代产品PS3和XBOX360都不约而同地在提高游戏画质和增加主机影视功能上做了大量工作,可是它们始终没有与Wii的无线传感领域进行正面交锋,一直没有推出与Wii类似的传感接收器和游戏主机配件,而是坚持有线操作,坚持研发复杂性大型游戏。直到2010年,微软和SONY才相继推出能与Wii相提并论的Kinnect和PS MOVE,这样才又重现人们熟悉的游戏主机三巨头局面。市场只会对第一个生产新技术的产品给予反应,Wii显然已经在第一时间受益于市场的巨大反应了,而PS3和XBOX,则在后知后觉中回应。纵观现在游戏主机市场的份额,已经不再是2年多那样的一强两弱,微软凭借Kinnect的横空出世,来了一个华丽转身,在过去的5个月(Kinnect于美国时间2010年6月14日发布),XBOX360(与Kinnect捆绑销售)的销售额大大超过PS3和Wii,但相对于Wii的总销售额,XBOX的最新销售业绩,暂时还不值得一提。目前游戏主机市场,仍旧是任天堂、微软、SONY三大游戏巨头在主宰电视游戏,但不得不承认,任天堂的Wii是当代游戏主机中最成功的产品之一。Wii的巨大成功,为任天堂重回游戏舞台最闪亮处做出了无法磨灭的贡献。

游戏,对于课业繁忙、工作压力大的人们来说,是具极吸引力的。人们对Wii、PS3、Xbox仍处于持续高涨的热情之中,经济发展较快、消费力较强的人们,还在一步步起近它们,将它们变成囊中之物,绝对是指日可待。再加上非职业游戏玩家,如瘦身族、办公族、御宅族等,电视游戏对他们明显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无论是用计算机接入电视,还是用游戏主机接入电视,对他们来说,都只有一步之遥。只要画质再好些、可玩性再强些、语言再丰富些、功能再完善些,再加上顺应当地市场的有效推广,我们有十足的理由相信,潜在的购买市场将一触即发。

Google没有任何理由放弃游戏这一具有无限潜力的市场,与游戏制作商合作,必然是未来发展的一大战略步骤。但是选择和谁合作,似乎是Google接下来首先要解决的难题。是和SONY合作开发适合Andriod系统的游戏呢,还是和任天堂洽谈植入Wii游戏呢,抑或像Facebook那样,与本土的像Zynga线上小游戏开发商合作,先用有趣耐玩的小游戏抓获用户的眼球呢?如果选择任天堂,必然会遭到SONY的强烈反对,毕竟任天堂和SONY在游戏这一个领域里,既是老对手,又是死对头,要把他们关在同一个房间里,这实在不是一个令人放心的事情。和任天堂合作,还有可能导致SONY与Google合作的最终决裂,这个代价Google实在没必要付。与Sony合作的话,其游戏制作和开发的能力,必然会为Google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但是如此一来,Google就只能跟着Sony走,这两家公司的合作,若SONY负责三个项目中的其中两项,这样必然会撼动Google在整个合作中的主导地位,严重的话,还可能要面临拱手让出话事权的局面。这不是Google的作风,而Google小子也绝不允许出现这样的结果。与本土的游戏制作商合作吗?放眼北美市场,不愿承认也必须得承认,似乎还没有发现能与SONY、任天堂相抗衡的游戏制作商,除了微软,另外一个互联网巨头,同时也是Google最强大的竞争对手之一,与微软合作,想也不会想。是不是因为还没有找到选择,在左右为难的情况下, Google TV I才没暂时没有游戏这一块?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有足够的信心,坚信Google TV未来会在游戏这一块也大放光彩的,只是不是现在。也许Google比我们想得早、想得多,悄悄地招好兵买齐马,正在研发Chrome Player了。

尽管计算机与电视的整合应用、游戏主机与电视的整合应用,早已成熟,但是,用户是否会抛弃原有的机电(计算机+电视机、游戏主机+电视机)组合,让计算机只回归到计算机自己的位置,而选择Google TV呢,这是Google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Google TV再加上游戏的基础上,再加入电视原有的成熟的画中画技术,让收看电视节目和网络、娱乐等同步进行的话,这会大大吸引用户的关注。请注意,这里只是关注。要使用户转向,从关注到购买,这似乎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根据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Hitwise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3月13日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访问量已经超越谷歌,成为美国最大网站,这是Google自 2007年以来首次被超越。Google已经看到,人们对社交网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社交网的依赖也越来越强了。网络不再只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它已经向信息交流和分享这个方向转型了。人们热衷社会网络生活,注重信息的交流和分享,如果Google TV仅仅是一部供全家人共同欣赏电视节目和简单的网络搜索的话,关注只会停留在关注上。人们除了需要一台可以上网的TV,还要可以和朋友进行即时交流的网络TV.

留给Google的时间是充足的,但也是紧迫的。一代既然已经出世,二代的研发就更加要快马加鞭。因为,人们开始对Google TV有更多的期待了:“Google TV,不只是一部TV”。

来源:宋彦投稿

360安全桌面得失论

360最近推出了两个新产品,第一个是团购开放平台,大量团购网站的出现让这一市场快速成熟,其实360干的也就是一倒卖流量、用户资源的活儿。另外一个就是360安全桌面,打着云计算等各种新鲜词汇招摇过市,却很少人懂这到底是怎样一个产品。

和360以往的产品一样,安装360安全桌面同样需要安装360安全卫士。搜狐王小川这样质疑:“360之前推安全浏览器,号称'90%的木马通过浏览器进入你的电脑',今天开始推安全桌面,又称'90%的木马通过桌面进入你的电脑'.我们该信哪一句呢? ”这边的问题在于,假设360安全卫士的核心功能足够强大,已经能够帮我阻挡包括木马、病毒、钓鱼网站的安全威胁,那么这时候像浏览器、桌面、压缩软件这样的独立软件追加安全功能,反而会变成额外的系统负担。

360安全桌面得失论

360安全桌面的核心功能包括:快速启动、自动归档、开放平台。快速启动实际上就是一个软件或应用的一个Lunch Bar,直接在界面内建立对应文件的快捷方式,例如MacOS下方的快速启动栏,通过图形化的方式来帮助用户快速启动常用功能,很多品牌机也有预装功能类似的软件,同类的应用软件包括Magic Formation与前几年比较著名的音速启动。自动归档是指将用户已有的应用软件、游戏、文档、图片进行归类,方便用户启动与查找,在桌面空间越来越有限而应用软件又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这一功能是非常实用的,可以有效简化用户操作。

而开放平台是这一产品的核心,首先360能够将现有大量的应用软件如PPS、迅雷都嫁接到自家所谓的“开放平台”内,还包括大量的单机小游戏如连连看、植物大战僵尸、愤怒的小鸟等,其核心功能与软件管家类软件无异,美曰其名为厂商增加软件安装量,事实上这也是国内所谓开放平台一贯的做法。其次可以将大量的网页快速、批量封装为应用,在3Q大战中360正是用框架页嵌入了WEB QQ,暂且不论底层实现方式如何低劣,但是无可否认对于用户而言是没有差异的,360未来可能与部分网站定制专门针对安全桌面用户的页面。

360安全桌面对于用户的突破在于,通过一体化的方式解决了用户对应用的需求,尽管这个解决方案也许并不完善。重装系统之前,我只需要通过安全桌面对所有资料进行备份,在重装系统后再进行恢复就能找回熟悉的应用与软件,我能够通过安全桌面安装所有需要的软件与应用,这对普通用户而言未尝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对于360而言,更重要的是借助自身用户基础在软件、游戏领域打造更稳固的行业地位,如果能打造出一批特色应用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根据360安全桌面的产品图臆测,安全桌面这一产品未来很可能会拓展至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在Android、iOS、webOS等智能移动设备大行其道的大环境下,这也许是一个很棒的计划,做系统太复杂、做软件太简单,不如直接做一个Launcher工具,能够在效率与效果之间取得比较好的平衡。

360安全桌面得失论

月光附注:百度和360殊途同归

百度和360最近连续推出多款功能类似的软件(百度应用平台/360安全桌面;百度压缩/360压缩;百度浏览器/360浏览器;百度电脑管家/360安全卫士),百度和360在布局上越来越类似了。

百度以前是专注于搜索引擎,现在也变了,开始搞客户端,但是百度的客户端软件几乎没有一个成功的,虽然百度能出杀毒能出软件管家,但360没办法出搜索引擎,360依旧还是专注于客户端的推广。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用这种心态做开放平台,实在是浮躁。

作者:XJP、月光,原文链接

央视曝光网秦飞流恶意吸费

昨天的央视3.15晚会,火了网秦和飞流这两个手机软件。央视在这个315晚会上曝光手机杀毒软件网秦串通飞流下载软件恶意扣取手机用户费用:安装飞流软件后会出现手机故障,只有通过网秦交费更新病毒库后才能正常使用,央视称这两家公司联手共同坑害消费者。

针对央视3·15晚会的曝光,网秦在其网站发布公告称,“从未进行恶意软件的传播”,飞流则回应称“情节与事实严重不符”,暗示遭对手黑手,不过通过搜索塞班论坛发现,网秦在智能手机用户中的口碑一向不佳,的确存在恶意吸费的案例,被用户讥为“网禽”,普遍认为其是流氓软件。

移动互联网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很多企业都在热衷于移动应用的开发,移动应用的数量也爆炸式增长,我以前也介绍过诺基亚S60手机Android手机的常用软件应用,虽然网秦和飞流这两个软件都支持Symbian和Android,但以前确实没听说过,也没有安装。

Symbian手机因为应用很少,体验不佳,早就不用了,以前在上面安装的是某手机安全软件,Android手机就没装安全软件,因为感觉不必要,Android自身的安全已经很不错了。

智能手机上的吸费软件一直是很多人痛恨对象,一些不法开发商就专门开发一些恶意软件,偷偷地干这种勾当,例如以前某个知名的手机助手软件,接管了用户底层的短信接口后,就会偷偷对外发送短信损害用户利益,由于用户只损失1、2元钱,因此大多数用户即使发现了也不愿追究,企业就可以通过巨大的安装量来获得大量收入。

为了扩大软件的装机量,部分开发商打起了水货手机的算盘,大部分水货手机的ROM都需要刷机,刷机ROM里可以自定义安装一些软件,因此,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水货手机商就会在手机ROM中内置一些软件,也就有可能包含一些恶意软件,这种ROM软件无法正常卸载,需要刷机才能删除,而刷机的操作是普通消费者难以掌握的。

而此次央视曝光的这种自动下载安装木马的情况则更令人发指,一个手机杀毒软件公司居然联合木马病毒开发商,两家公司联手共同坑害消费者,如果情况属实的话,这样的公司不仅仅应该曝光,还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按照工信部发布的互联网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互联网企业不得“未经用户同意,擅自在用户终端上安装、运行、升级、卸载软件,或以强制、欺骗方式向用户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需提供“通用的卸载方式”,而这次曝光的手机软件,不仅仅自动下载安装木马病毒,还强行卸载破坏手机已有的安全和杀毒软件,情况非常恶劣。

央视曝光网秦飞流恶意吸费

对这种问题,消费者的解决方法是:

1、有技术能力的用户,购买了水货手机之后,如果发现手机ROM里包含不明程序,应该使用安全的ROM重新刷机,为了刷机的方便,建议使用Android手机而不是Symbian手机。如手机上有SD存储卡,则需要进行完全格式化,以防SD卡里包含恶意程序。

2、谨慎安装应用程序,不要去一些论坛上下载安装程序,对于Android手机来说,最好使用谷歌官方的应用商店安装应用程序,如果实在有困难,也可以使用创新工场的豌豆荚来安装,安装应用的时候,看清楚该应用的操作权限,如果该应用有读取用户联系人信息或发送短信的权限,则需要谨慎安装。

访问权限

3、在手机上安装应用,应该选择口碑好、规模大的公司开发的应用,不建议安装一些背景不明的公司开发的应用。

4、实在没有技术能力,又不会刷机,又想要安装各类应用,那就建议使用iPhone手机,iPhone的应用商店管理较为规范,少有恶意应用,易用性优于Android,不过价格比Android手机高了一点点。

下面是央视315曝光网秦串通飞流下载恶意扣费的视频回放。

月光博客临时网络调整

因为博客托管服务器的某些复杂原因,月光博客网站(www.williamlong.info)将从明天开始,暂时进行一定的网络调整,调整期间www.williamlong.info网站依旧可以正常访问,不过留言评论功能将无法使用,文章更新将有一定的延时。如需在月光博客留言评论,请访问 blog.moon-blog.com 这个临时地址进行留言评论。

此次网络调整实属无奈,预计调整期可能会有一周的时间,月光博客将尽力在短时间内恢复博客。

在目前中国的网络环境下维护一个独立域名的网站可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中国的互联网能在这种恶劣环境下发展成为现在这样规模真是一个奇迹。

加密锁和云授权

在中国,加密锁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软件保护方式。近30年来,计算机硬件不知更新了多少代,软件技术也从上世纪90年代起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而加密锁保护方式却一直没有改变,顶多从原先的并口锁进化到USB锁,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30年来,软件的盗版依然存在,人们却没有找到应对盗版更好的办法。另外,传统的观念认为,加密锁具有安全强度高、软件授权可随加密锁移动使用优点。实际上,相比这两个“优点”,加密锁保护方式的缺点更多:

1、 使用成本高,不仅有硬件成本,还有初始化、物流、管理和维护成本

2、 兼容性差,加密锁一般都需要安装驱动程序,经常会碰到使用不了的情况

3、 无法方便实现“先试后买”和“按需购买”

4、无法实现软件的电子化发行

5、 在互联网极为流行的今天,仍然无法有效地跟踪和管理软件的授权

6、 一旦被破解,就可以大量复制,无法补救

7、容易丢失和损坏

软件行业正在从传统的光盘套装、一次性授权付费,向在线托管、租赁使用、按需付费型转变。在所有的媒体都在大肆宣传SaaS的今天,有没有一种可以替代加密锁的、成本更低、使用更方便、用户体验更愉快的软件保护方式呢?

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一种新的基于云计算方式的软件保护和授权方式——云授权。这种授权方式不仅适用于管理、制造等传统软件行业,也适用于股票、群发和游戏类新兴的、在线工作的软件。

云授权的定义

云授权是针对传统的客户端许可证授权而言的,它的准确定义是:云授权是一种云计算模式的授权,开发商的软件还是在客户端运行,但软件运行时需要的授权许可、关键数据和配置数据必须联网从授权服务器——“云端”——获得。

云授权要求客户端软件具备连网条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要求客户端时刻连网认证或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连网认证一次。

加密锁和云授权

云授权的两种模式

时刻联网认证的云授权是强云授权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即使客户端软件没有任何操作,其后台程序也会与授权服务器保持心跳连接,来检查客户端的身份是否合法、授权是否有效,以及授权是否有更新需要升级等。强云授权模式的优点是,客户端具有移动性,在任意一个终端上都能找回相同的运行环境,但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客户端使用。

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连网认证一次的云授权是弱云授权模式。该模式适用于那些不具备长期联网条件的用户。连网认证的周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几天到几个月不等。因为弱云授权模式的客户端可以在长时间不连网的情况下使用授权,所以,这种模式的授权需要同时和客户端机器绑定,以防止软件的非法传播。到了认证周期时,客户端需要连接授权服务器进行认证,以激活下一个认证周期内软件的使用许可。如果服务器上的授权内容有更改,比如授权功能模块的增加或减少、授权时间的延长或缩短等,也会在认证时同步到客户端。

相比传统的客户端许可证授权,云授权不仅安全性更高,而且使用、管理和维护也更加方便。

云授权安全性

时刻连网认证的云授权,因客户端没有任何许可文件,而且客户端与授权服务的通信采用的是随机会话密般,黑客无法使用“记录重发”攻击,只能从客户端或服务器端来寻找突破口。而客户端安全库一般都集成有防反编译、防反调试、代码混淆和随机路执行等技术,破解难度非常大。授权服务器通常也都设有防火墙和完善的入侵检测技术,任何非法的访问和异常情况都可以监测得到,黑客也很难获得充分的时间和环境去破解授权服务器上的程序或者非法获得授权服务器上的数据。

周期性连网认证的云授权,因客户端授权文件与机器硬件特征绑定,黑客可能会伪造一台硬件特征相同的机器来非法运行软件。但到了认证周期时,授权服务器可以根据认证记录来判断是否有非法的机器在使用合法的授权。这是因为:一、并不是所有的机器硬件特征都用来绑定,可以用未用作绑定的硬件信息来判断认证的客户端机器是否合法;二、如果同一授权码在一个认证周期内有多次认证记录,则可以断定该授权码被非法使用。对非法使用的授权码,可以在立即禁用,在下一次认证时,所有使用这个授权码的客户端许可文件都会被同步更新成无效,从而防止了该授权码的非法扩散使用。

云授权的易用性

因为云授权是连网使用的,所以客户端软件的激活、授权内容更新后的同步、授权丢失后的自动找回都是自动完成的,无须用户参与。开发商可以将软件的更新和授权的更新结合起来,只让合法的用户得到软件和授权的更新,非法用户无法更新软件,或者即使可以更新软件,却无法更新的授权,从而无法使用软件或无法使用软件的所有功能。

云授权的后台管理

开发商和经销商也可以通过云授权服务平台来了解授权软件的使用情况,也可以将授权和用户关联起来,以便更好地服务用户和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调整软件的销售模式。

云授权的优点

1. 保护开发商对当前产品的投资和技术积累,实现已有的产品和技术向未来的云计算模式的平滑过渡。

2. 可以方便地实现软件的“先试后买”和“按需购买”,降低用户使用门槛,为软件开发商创造更多的赢利模式。

3. 可以与企业内部的其他管理系统集成,既方便了产品和用户的管理,又降低了软件保护、授权、发行和维护成本。

4. 安全强度高,并可实现授权的跟踪和破解补救。

基于互联网的软件保护、授权和发行方式,已成为软件行业的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云授权必然会取代传统的加密锁授权,成为软件保护和授权的主要方式。

来源:比特安索投稿

从“断网门”看域名管理乱象

4月21日下午,阿里巴巴旗下域名注册服务商万网称接到美国科勒公司提供的侵权投诉,指责慧聪网存在侵权商铺页面,因此擅自将慧聪网域名暂停解析(clientHold),导致上海、浙江、山西、江苏、广东等多个区域长达4小时不能正常访问慧聪网。经过多次沟通未果,4月27日,慧聪网以“无理由停止解析其域名”而起诉万网,并要求万网赔偿一元。5月4日,慧聪网对外推出“反万网霸权”网站,指控万网不是“有价值观、有未来”的企业,并希望借助此次事件可以推进域名行业相关立法。

对此,万网公司表示,此次“断网门”是一个偶然事件,起因是慧聪网上存在某侵权品牌的商铺页面,万网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依法办事,所以按相关法律法规暂停域名解析。

域名暂停解析是偶然事件吗?

“域名封停”混乱由来已久,从2009年初开始,万网等域名注册商就对很多中小网站进行封停域名,比较著名的有牛博网的CN域名被封电玩巴士COM域名被封,2010年甚至发生了新网封停知名社交网站51.com、知名IT资讯平台it168.com、知名博客托管服务blogbus.com的域名,2010年10月又发生了时光网mtime.com和玩聚网ju690.cn域名被停止解析。早先封停域名大多是域名注册商接到行政命令进行的操作,而这次“断网门”事件中,万网接到客户投诉后就自行封停知名电子商务网站的域名,操作底线越来越低,操作频率越来越频繁。

早先被封停的网站,有些是中小网站,有些则不愿惹事,大多采取忍气吞声、不予追究的态度,而此次万网的操作涉嫌违规操作,做为阿里巴巴竞争对手的慧聪网自然不愿放弃这次反击的机会,因此才高调抨击万网的封停行为。

从“断网门”看域名的管理乱象

万网的行为违规了吗?

万网的行为是否违规,需要先了解几个专业名词:

域名注册商:域名注册商是提供域名注册的公司。并负责提供DNS解析、域名变更过户、域名续费等操作。

网络接入商:是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向广大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业务、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增值服务包括申请域名、租用虚拟主机空间、主机托管等业务。

万网的业务虽然也包含网络接入业务,但在此次事件中,慧聪网的域名使用的是万网的服务,但网站并非使用万网的主机服务,因此万网只是慧聪网的域名注册商,而不是网络接入商。

由于万网并没有对该域名提供网络接入服务,因此万网对于慧聪网的网站发布内容的合法性与非法性并不存在责任一说,遭到侵权的企业应该联系该慧聪网的网络接入服务商(主机提供商)去协调侵权内容的删除,而不是联系慧聪网的域名注册商进行投诉。

即使网站的网络接入商接到这个投诉,依照法律,也只能断开慧聪网该侵权页面的连接,让侵权的商铺页面无法访问,如果简单粗暴地封停整个慧聪网的域名,将导致慧聪网全部页面无法访问,这显然是侵犯了慧聪网的合法权利。

在具体技术实现上,断开侵权页面的连接通常由网络接入商(主机服务商)实现,而不是域名注册商实现,域名商难以实现断开某一网页链接的功能,而网络接入商可以通过防火墙断开单独网页的连接。

因此,在这次慧聪“断网门”事件中,万网的确有涉嫌违规操作的行为,万网应该为此向慧聪网道歉并赔偿相应损失。

网站主的对策

此次事件显示了我国域名注册服务相关法律的缺失,正是因为国内域名法律的不完善,才导致域名服务商可以无法无天,胡作非为,代越庖俎地处理超出自己本分的事情。

法律规定,关于域名的管理,是域名注册管理公司的所在地具有管辖权,因此国内公司注册的域名,为了避免类似的“断网门”事件发生,在中国法律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将域名转移到法律完善的美国公司旗下,在国外注册域名,不应该在中国公司(如万网)下注册和管理域名,不要注册使用CN域名,以避免各种不可预知的法律风险。

万网做为域名注册服务商,能够管理的仅仅为域名名称的合法性,国际域名相关仲裁政策可参见这里,比如早先一个案例,深圳一家企业抢注德国宝马汽车公司的CN域名baoma.com.cn,这方面的域名争议投诉才归万网管理,万网不应该代越庖俎,做为域名注册机构,却非法进行网络接入服务的管理。

附:网络侵权的相关法律规范

1、《反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 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2、《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十五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权利人的通知书后,应当立即删除涉嫌侵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或者断开与涉嫌侵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链接,并同时将通知书转送提供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网络地址不明、无法转送的,应当将通知书的内容同时在信息网络上公告。

微软将以85亿美元收购Skype

据国外媒体报道,微软已经同意以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网络电话服务商Skype,该并购交易已经得到两家公司董事会的批准。分析人士对此交易表示震惊,他们认为微软的收购价格过高。

该交易是微软迄今为止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单笔并购交易,超过2007年进行的以60亿美元收购网络广告公司aQuantiv交易。收购Skype将为微软带来6.6亿用户,并使微软在语音与视频通讯市占有一席之地。

据悉,微软在线业务在过去数年长期亏损,公司在线业务部门过去6年亏损了80亿美元,该部门自2005年以来一直没有盈利。谷歌早在2005年就曾考虑收购Skype,但由于专利所有权的问题,以及对能否将该服务整合进谷歌产品之中持有疑虑,最终放弃了这一决定。Skype基本专利由与Skype创始人有关联的公司所持有,这也为微软收购Skype蒙上阴影。

2008年微软曾放弃以475亿美元收购雅虎的交易,后来与雅虎达成了搜索合作协议。

微软将以85亿美元收购Skype

Skype是一款免费语音沟通软件。用Skype可与好友进行文字、语音、视频交流;开展电话会议或是传送文件。

Skype采用P2P技术,提供清晰语音通话效果,使用端对端加密,保证通讯安全。无需进行防火墙或路由等设置。

APP STORE国内应用分析

不知道多少苹果用户有每天打开iTunes好几次查看游戏。应用的习惯,至少BSHELL现在已经养成了这种规律性的行为(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是一个产品最为有效的长生药)。常常切换于中国账号与美国账号之间,时间久了,也就体现出来两个市场产品的差异性,其实,也不用很久,那是一目了然的事。这种差距在粗略一瞥和仔细阅读这两种动作之间都可以体验出来。下面详细的列表一下区别(起初我想用差距这个词,但斟酌后还是区别更贴切一些,因为我认为同样是满足两个市场的产品无所谓差距)。

区别一:相对于美国市场,国内应用数量上还是有差距的。

这个是毋庸置疑也显而易见的区别,起源于美国的APP STORE在本土因为有原生性和针对性,当然“会人丁兴旺”。

⑴设备的普及率制约着国内对本土语言应用的需求量,美国国内苹果设备的普及率是很高,当然包括搭载着ios平台的iphone系列ipad系列在内的移动设备都是很随便可以购买得到的。据粗略的统计,美国餐馆招聘的打工者初期(还不很上手)工资开到1500$,先忽略后期的工资涨幅,单凭一个饭店打杂的四天的工资就可以买到售价仅199$的iphone4,试想,在国内同等级的打工者工资估计也就卖个iphone4的外壳而已。

⑵入门开发门槛高。当然也受上面因素的影响,也因为国内苹果设备虚价高悬不下,国内开发者想备齐最起码的开发设备都是一件值得思量斟酌的事,虽然这种高门槛的情况对现在的ios开发人员来说是一件好事,最起码短期内不用担心人才的过度饱和以及受其影响的工资下降。但这也有点闭门造车的嫌疑。为了一个更好的更活跃的开发氛围,最好还是打破这种状况。

⑶开发语言的小众化,当然是相对于大群体用户的C++  JAVA等,(如果相对于brainfuck这种变态的语言来说,那。。。。。。)。国内很少有那个高等院校开设这门语言,图书馆里的相关书籍也少的可怜(值得庆祝一番的是,笔者竟然在图书馆找到一本全新的objective-c基础教程)。市面上的中文教程书籍掂来数去称得上是教程的也就那几本,英文的书籍倒是很多,但是毕竟有语言限制,还是有很大一批开发者都卡在语言这一关。

APP STORE国内应用分析

区别二:大致来说,国内应用。游戏等类型模式处于模仿的阶段。

或许每个冲顶出现后,无论国内外都会出现一大批相同玩法相同创意的游戏,希望借此分得一笔。愤怒的小鸟火热后,暂且不论这种高度模仿的APP会有多好的销售业绩,就国内模式原创性的游戏。应用比率很低的情况下,无法形成一种很好的创新交流的氛围。一个应用产品能不能吸引用户点进去并下载,初期阶段全然去取决于玩法模式的新颖度。如果靠介绍的夸大化带来的初期用户下载量只会伤害用户的感情,赢得很高的评分数但是很低的分数。所以只有货真价实的新颖才会会带来最忠实的用户,往后的口碑营销才有资本可以实施。虽然没有数据统计,但是国内模仿现象还是很明显的。当然要感谢强盛的山寨文化。笔者相信这种现象会随着市场以及产业链的成熟慢慢淡化的。

区别三:国内侵权现象严重,内容低俗化

这主要针对书籍以及教育类APP.在没有取得授权允许的情况下,很对开发者都是用来自于网络的侵权文件作为内容主题。有些甚至不加删减审核的全文奉上。可知,这些字字句句都是他人的心血作品,是有偿使用的。但是国内网络这块盗版盛行的地方,也深深影响着APP这一产业。“内容源于网络,请于++小时候删除”这种看似免责的声明到处都是。所以这一畸形的差别是整体国情的缩影,无法短期内有效的改善。

至于内容的低俗化,新闻都报道了(参考阅读“苹果应用商店惊现情色小说 官方称内容合法”)。虽然苹果已决定删除明显的淫秽内容,但是低俗之风还是无法根除。尤其国内,这一点明显体现在书籍一览。一下为2011年5月10日中午的APP STORE中国区书籍栏的截图。

APP STORE国内应用分析

笔者要表的的不言而喻。也可以引用knoweasy(知易cocos2D教程作者)的BSHELL很赞同的原话来形容:“而如今的游戏界到处都是广告、诱惑人性暗面的深入挖掘,物欲横流的商业浮躁,作为其背景的是这个社会正在承受的高房价,高通胀,低就业,低保障,而所有这些都在不断磨灭这年轻人的志向和社会原生的正义基础”。不过值得承认的是这些书籍应用的开发者对市场有很透彻的分析。在iPhone iPad还是属于一定意义上的奢侈品的时候,国内iPhone iPad用户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年轻的时尚经济条件较好的青年,这一部分人是国内游戏与应用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热衷于玩机,也很有头脑的知道怎么可以免费从网上下载到以上付费内容的电子版。所以,为此消费的并非这一类人。还有另一类人就是富人了(笔者并不认为这个词在国内可以和绅士联系起来)。在这个充满暴富的社会,很大一部分的富人还是对玩机这种年轻时尚的爱好嗤之以鼻的。在有财力基础的情况下,这一类人跟愿意通过匿名的付费系统购买此类书籍。所以,开发者这点市场分析还是很到位的。但是,试想,我们出卖了什么……或许一个是为了生计,可以理解,两个也可以认同,但是这方面整体如此,不免让人有所思……

说了这么多,貌似读者会认为笔者是一个悲观的愤世者。笔者认为清晰的剖析自己的弱点是对自己最大的热爱。国内APP的发展势头之好是有目共睹的,但不能因此就掩盖了弊病。BSHELL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这块土地热爱APP的乐观者,正因为这种乐观滋养着这块土地上贫瘠的梦想~~~~

来源:读者投稿,作者:BSHELL。

下载站的寿命时日不长

五月中旬,百度旗下的软件下载站天空软件站正式改版,不仅砍掉大量有误导嫌疑的广告,对页面布局进行调整,将重要内容整理后推送至首页,还更换了沿用近13年的LOGO。

众所周知,下载站的盈利模式十分单一,基本上只能靠广告来维持,所以导致多数下载站广告漫天飞,尤其是在显示下载地址的旁边,穿插了许多不相关的广告链接,导致用户误点,下载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甚至有极个别的网站通过病毒来谋利,惹得网民怨声载道,对下载站逐渐失去信心,整个下载行业都受到冲击,不少下载网站都被迫关闭或转型。

据透露,天空软件站此次改版的原则是“清爽、快捷”,主要表现在去广告、换页面布局等方面。在这个特殊时刻,天空软件站“砍广告”的举动,是打破行业“潜规则”的行为。

笔者针对新闻里提到砍掉大量有误导嫌疑的广告进行了测试,搜索了一款软件,如下图,下载页面的“诱惑下载”确实没有了,图片有下载指示的,也很明显是其他软件的下载,而不是以前那种满页面都是“点击下载”。

天空下载站下载面试

互联网越来越进步,传统的下载网站已经走进末路,因为盈利模式太过单一:页面广告、下载提成。正是由于这种盈利模式的单一化,导致发展中期大量的下载网站如同雨后春笋都冒出来,竞争过于激烈,以至于各大下载网站依靠“诱惑下载”来赚取提成。下载站的这种模式把整个下载行业拖入泥潭中,行业逐渐走入低谷,而新型下载模式也渐渐取代传统的下载网站,相信下载网站会逐渐无人问津。

软件管家

自从360安全卫士在国内的装机量装机量越来越高,现在已经超过3亿,其他大型网站也都相继提供此类服务,比如QQ电脑管家、百度电脑管家、金山卫士等。这些辅助软件里面都有一个功能,那就是“软件仓库”。一般普通网友都会下载这种电脑管家软件,来清理自己电脑上的垃圾以及优化电脑系统,而此类软件又无广告,里面推荐的软件又比较可靠,这让网民们有什么理由又去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再去逐个下载电脑必备软件?

QQ软件仓库

百度开放平台

百度的“开放平台”就是一个笑话,别人的开放平台是把自己的产品往外面送,百度的“开放平台”是把外面的产品往自己里面揽,让用户可以“足不出百度”,就能在百度页面上下载所有的软件(此处仅针对本文章的观点)。笔者不相信这种做法对其他下载网站有什么好处,只能说了不起对那些和百度合作的网站,可以垄断那部分流量,但这对于没有和百度合作的下载网站就是晴空霹雳了,因为下载站的大部份流量都是通过搜索引擎,而百度在中国搜索市场占据了80%左右的份额,基本上非主流、小型下载网站都可以直接宣布倒闭。

百度开放平台

网址导航

网址导航近期竞争也非常激烈,不过市场份额都基本上稳定了,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以至于各大网址导航的广告费用是越来越高。从以前的按年收费改为现在的按月收费,为了方便随时可以抬高价格。网址导航现在功能越来越多,大部份网址导航都会有软件下载、搜索分成和淘宝客等模块,也是为了赚取除了包月链接广告费以外的其他收入。而这种下载比传统下载站的优势是软件全面、寻找方便、无广告等。

网址导航装机软件

360安全桌面

笔者之前预测360安全桌面会大红大紫,因为这种软件对于初级网民和中级网民确实很方便。不过不知道为什么这款软件非要绑定360安全卫士一起使用,而我又不是用的360安全卫士,所以我至今都没用这款软件。此软件可以说可以360安全卫士上的软件仓库有重复之嫌,但是从软件的创意上来讲,还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只可惜腾讯早预测到这一点,直接推出了新版WebQQ3.0,风头早把360安全桌面盖过,综合以上原因,导致这款软件至今没有什么更好的发展。

360安全桌面

软件盗版

回到下载网站本身,为了提供更多的软件来吸引网友以后的访问,下载网站一般都会收录非常多的软件,而这些软件有很大部分是盗版软件、违法软件、外挂等。这些都是触及到相关法律的,只是这部分比较混乱,暂时没人来管而已。如果哪天国内像严打电影站、音乐站那样严打盗版下载站,估计这些大型下载站也会落马。

盗版软件

下载网站装机软件输了、盗版软件撤了,还有哪些软件是网民们需要的呢?下载站还能活多久呢?让网民们决定吧。

来源:西门投稿,原文链接

Google推手机钱包

2011年5月26号,Google宣布即将发布自己的手机钱包应用。笔者来说说google往这个旧酒瓶里装了点什么新内容。

Google的手机应用将率先登入Nexus S 4G by Google 在硬件上依托NFC和智能手机的系统平台。在它的宣传页上Google将这一产品比作继贝壳到硬币,硬币到纸币,纸币到塑料卡片后的另一次革命。

Google Wallet

Google支付概念图

电子钱包被说了很多年但由于技术和硬件的条件至今没有被普及。Google为期待者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前景,并宣称它主推的的是一个开发的电子交易生态系统。因为Google钱包是个NFC和手机APP相结合的应用,这意味着在智能手机端可以通过软件升级实现多种功能。

信用卡,银行卡,积分卡,消费卡,普通人的皮夹就和高峰时的地铁一样拥挤不堪,这还不够,在空隙处还要塞几张用公司打印机打印的KFC优惠券。这些烦恼都可以由Google的方案解决,并且万事达卡和赛百味(Subway)等银行组织和商户都已经跨上了这艘即将起航的大船。想象下再也不用拿很多家商户的积分卡,消费券也不需要再打印,只要手机在手就可以实现线上支付,实体店支付。皮夹的作用回归到原始的放零钱,或者一两张卡应急支付或为电子货币充值。

Google Wallet

Google开放式的生态环境

开放的平台开放的是消费数据,他们能使商品促销推送信息更准确,更有针对性,消费者也更容易获得自己想要找到的内容。信用卡集团,银行手握大笔用户消费数据,确一直没有充分合理有效地运用它们。它们一大半停留在报表上,数据仓库里作为分析的依据。间或缓慢的通过邮政或者电子邮箱发几则促销信息,也不管你是不是住在那个区域,消费水平是如何。消费数据的作用在手机钱包上的作用应该就和Gmail中内容对其关联广告类似。由Google根据地区,习惯,消费水平结合相关促销信息推送到手机客户端而不是再用猜的。通过那么多年Google的使用,我相信Google说它理解数据排第二,没人敢说排第一。

Goolge账户的关联为将来更好的利用个体消费者数据提供了便利,消费者的SNS, 既时的商品评价,打折评价,Twitter账户上的即时分享,虚拟的逛街陪同,逛街参考。这层基础上的应用可谓是花团锦簇,而且都还是直接和钱沾边。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中国移动的手机钱包与Google的比较下还有哪些增长空间。

1.服务对象只针对中国移动用户。

2.促销信息流于传统形式,通过网站促销。基于地理位置和地图的应用没有充分的展开,这和中国移动本身不是互联网企业,思路不同也有关系。

另悉,国内的支付宝在4月已经和拥有2亿用户的手机浏览器UC,一起推出了基于浏览器的移动安全支付的解决方案,小额200元以下甚至不要密码。

今天,Ebay和Paypal把Google告上了法庭,说是Google侵权。这里面的孰对孰错讲不清,但手机支付亦然是块兵家必争之地。

来源:江南投稿,原文链接

国内社会化媒体分享数据排行报告

五月是一个繁忙的季节,春天的身影还未曾远离,夏天的脚步已渐渐靠近,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呈现出勃勃生机。在这个一年中最好的时间里,国内社会化媒体分享数据增长势头更强,其中不乏黑马跃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五月社会化媒体分享数据晴雨表。

一、分享量QQ空间第一,回流量Sina微博第一

虽然QQ依靠用户总数一直占领分享排行榜的首位,但是从给网站带来的实际效果(回流量)来看,还是Sina微博带来的回流量最高,达到(15.79%), 这个数字与国外的分享数字是吻合的,根据国外的Addthis提供的数据,Facebook的分享量虽然排第一,但是其分享内容的回点率远远不及Twitter, 这可能由于SNS的朋友圈数量始终有限,并且以内部互动居多,而微博的follow模式更易于分享和传播,Twitter副总裁(Kevin Thau)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Twitter不是一个社交网络,而更像一个新的媒体”。

国内社会化媒体分享数据排行报告

以下为社会化媒体五月分享量排行占比图:

国内社会化媒体分享数据排行报告

下图为社会化媒体五月回流量排行占比图:

国内社会化媒体分享数据排行报告

二、搜狐微博绝地反击战

面对如日中天的微博大战,面对新浪、腾讯等微博先行者,搜狐虽然起步较晚,但正如张朝阳所说:“微博市场刚刚启动,谁能笑到最后还没有定论”

自从去年年底搜狐放出:“我们要发飙,微博之战开打”的战斗口号之后,搜狐把微博产品地位提升到最高级,计划用一年的时间让搜狐微博做到和新浪微博旗鼓相当的市场份额。时过半载,搜狐终于在5月爆发了一技强音:由上月排名第七“穿越”到第四的位置,月增长率高达72.93%.

笔者纵观搜狐微博各月分享数据发现:搜狐微博自从去年10月登榜JiaThis Top20后,排名仅位列11,而后将近半年的沉默,搜狐微博一直在7、8名之间徘徊。而此次从5月的搜狐微博分享数据的突然增加中,该媒体主要分享增量多集中在五月上旬。可能跟五一期间搜狐微博的市场推广有关。 另外与其一些产品特性也不无关系,比如搜狐微博支持用QQ号直接登录,同时还支持人人,MSN帐号的即时登录,这一特性免去了用户必须注册所用产品账号和登录的麻烦。

三、人人上市,资本市场再度热捧国内互联网

五月初随着人人网融资五亿赴美上市,掀起中国互联网企业新一轮海外上市热潮。拥有大量忠实用户、成熟的商业模式及稳定增长的流量和收入的互联网市场已经再次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同时人人网也是成为全球首家上市的社交网站,目前有1.6亿注册用户,根据国内知名市场调查公司艾瑞的数据显示,已成为国内最大SNS网站的人人网月度活跃用户数已近一亿。伴随上市风头的影响,人人在五月的分享数据也呈现出不错的形式,继续保持其增长趋势,稳中求胜是人人的一贯表现。

来源:Jiathis投稿,Jiathis通过对将近1500多万用户对各种分享按钮的使用次数,进行综合分析统计,得出了以上数据报表。

苹果发布全新Mac OS、iOS 5和iCloud

据新浪网报道,苹果于北京时间6月7日凌晨1时在旧金山举办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CEO乔布斯发表了主题演讲,并正式发布Mac OS Lion、iOS5和云服务iCloud,此前外界广泛传言的iPhone五代并未现身。

Mac OS X Lion

全新Mac OS X Lion超过250项全新特性,将于今年七月正式发售,升级费用较之前调低100美元,仅需29美元。Mac OS X Lion仅提供App Store下载,系统下载包约为4GB。支持多点触控、全屏显示、自动保存、加入AirDrop。

iOS 5

此次发布的iOS 5改进了通知系统、照相功能、Safari、Mail、GameCenter,集成Twitter、增加了杂志购买、备忘提醒、iMessage即时通讯,并弱化了对数据线的依赖。

其中的较为引人注目的是即时通讯服务:iMessage。该服务支持iPhone、iPad以及iPod touch等多种iOS设备,可以即时发送文字、照片、视频、通讯录等。

在拍照方面,iOS5中加入了众多用户期待的锁屏拍照功能,这两个功能大大方便了爱好拍照的用户,以后iPhone用户就可以使用音量键进行拍照了。

苹果发布全新Mac OS、iOS 5和iCloud

iCloud

正式发布全新云服务iCloud,包括同步通讯录、同步日历、免费MobileMe邮箱等。还增加了云备份与音乐自动同步功能。

早先的MobileMe只支持4代机,包括iPhone4,iPod Touch4,iPad1,iPad2,2011年6月6日前的MobileMe用户服务自动免费延长一年(此前MobileMe每年费用99美元),之后MobileMe将停止服务,并逐步迁移到iCloud服务里。

外媒认为,iCloud并不是MobileMe的更新,却可能会是iTunes的更新,是iOS设备的全新同步方式,媒体资料库中的所有内容都上传到云端服务器,并与自己的iOS设备互相标记,而不需要通过iTunes这一环节。

微博应用布局及Twitter代表应用分析

2011年无疑是个微博发力年,随着众多优秀开发者的涌入,微博开放平台将会涵盖包括客户端等基本工具、关系链管理、富媒体、社交游戏、生活类、商务类应用等满足用户各种需求的第三方应用。本文结合了Twitter现有应用类型对2011年国内微博开放平台第三方应用布局进行了预测,针对各种应用类型分析了Twitter较知名的代表应用。

由于目前国内微博应用尚在起步阶段,此列表涉及的很多领域尚无对应的“国产”应用。期待广大开发者齐心合力完善此表,在下次笔者更新时能替代twitter的应用。各位开发者可与笔者联系,提供此列表下对应的国内应用案例。

继上篇《从 Twitter 应用布局看国内微博应用发展趋势》发表后与一些开发者交流,大家对于国内微博开放平台都抱有一个共同的态度:对未知领域的密切关注及谨慎观望。往前看Twitter成功的应用不胜枚举,如Tweetdeck以3千万美元被收购、Seesmic三次融资1千6百万美元、HootSuite融资190万美元等,但在其开放平台巨大光环笼罩着的数量过7万的第三方应用中默默无闻的还是占大多数。

微博2011第三方应用平台布局预测及Twitter代表应用

1、basic

 

Twitter

代表应用

应用简介

应用点评

客户端

HootSuite

社交媒体管理平台,采用了Klout开发的计算互联网影响力的算法,帮助企业根据其关注者在Twitter上的影响力来分类这些关注者,更好地与关注者进行沟通。如果某品牌拥有大量关注者,有助于找出最有用的Twitter消息或是潜在客户

支持iphone、andoid

 

Tweetdeck

很好的与企业服务结合,进行多个帐号管理及提供有针对性的企业服务,该应用服务商已于2月初以3000万美元的现金和股票被UberMedia。类似应用还有CoTweet及Salesforce等整合Twitter的应用都值得尝试,这是一个拥有大量机会的领域。

支持iPhone、iPod Touch,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排名第2,月独立访客285,864

搜索

Twitscoop

 

提供趋势监控服务,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Twitter社区往往会领先传统媒体一大步。而Twitscoop这类服务即可收集任意时段最受欢迎的Twitter主题,然后将这些主题以“文字云”的方式组合起来,频率最高的主题会以最大的字号显示。

支持iPhone和 iPod Touch

 

Twitturly 

列出关于这个话题的所有Tweets,还包括过去24小时的Tweest数,上周总共的tweets数,过去一个月的Tweets数。用户可以据此来判断这个话题的热门程度。还有估算的此话题被阅览的次数(这个貌似是按照发布此Twitter用户的Follow用户数来估算的)

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排名第6,月独立访客88,793

 

Monitter

Twitter关键词实时监测服务,同时搜索3个关键词,并且无论何时一个拥有这些关键词的新文章发布,它都能够自动更新。

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排名第17,月独立访客25,433

皮肤/背景

TwitBacks

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背景服务,可作为一张个性化的名片,利用页面背景来展示自己的工作地点等信息。

 

 

2、关系链      

 

Twitter

代表应用

应用简介

应用点评

找人

Twibs

针对twitter上的企业、服务商和应用而收集的一个商家目录。Twibs皆在建造一个地方、分类及产品级别的权威平台,便于人们寻找、跟随甚至与twitter商家进行沟通

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排名第18,月独立访客17,168

 

Twitterholic

首页排行榜列出前100名最热门的用户,并长期汇总统计数据,通过它可以确切知道用户加入Twitter的时间以及自加入之日起他所积累的跟随者的数量。它还会列出跟随者最多的用户并建议其他用户跟随这些热门用户。

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排名第5,月独立访客147,164

 

Follower Wonk

显示多达3个用户的共同好友和追随者

 

 

Mr. Tweet

在寻找志趣相投的用户这方面,MrTweet被誉为是最准确的工具之一。你只需在Twitter上跟随它即可。它会汇总你的各类信息,与其他用户的相比较,最后为你推荐合适的用户,且详细显示了其Twitter信息,包括该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Following和Followers数量、更新频率以及同时Follow的Twitter用户等

 

 

Twellow

几乎每个公司都会有一本本行业的黄页,Twellow就是twitter中的黄页,可以在里面很精准地找到你所关注行业的twitter帐号去follow.

 

 

Who should i Follow 

是一个帮助你寻找新的twitter好友的工具, 输入你的Twitter名称, 它会根据你的Twitter好友们所关注的人来给出建议结果名单, 比如某个人被你的10个Twitter好友所关注, 就会被建议.  在结果页面还有滑块选项, 你可以通过拖动滑块来设置关注流行度和所在地域,

 

粉丝管理

Tweepler

Followers管理服务,可以查看你的Follow了多少人,列出哪些人Follow你了而你还没有Follow他们的,你可以进行批量处理(选择Follow),可以批量忽略。

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排名第11,月独立访客51,304

 

WeFollow

WeFollow是一个Twitter用户目录网站,能动态创建类别,并且告诉你谁将自己归到哪一类中,你也可以查找任何领域内的专家或者在这些类别中寻找更多值得跟随的人。

 

名单管理

Listorious

根据给定的话题发现最好的Twitter列表,也可以帮助列表创建者发布他们的列表。Listorious有很多目录、主题、榜单、标签让你很容易就找到自己关注的人,你可以follow他们或是看看他们在哪些列表或是看看他们创建了哪些列表。

 

 

Twibs

针对twitter上的企业、服务商和应用而收集的一个商家目录。Twibs皆在建造一个地方、分类及产品级别的权威平台,便于人们寻找、跟随甚至与twitter商家进行沟通

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排名第18,月独立访客17,168

 

3、富媒体

 

Twitter

代表应用

应用简介

应用点评

图片

Twitpic

基于Twitter的图片分享应用。该应用已于2月份宣布将核心产品扩大到图片以外的内容格式,支持用户通过TwitPic网站、移动和桌面客户端上传视频。TwitPic是一个基于Twitter的媒体内容共享平台,成立于2008年2月,目前拥有1700万美元,而且每天新增3万用户,该品牌已传播到全球,甚至出现在流行歌曲歌词中。

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排名第1,月独立访客1,236,828

音频

Blip.fm

一款专注于音乐分享的微博客服务,用户可以从Blip.fm提供的音乐库中搜索歌曲或者歌手,并且将喜欢的音乐加入列表并添加简短评论,还可查找品味相同的用户

 

视频

Screenr

 

基于Web的即时屏幕录制服务,够在线录制你的电脑屏幕大约长达5分钟左右的视频,类似的产品还包括 Screenjelly 、 Screencast-O-Matic 、 Jing、ScreenToaster、GoView 等等。

 

 

4、社交游戏  

 

Twitter

代表应用

应用简介

应用点评

 

Gowalla

一款结合LBS的应用,用户在实际生活中签到获得徽章、优惠,与朋友分享位置信息。

支持iPhone Android, iPad,最近很流行的LBS移动方向应用

 

Hot Potato

中文应该叫“烫手山芋”吧,这个小游戏我觉得很有意思,用户间可以通过转发的方式传递这个“烫手山芋”,每个用户只有15分钟的时间转发,如果某人时间过了没发出去就会自动被山芋砸在脸上。

 

 

140InABottle

漂流瓶

 

 

Tweefight

与姓名大作战(http://t.sina.com.cn/app/detail/1iCyKz)类似的应用

姓名大作战使用人数已达120225,新浪微博最受欢迎的应用之一

 

5、生活


 

Twitter

代表应用

应用简介

应用点评

位置

Twittervision

整合了Twitter与Google Maps两个网站的服务,它将Twitter网站上一堆网友们相互聊天的內容发布在Google Maps的世界地图上,几乎每隔两三秒就会更新一则最新的Twitter信息。

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排名第15,月独立访客30,708

趋势

Twitscoop

 

提供趋势监控服务,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Twitter社区往往会领先传统媒体一大步。而Twitscoop这类服务即可收集任意时段最受欢迎的Twitter主题,然后将这些主题以“文字云”的方式组合起来,频率最高的主题会以最大的字号显示。

支持iPhone和 iPod Touch

 

Retweetist

可以看到最新的Twitter状态被retweet的实时排名。

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排名第8,月独立访客60,051

购物

TipJoy

10年前,PayPal的诞生使得在线支付蔚然成风。而TipJoy则希望进一步简化交易流程。在TipJoy中输入自己的信用卡信息和PayPal账户后,用户仅需在Twitter上发布一条带有简单代码的信息,即可将钱汇入到好友、企业或慈善机构的账户内。该公司最初由Y Combinator资助,最近又获得了Betaworks的支持。该服务会向用户收取3%的手续费,公司首席执行官阿比-克里金(Abby Kirigin,见上图)预计,TipJoy将于今年年底实现盈利。

 

旅行

Whrrl

结合LBS的可放到地图上的评价系统,令所有地图上的东西,包括地铁口、公园、停车场、站立的位置等等都可以被评价,兼具社区功能。结合手机定位系统,可以很方便的知道附近都有哪些朋友,并在手机地图上一一标出他们的位置。

支持Iphone、android移动方向的应用很值得关注

热门及公益事件

twebevent

 

通过 Twitter 举办活动,在活动中进行交流

 

 

twtvite

显示出上百个城市的聚会并且允许用户在它的界面上直接回复。

 

 

TwitCause

支持非营利性慈善事业,其每周推荐一个项目,通过用户捐款筹集慈善基金,有超50万粉丝。经验:1)简短的任务消息2)及时提供结果3)用户微薄投入和大量转发4)商家支持,如eBay、哈根达斯的合作

随着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 受到关注,微博是否会出现类应用?

知识

Quora

最热门的问答型社交类网站,代表了用兴趣图谱对用户的社交图谱进行分层的技术趋势。用户不仅可以用不同的人分类,还可以用话题和问题分类。它根据用户的兴趣来定义世界,而不仅仅是用户认识或崇拜的人来定义。已获八千六百万美金风投

与微博完美结合,用户自我展示需求得到满足

 

6、商务&客户


 

Twitter

代表应用

应用简介

应用点评

统计分析

Klout

Klout是一家衡量Twitter用户影响力指数的创业公司,将把用户在Facebook和Twitter上的影响力合二为一。Klout根据Twitter用户有多少活跃关注者、用户所发布链接的点击次数、与其它用户的互动情况来衡量该用户在Twitter上的影响力。

重点领域值得关注

 

bit.ly

提供网址缩短服务及统计功能,bit.ly占据了twitter所有网址的33%,可实时跟踪短链接每次点击,用户来自哪里的,从哪里点击了链接,分别有多少次等信息。

重点领域值得关注

 

Tweetburner

在twitter上发布的网址进行缩写服务,并对你发布的信息进行访问统计,如果你是市场推广人员的话,这个功能能够让你获得第一手的市场调查资料。

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排名第13,月独立访客41,754

 

Twistori

专门收集twitter客(用户)在Twitter上tweet时流露的情感,包括6种最常见的情感:爱(I love),恨(I hate),认为(I think),信任(I believe),觉得(I feel),希望(I wish)。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这些感情都很真。而其数据,则来自于专门用于twitter的搜索引擎summize。

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排名第19,月独立访客16,229

 

My6sense

根据用户的喜好和兴趣来整理Twitter内容流,会根据和用户的相关性进行重新排列:排在上面的消息,是My6sense认为和用户的喜好和兴趣相关的消息

Chrome浏览器扩展

 

TweetStats

在线统计分析工具,有点类似于网站统计,分析你Twitter 在线的时间以及习惯,甚至会给出类似博客标签云的“Tweet Cloud”,用以了解你最热门的言论。

 

市场营销推广

TwitHawk

实时针对性的营销引擎,已为用户发出约50万tweets。这个工具允许任何企业向所有涉及特定关键词的Twitter用户自动发送信息。例如,企业可以向某一地理范围内的提到“咖啡”的用户发送广告。企业每发送一条Twitter信息,要向TwitterHawk支付5美分

支持iphone、ipad,让你无时无地不营销

 

Twitter Grader

出自HubSpot公司,是一种评估Twitter账户影响力和传播范围的工具。跟随者数量、你所跟随的用户数量、更新频率、账户信息完整度以及其他的因素构成了Twitter Grader评判分数的依据。它也会提供建议,给出应该跟随的用户的名称。

 

 

Offerpop

Offerpop帮助使用者建立有吸引力、品牌社交媒体营销活动(如团购、抽奖、竞赛、优惠、赠送等),并在Facebook、公司网站(集成了Facebook Connect)和Twitter上同步推出。Offerpop的竞争对手Wildfire服务的客户名录,包括了百事、索尼、CNN、环球、AT&T甚至Facebook本身。为企业提供平台,帮助其创建、运营在Twitter和Facebook上发起的广告活动,并衡量广告效果的联网营销公司。

 

 

Sprout Social

是个为小企业提供社交媒体管理工具的公司,各类公司都可以使用 Sprout Social 来管理、观察和跟踪他们的公司在 Twitter,Facebook,Foursquare,LinkedIn 和 Yelp 等社交网站上的表现。已获1千万美元融资。Sprout Social 提供的是为小企业准备的低价月服务费计划,他们在这一领域里瞄准了中端市场。他们提供的服务对小企业小公司来说已经足够强壮,他们的模式有一点像 HootSuite,但是又没有 Vitrue 或者 Buddy Media 那么昂贵。

 

 

Zendesk

是个帮助商家搜集twitter的各种抱怨信息的服务。

支持 iPad

品牌追踪

Monitter

Twitter关键词实时监测服务,同时搜索3个关键词,并且无论何时一个拥有这些关键词的新文章发布,它都能够自动更新。

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排名第17,月独立访客25,433

 

BrandTags

人们对于品牌的真实想法,每次它会闪出一个品牌的Logo,然后让你填一个你看到这个logo后第一个想到的标签

 

客户关系管理

HootSuite

社交媒体管理平台,采用了Klout开发的计算互联网影响力的算法,帮助企业根据其关注者在Twitter上的影响力来分类这些关注者,更好地与关注者进行沟通。如果某品牌拥有大量关注者,有助于找出最有用的Twitter消息或是潜在客户。

支持iphone、andoid

 

CoTweet

CoTweet是一个很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和内部商务管理平台,支持多人登录、多帐户协作;工作事项分配与管理;关键词与趋势跟踪;工作日程提醒等。

支持iPhone

 

7、博客、网站工具

8、开发者工具

来源:读者投稿,作者:侯苏苏(新浪微博),原文链接

我们离数码相机智能化还有多远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屈出不穷的创新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随着微博的爆炸性使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微博的方式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将正发生在自己、亲人、同事或朋友身边的有趣事、新鲜事放在网上,与全国人民共同分享,并逐渐对这种方式呈现出一种依赖性。

140字这样较低的文字门槛,让每一个人都感到有话可以说、有字可写,不仅可以即时发布心情、感想、评论等,又可以肆无忌惮地上传图片。这种喜闻乐见的图文并茂,轻易地进入了无数网民的眼球,一下子就捊获了极度想掌握话语权的网民的心。时尚好用的新鲜玩意儿,借以互联网不可比拟的传播速度,微博的火爆自然是必然现象。

什么东西最火,什么东西就最能赚钱,什么东西的衍生物也就跟着最能赚钱。众所周知,苹果产品无论是手机还是平板电脑,其火爆程度在国内、国际市场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作为生产原材料、加工业、手工业制造第一大国,无疑是苹果产品衍生物(如配件、装饰品)生产商的最佳合作伙伴人选之一,这也为中国市场带来了无限商机。一部苹果手机,少则3、4000元,多则7、8000,购买了苹果手机的果粉们,手中有超过2部苹果手机的绝不会是少数,其中还不乏拥有苹果全家福(包括台式电脑、笔记本计算机、平板电脑、随身听等)的铁杆果粉。从他们对苹果的独爱、衷爱、大爱程度,不难推断出他们一定会不遗余力地让自己手中的苹果更闪亮、更炫目。特别是现在的中国市场,由于综合国力的强大,GDP的增长,人均收入的提高,拥有一个或多个苹果产品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当拥有无法为果粉带来独领风骚的快感是,如何让手中的变得独一无二,便成为了当代果粉们的新追求,于是就催生了苹果配件、衍生品市场的迅速发展。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互联网工具,没有人会否认,现今国际互联网最火爆、使用人数最多的三大网络工具是:Facebook、Google、Twitter、Facebook是SNS的表率,Google是搜索引擎的引领者,Twitter则是微博的佼佼者。Facebook和Google对计算机和网络的依赖性比较高,只有在满足硬件条件的情况下,Facebook和Google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这使它们很难做到在第一时间、随时随地与在线、离线好友分享信息。而微博的出现,则很好地填补了这一空白,同时它与Facebook和Google的绝妙配合,也让人们的线下生活变得更加灵活、线上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微博所填补的空白之处,恰恰给予了我们思考的更多空间。如何成功杀入这片空白,成为微博的同盟军,这就是我们接下来需要思考的一个大问题。目前,就国内的微博而言,以新浪微博为例。名人(娱乐明星、著名主持人等)的微博是各大排行榜的常客,光怪陆离的娱乐圈和媒体生活,总能成为普罗大众关注的焦点。老百姓不是想探索这些遥不可及的名人们的内心世界(没有人愿意在休闲娱乐的时间还费煞心机去分析研究别人的心理活动),而是想看一看名人在现实生活中或真或假的一面,和大多数人一样吃、喝、玩、乐的平凡一面,还有就是要看一看平常人无法触摸的片场、交际圈、名利场等各大商务场合的一面。这背后一切的动机只有一个,那就是满足好奇心。在草根的世界里得不到,只有通过关注名人的微博,才能了解到他们早就想知道的一点点。只有文字,没有图片,是无法为一个名人聚集高人气的。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名人们,特别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娱乐明星,都和我们一样,是摄影控。鲜有只发文字不发照片的名人微博可以排到榜首,除非那是个以文字为排行标准的。由此可见,即时分享照片在微博的宣传中具有巨大的作用。因此,图片质量的提高、即时上传的效率,和微博的未来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目前微博的使用情况来看,除了一些经过专业图像软件处理过的图片外,大多数图片都是高端(智能)手机通过强大的拍摄功能即拍即得而上传的。诚然,高端(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功能的不数断完善,确实可以满足博友们的基本要求。但是,也不难发现,许多摄影爱好者和器材发烧友,尤其是对图片质量有高要求的专业人士,他们在发微博的时候,依然会以心中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而不会太轻易就直接上传用手机拍得的即时图片,更多时候是选用随身带的爱机所拍得照片,传输到电脑后再上传至微博。在这庞大的博友圈里,有追求文字效率的,也有追求图片质量的,有人只为即时分享,有人却为搏友一笑。无论是哪一种,图片都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利器。要想满足执著追求图片高质量的博友,就需要让数码相机变得更网络化,即增加无线传输功能,借助手机或网络,实现即时分享。

我们离数码相机智能化还有多远

为了实现即时分享功能,有三种设想:

一、在相机硬件增加蓝牙模块。2009年下半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三星和富士部分产品已经成功植入蓝牙技术,并且可以实现同品牌间图片的互传,更有传闻,某品牌的相机已经可以实现,通过蓝牙将相机和打印机相连,从而直接打印相机中的图片。由此可见,相机中运用蓝牙技术是可行的,只要加大研发力度,相信通过蓝牙实现不同品牌机之间进行图片的传输、或与手机、计算机等终端进行对话也是指日可待的。不得不说此类产品有点生不逢时,后来这种尝试性的变革没有得到市场足够的重视,最后惨淡收场。微博的兴起,为相机蓝牙技术的发展,又迎来了春天。由于手机的蓝牙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并早已普及,因此,假若数码相机具有蓝牙,并能做到与手机联接,进行图片传输,这样用数码相机所拍得的高精度图片,就可以通过传输到手机再上传到网络。手机通过GPRS、3G接入网络,通过微博客户端软件,将数码相机传输过来的图片发布到微博上,从而实现即时分享。(容易实现,投入较小)

二、在相机硬件中传入Wifi模块,功能界面加入虚拟键盘,实现最基本的网络功能。在特定无线网络信号接入点,通过Wifi接入互联网,从而实现图片上传到网页(相册、邮件、博客、微博等)的功能。一部具有Wifi功能的相机,只要有Wifi信号,就无需坐到电脑前,也无需先传输给电脑,就可以完成上传到网络这一终极目标。(较难实现,投入较大)

三、数码相机智能化,让数码相机变成生活伴侣。以卡片机的研发为主,稍微增大其屏幕,采用多点触摸技术,不仅相机硬件要有蓝牙模块,也要有Wifi模块,同时研发相适应的智能系统,不仅保住数码相机原有的强大拍摄功能,还要有生活必须的应用软件,全部通过触摸屏实现,使新型数码相机成为拍照、网络、娱乐于一体的强大的智能相机。在没有Wifi的情况下,用户通过蓝牙与手机进行图片传输,也可以通过自行安装各种游戏或实用软件,进行丰富的线下休闲生活;而在通过Wifi接入互联网后,用户则可马上享受高速的线上互联生活。通过智能相机上传的图片,不仅分辨率高、精度高,而且更真实、更抢眼,从而进一步提高线上娱乐生活质量。(难度大,投入)

有可能遇到的问题。

1、硬件接口。计算机、手机、数码相机为不同类型的电子产品,各自都由不同的高精度集成芯片组成,每一种接口都有各自遵循的协议,如何做到接口互通、信号接入,这就需要三大行业协会之间达成共识,共同就接口问题进行相应的研发工作。

2、软件功能。目前,数码相机的操作功能普遍比较简单,但也有不少厂商尝试将图像处理等简单功能植入原有的系统,但实现的效果都不令人满意。增加虚拟键盘,实现Wifi上网,就要求相机必须应用全新的系统,这个系统与原系统开发的核心技术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说在研发适用于数码相机的智能系统,这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既然是全新,就要求了必须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开启了相机制造业和智能系统开发商合作的道路。只有共同研发,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数码相机向智能化相机的转型。

3、智能相机适用于大屏(3寸—4寸)便携式卡片机,而单反相机则更适用于蓝牙技术。根据摄影爱好者的使用习惯,不难看出,他们对照片的后期处理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许多用户是在对照片进行严格处理后,再通过电脑上传至网络或进行打印的。由此可见,他们对即时输出的需求不是特别明显。但也不排除有想立即与亲朋好友分享图片的时刻,他们对智能相机的要求不一定会很高,但一般情况下,拥有高端单反相机的用户,都一定会同时拥有一部不错的手机。因此,为单反相机增加蓝牙模块是完全有必要的,这可方便单反相机用户在图片传输到手机后,第一时间通过彩信或邮件展示他们的即时作品。智能相机适用于大屏卡片机是完全有理由的。触摸屏技术早在去年,就已经成功移植到某些品牌的相机上了,而大屏幕早在几年前就首先运用在数码相机上了(比手机还要早很多),随着多点触摸的技术的越发成熟和普及运用,以及人们对大屏幕数码相机的追求,大屏触摸数码相机是趋势。就现在而言,大屏幕和触摸技术已不是难点,难的在于卡片数码相机的性能能否乘载智能系统对硬件高指标的要求。

4、智能相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分界线。智能化产物的高速发展,让多功能智能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彼此之间的差异也变得越来越小,因此,如何正确分清这智能相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三类产品,将会是生产商未来打开市场、扩大市场的一个难题。如何让智能相机的核心功能让人印象深刻,让用户一看到广告,就知道这是他们心中理想的产品,这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来源:宋彦投稿

2011年10月30日星期日

百度有啊下月没啦

今天下午,百度旗下的C2C业务“百度有啊”发布公告,即日起将对百度有啊业务进行调整,有啊购物平台相关功能将关闭,有啊的商城业务将有计划地转移给乐酷天、耀点100等合作伙伴。

百度有啊的具体的调整方案有《有啊致买家公告》和《有啊致卖家公告》,内容包括: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一个月后,有啊购物平台的商品、店铺、交易相关功能将予以关闭,全部商品及店铺编辑、管理、发布、交易等相关操作功能将予以关闭,商品将下架。

乐酷天与耀点100是百度的电子商务合作伙伴,均属于B2C类网站,目前已经展开商家申请入驻工作,百度有啊的店铺关闭之后,符合资质的商家可以申请加入。

百度有啊

百度有啊是百度的C2C网络交易平台,于2008年10月28日上线,百度为此还推出C2C支付平台“百付宝”。

百度有啊的推出旨在挑战当时已经占据C2C市场80%以上市场份额的淘宝网,百度当时野心勃勃地宣称有啊三年内会打败淘宝,成为中国最大的个人网上交易平台。然而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百度在电子商务发展道路上并不顺利,百度有啊在淘宝和拍拍的夹缝下难以生存,最终选择适时退出也是无奈之举。

百度虽然精于搜索,并擅长于社区运营,其搜索业务,知道和贴吧都发展不错,但百度对于电子商务属于门外汉,百度有啊的失败再次证明了中国C2C市场的大局已定,电子商务业务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百度做好自己擅长做的事就可以了,在自己不擅长的业务上发展,即使动用百度庞大的资源也未必能成功。

想想这两年多的时间,百度有啊给我最深的回忆就是百度有啊上线时候那些令人笑抽了的段子

苹果和微软的战争

有这么两家公司,他们是大家眼里的老对头,但却总是福祸相倚,他们都曾经在部分领域超过越过彼此,同样也在一段时间后被对方超越,他们是科技界永无休止的欢喜冤家,也是科技界打不死的两只小强。这两家公司就是微软与苹果,他们都拥有伟大的创始人与精神领袖,尽管盖茨与乔布斯私下并没有太多的仇恨,但并不影响两家公司你来我往的商业竞争。

这两家公司都是因为个人电脑的兴起而获得巨大成功,1975年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机Altair横空出世,而在1976年由乔布斯和沃兹所共同创立的苹果公司就推出了Apple I,这是一款未被大量销售的试水产品。在1977年苹果获得了第一笔金额为92000美元的投资,推出的Apple II的销量高达数百万台,苹果后续还推出了Apple II的多个衍生型号。这是苹果公司真正意义上第一款畅销产品,Apple II成就了广义上的PC市场,开始有更多的厂商关注这一市场。苹果作出的努力迅速得到了回报,仅仅创立五年后公司就顺利上市,首日股票价格上涨近32%,公司市值为17.78亿美元。

微软的最开始只是因为盖茨与他的高中同学开发了BASIC语言,这在PC销量快速增长的时代是不可缺乏的,用户需要大量的软件来满足自己旺盛的需求,而事实上BASIC正是微软在初期的主要业务。在1980年苹果上市之际计算机巨头IBM进入PC市场,而在这之前苹果是这一市场的有力领导者,IBM认为自己应该表现得更有力来与苹果竞争,在这时候微软找到了IBM,为他们提供程序语言与操作系统,而微软的操作系统是花费5万美金从另一个开发者收购,这就是之后大家所熟知的Microsoft DOS操作系统。这次合作让微软的操作系统跟着IBM的PC产品走向世界,IBM在PC领域的巨大成功成就了微软,它成为PC操作系统事实标准的缔造者。

尽管苹果公司后续推出了Apple III、Lisa、Macintosh等多款后续产品,但是都由于多种复杂原因未获得彻底成功,在1985年乔布斯正式被苹果辞退。就在同年微软推出了新的Windows操作系统,这是当时继苹果之后的第二款拥有UI界面的系统,微软开始与除IBM之外越来越多PC厂商合作,这些厂商包括惠普、戴尔、联想、宏基、索尼…PC市场正式进入微软时代,除了Windows 3.X、Windows 95、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2008、Windows Vista、Windows 7这一系列功勋卓著的操作系统产品,微软还在企业办公、互动娱乐等多个领域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微软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盖茨多次蝉联世界首富的宝座。

但是故事还没完,1996年财政并不算宽裕的苹果用4亿美元收购了NeXT,伴随着这家公司一起回归的还有乔布斯这位苹果的灵魂人物。乔布斯重掌苹果后发布了iBook、Mac mini、Mac OS X等一系列产品,公正说在当时并不算广义上的畅销产品,但至少让苹果公司走出了低迷阶段。真正的爆发是苹果在新千年(2000年)推出了一款数字音乐播放器 – iPod,它一举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数字音乐播放器,配合苹果自己的iTunes音乐商店,这一产品的多个后续机型都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欢迎,2007苹果宣布售出第一亿部iPod。

而更大的惊喜是苹果在2007年推出的手机 – iPhone,在这之前大家都对苹果手机嗤之以鼻,要知道苹果之前只是一个PC厂商,大不了还是一个制造MP3播放器的厂商。但是手机市场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等传统厂商已经经营多年,很难让人相信苹果能在这一市场有太大的作为。但是苹果做到了,iPhone现在已经成为全球追捧的数码3C新宠,每一次新产品发布都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目光。iPhone的成功给苹果带来了大量周边产品,其中包括最成功的应用程序商店AppStore,还包括现在最流行的平板电脑iPad,它们都共同运行苹果专门为移动设备开发的iOS操作系统。产品广受欢迎让苹果重回了世界顶端,在2010年1月5日苹果以2220亿美元市值超越了微软的2190亿美元。

但微软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被小看的对手,苹果推出了iPod,微软推出了Zune,这款数字播放器虽然未能成功,却给微软后续的移动产品留下了足够经验。索尼的PS游戏机广受欢迎,微软推出了XBOX成功占得一席之地,而最新的Kinect体感装置更是获得众多消费者的喜爱。苹果的iPhone取得了巨大成功,微软也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机系统Windows Phone 7,获得诺基亚倾力相助后至少可以三分天下。

微软与苹果的恩怨,分分合合、成败得失却实在是难以厘清,现在的蛰伏谁知不是为了他日东山再起,今天得意之人没准儿明天就江河日下。这场戏,还有得看。

苹果和微软的战争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百度文库手机版发布

虽然百度文库在知识产权上的麻烦不断,不过百度还是低调在iPhone和Android平台正式推出了百度文库的手机版,进军移动电子书阅读领域。

“百度文库”是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电子书平台。用户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涉及各类领域的电子书资料,不过下载需要扣除相应的百度积分(财富值),百度声称该平台的文档均来自用户上传,百度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用户通过上传文档,可以获得该平台虚拟的积分奖励,用于下载自己需要的文档。

百度文库

对于大部分文档来说,百度文库的网站版,在电脑上查看文档是免费的,不过电脑下载文档就要扣积分(财富值)。

和网站版百度文库相比,手机版百度文库的一个好处是,对所有文档下载不扣财富值,免费即可观看大部分百度文库的文档,解决了很多文库用户因为财富值不够而无法下载想要的文档的难题。同时该应用对下载内容压缩,很省流量,阅读体验不错。

百度文库:在线电子书平台

百度文库手机版和QQ阅读、iBooks等应用的一个区别是,该应用支持用户从电脑上传文档并阅读(前提条件是文档被审核通过),而其他电子书平台大多不支持用户直接上传文档。不过,在百度文库上传文档也具有一定风险,一旦网友发布的信息存在法律问题,百度可以撇开所有责任,一切责任都是网友的,早先的一个案例是,一个网友往百度文库上传了一篇包含“有害信息”的文章,而且通过了百度管理员的审核,后来追究责任的时候,百度不但不负任何责任,反而将该网友的个人信息告密,导致该网友入狱六个月。

百度文库的手机版支持iPhone和Android手机,不过看上去百度文库的Android版本比iPhone版本功能多,Android版支持本地SD存储卡内书籍阅读,以及手势3D翻书效果,iPhone版的百度文库界面效果稍逊。

百度文库:在线电子书平台

百度文库手机版支持DOC、PDF、PPT、XLS、TXT等多格式文档,此点强于QQ阅读手机版,后者仅支持TXT文档,Android版的百度文库支持本地SD存储卡内书籍阅读,支持umd, txt, epub, html格式文件阅读。我在三月份写的一篇《百度文库与谷歌苹果的对比》文章中介绍了谷歌图书在多平台以及手机上的应用,两个月后,百度文库就赶上来了。

对于盛大等电子书厂商来说,百度文库的介入不是一个好消息,对于主流平板设备的支持以及大量免费在线文库的优势,让百度文库成为电子书内容提供商的有一个重要威胁,也让中国电子书领域的竞争变得扑朔迷离。

iPhone版下载地址:http://itunes.apple.com/app/id426340811?mt=8

Android版下载地址:https://market.android.com/details?id=com.baidu.wenku

I2P不完全使用手册

说起I2P或许大家有些陌生,可能没有听说过这个软件,但提起Tor人们都知道这是一个著名的开源匿名网络工具。I2P和Tor一样,也是一个著名的开源匿名网络工具。和Tor相比,I2P和Tor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由于人们比较熟悉Tor,那么先从I2P和Tor的比较开始介绍I2P。

Tor每次启动时首先需要连接中央目录服务器,除非在短时间内重启Tor。通过中央目录服务器获得所有中继列表,所以如果ISP禁止连接到基本固定的中央目录服务器的IP地址,那么Tor很难连接到Tor网络,除非使用代理服务器或Tor网络连接到Tor网络。由于Tor每次获得所有的节点信息,那么ISP可以很容易的禁止连接到这些节点信息,从而禁止用户使用Tor。I2P在首次初始化时需要连接到I2P安装程序中设置的固定的I2P路由,所以ISP如果禁止I2P安装程序中设置的固定的I2P路由的IP地址,那么I2P在首次初始化时将无法连接到I2P网络。但I2P一旦首次连接成功(可以和Tor一样使用代理服务器进行连接)之后,会使用Kad算法(eMule的Kad网络的算法)获取部分I2P路由节点信息,下次启动I2P时将通过上次通过Kad获得的节点信息进行连接。由于I2P没有中央节点,并且每次获得的节点信息并非包含全部的节点,所以一旦I2P首次连接成功之后,虽然无法保证I2P一定不会被封锁,但ISP如果要禁止用户使用I2P将比禁止用户使用Tor困难一些。

Tor成功连接到Tor网络之后提供本地Socks5代理,I2P成功连接到I2P网络之后提供本地HTTP代理,最新版的I2P也提供本地HTTPS代理,从提供代理服务来说,两者基本一致,Socks5代理和HTTPS代理协议有软件可以互相转换。Tor的出口中继为Socks5代理类型,I2P的出口路由可以是任何使用主动连接的单连接TCP协议,包括并不限于Web服务器、SMTP服务器、SSH服务器、HTTP代理服务器、HTTPS代理服务器、Socks5代理服务器,甚至可以通过Tor客户端提供的网桥或Socks5代理接入Tor网络。由于I2P只支持使用主动连接的单连接TCP的协议,所以不支持FTP协议。

Tor默认只作为客户端运行,可以更改设置为中继或网桥为别人提供服务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匿名性。Tor作为中继运行时还可以设置是否是出口中继。I2P成功连接之后即作为I2P网络中的一部分路由为别人路由信息,可以更改设置从而不为别人路由信息,也可以更改设置为出口路由。设置Tor为出口中继时,只需要设置允许和不允许哪些传出端口即可,但由于I2P支持任何主动连接的单连接TCP协议,所以设置I2P出口路由时需要指定目标地址和端口。比如你愿意通过I2P为别人提供Socks5代理服务,那么你自己需要运行一个Socks5代理服务器,然后设置I2P的出口地址和端口为运行Socks5代理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

由于I2P本身可以对接任何主动连接的单连接TCP协议,所以内置的HTTP代理和HTTPS代理也是有单独的HTTP和HTTPS代理服务器支持的,内置的HTTP和HTTPS代理由官方推荐的HTTP和HTTPS代理服务器提供者提供,所以和Tor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变换IP地址不同,使用I2P内置的HTTP和HTTPS代理服务器访问网站所显示的IP基本是固定的。由于I2P的HTTP和HTTPS代理并非由官方提供的,而是由I2P用户提供的,官方只是推荐他们,所以HTTP和HTTPS代理服务有时候会下线,导致内置的HTTP和HTTPS代理服务暂时不可用。好在用户可以修改内置的HTTP和HTTPS代理服务,添加更多的服务器,当其中一个不可用时I2P会自动转到其他服务器提供服务。

由于每个人可以成为I2P的出口路由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所以除了I2P内置的服务外还可以在I2P的服务目录中找到大量I2P用户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服务,有提供Socks5代理的,有提供Web服务的,有提供接入Tor网络的等服务。如果需要使用非I2P内置的服务,可以在I2P的设置界面中添加I2P的客户端,添加I2P的客户端时需要填写的一些信息可以在I2P的服务目录中找到。

另外,Tor的中继之间使用TCP连接,I2P的路由之间既使用TCP连接又使用UDP进行传输数据。Tor作为中继或网桥时需要有公网IP或在路由器上设置端口映射,I2P也可以手动在路由器上设置端口映射,也可以使用UPnP自动设置端口映射,还支持UDP协议的NAT穿越进行路由信息。Tor的设置界面除了手动更改配置文件外,也可以结合Validia或Torpark图形界面进行设置;I2P提供了Web界面进行所有的设置。Tor使用C++编写,I2P使用Java编写。

说了这么多I2P和Tor的异同点后,我们进入正题,介绍I2P的使用方法。

使用I2P之前,首先当然是要下载和安装I2P,I2P的官方中文网站是: http://www.i2p2.de/index_zh.html 。但很不幸,国内无法访问这个网站,需要使用国外的IP地址才能访问这个网站。由于I2P为Java编写的程序,所以使用前先确认是否安装了Java,I2P需要Java 1.5及以上版本才能运行,推荐使用Java 1.6,可以在 http://www.java.com/ 中下载和安装Java。安装好后首次运行I2P会调用系统的浏览器,访问I2P的控制台Web配置界面: http://127.0.0.1:7657/ 。在控制台中我们可以看到I2P的运行情况,包括I2P连接到I2P网络的情况。

I2P不完全使用手册

(图1)

从图中我们看到I2P的活动节点为28 / 70,表示找到活动节点70个,连接了28个。由于Kad每次只获取一部分节点,所以I2P的总节点数远大于70个。一般连接上的活动节点在8 - 10个左右I2P就能正常工作了。首次运行I2P的时候会通过I2P安装程序中内置的路由节点连接到I2P网络,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基本无法连接到内置的路由节点,这时候连接上的活动节点将会不足8 - 10个,I2P无法很好地工作,好在我们可以在I2P的网络引导设置中设置使用代理服务器获取更多的节点。我们访问 http://127.0.0.1:7657/configreseed 进入I2P的网络引导设置,其中可以选择“使用 HTTP 代理”,并填写HTTP代理地址和端口,然后点击“保存修改 + 立即开始网络引导”,如果设置的代理可以连接到I2P的官方网站,过一会儿活动节点数就会有所增加,达到8 - 10个可用的标准。I2P一旦首次连接到I2P网络后,将会不断从连接上的活动节点中获得其他活动节点,网络引导一般只需要进行一次即可,如果长时间未使用I2P导致活动节点数少于8 - 10个则需要再次进行网络引导。

I2P不完全使用手册

(图2)

I2P连接到I2P网络后,即可开始使用I2P提供的服务了,首先介绍的是I2P内置的官方推荐HTTP和HTTPS代理服务。和一般的HTTP和HTTPS代理服务不同,I2P的HTTP和HTTPS代理服务使用两个不同的端口,默认HTTP代理为4444,HTTPS代理为4445。设置浏览器的HTTP代理地址为127.0.0.1,端口为4444;设置浏览器的HTTPS代理地址为127.0.0.1,端口为4445即可使用I2P的HTTP/HTTPS代理服务匿名访问ISP阻止访问的网站了。在浏览器设置了I2P的HTTP/HTTPS代理服务后,不仅可以访问互联网上的Web网站,也可以访问I2P内置的很多匿名网站,和Tor的匿名网站(也称隐藏的服务)十分相似。I2P的匿名网站是以“.i2p”结尾的网站(Tor的匿名网站是以“.onion”结尾),只有在浏览器设置了I2P提供的HTTP/HTTPS代理后才能访问I2P的匿名网站。常用的I2P匿名网站有I2P内的搜索引擎 http://eepsites.i2p/ 、I2P的Wiki http://ugha.i2p/ 、I2P的论坛 http://forum.i2p/ 等。

本次I2P的使用先介绍到这儿,下次会介绍如何在I2P内找到其他I2P用户提供的服务和如何发布自己提供的服务到I2P的网络内,包括如何添加更多的HTTP/HTTPS代理服务使得I2P的HTTP/HTTPS代理服务更快速更稳定、如何添加使用其他I2P用户提供的Socks代理服务器、如何通过I2P访问Tor网络、如何通过I2P访问Freenet、如何制作自己的匿名站点、如何提供自己的匿名代理服务、如何将自己提供的服务发布到I2P的匿名网络内等内容,敬请期待。

来源:davidsky2012投稿

解读“后PC时代”

这次iPad2发布会最关键的词汇大概就是乔布斯所说的“后PC时代”的概念。这个概念其实隐藏在苹果产品发展的主线条中,去年个人也撰写了类似的文章,表明苹果的产品设计理念更接近于视频游戏机的设计理念。正所谓“平板电脑后PC时代的设备,要比PC更容易使用,更依赖用户的直觉。 只靠技术远远不够,需要把技术与艺术和人文结合起来,需要软硬件的结合。”

解释一下就是:客户选择这类产品,主要看可以做什么,能否简单便捷的做好,而不是关心硬件的标准和系统的所属。而新的性价比=投入的金钱/方便有效的应用体验。

对于习惯于PC时代的人来说,由于一个潜在的前提是,操作系统基本是固定的,使用的软件相对固定。这样评价一个系统的效能则主要从硬件配置和软件投入来比较,也就是说。软件投入是相对固定的,或者说所有提供的设备使用的软件环境基本相同,那么硬件就成为相互比较的基础。也就是主要的变量。

而一旦软件环境完全不同的情况下,硬件似乎很难作为最重要的比较参数来看待了。

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当年的PS2,xbox和Wii之争,Wii当时所用的硬件是最差的,但整体操作感觉是最好的,因此,Wii可以大卖,但随着Xbox的Kinect和PS体感器件的推出,这种优势则不复存在,但竞争的格局则不再局限于游戏机视频计算能力和主体计算能力了。

乔布斯的目的是把人们评价产品的方式拉回原点,就是我们的需求本身。其实,任何技术发展的路径常常是终点又回到了起点。

如果大家接受这种评价方式,对于竞争者来说,大家就回到了事情的原点。就是针对目前的应用或潜在的应用来说,各家能否提出更直觉,更便捷,更实用的产品。就像游戏机的竞争环境一样,当产品关注到最后体验的时候,这些产品生态其实都是封闭的。

因为Android复制的是当年Windows的模式:统一的操作系统+一拥而上的硬件制造商。

对于Android体系下的产品,大家比较的参数主要是硬件。因为操作系统都是一样的。显然苹果不想这样去和Android产品竞争。

即便如此,相对于某个特殊应用,例如视频播放性能,可以跨平台测试,但一旦实现的基本的性能指标,多余的对体验是没有帮助的,例如720P播放,30帧对比60帧的播放能力虽然低很多,但对于使用体验来说,毫无帮助。用户不能从这种提升中直接受益。这就是所谓的产品直觉。但一个划动操作的流畅度则会完全改变用户对产品的印象。定点操作的准确度也是如此。这还是可以比较的,更深入的是,操作模式的改变,新的操作模式是否更直觉,更容易理解,不需要复杂的产品说明,直接上手就能操作。可以说苹果在这方面积累了更多的经验。相对于其他公司来说,苹果是把“人机操作指南”作为圣经来执行。而同样的指南不论微软还是其他公司都没有这样完整和详细的纲领指导。

如果人们接受“操作的直觉性”这个衡量指标,则苹果就可以把自己多年的积累换成价值观。

以前有句老生常谈:“领先的企业制定标准”。其实最领先的企业是建立新的价值观。例如时尚奢侈品,名牌服装,瑞士钟表,钻石,包括国家形象,乃至互联网本身,更多需要输出的就是价值观,或者说是格调,文化。

操作直觉是很难用一些参数来衡量的,其实就是个调调。很主观但又很现实的东西。放下既有的观念,一比较就显现。最好的方式,是把产品扔给孩子,也不进行指导,看看他们会不会很快上手。在这一点上,苹果当然是绝对的优势。但反过来看,提倡这种设计理念,实在对消费者没有任何坏处。

不过在人类的学习模型中,复杂的概念性进入,也就是陡峭的学习曲线,可以让用户更深刻的理解操作,并很难放弃。平滑的学习曲线,则不容易形成新的操作习惯。这也说明了很多Windows用户转向于Mac的困境。其实问题不在于Mac是否好用,而是用户发现以前在Windows下面学习的概念和技术,无法使用到Mac中,这让很多人产生挫折感。所以习惯或陡峭的学习曲线可以培养用户的忠诚度。

因此,直觉操作和培养型操作是系统设计的两个极端,后者我们常常讥讽为“工程师作品”。但理念还是有一个区分的,前者是关注于我想用什么,什么更适合我。后者是这个东西一旦学会非常好用,你可以用它做很多事情。

因此会出现两种产品,一种是多功能需要用多个方便的产品实现。一种是一个产品实现更多的功能。

在计算机硬件成本很高的时代,我们倾向于用软件把一台计算机武装成变形金刚。

但如果一旦硬件成本不高,我们则倾向于使用更多方便使用的产品。我们可能不会吝啬于用一台(单手)智能手机+(双手)平板电脑+(膝上)笔记本+(桌面)台式机,来构筑我们的使用环境。因为每个产品有自己的使用特性和方便之处。我们不再希望笔记本可以充当电话,平板和台式机。但同样也不会希望平板电脑可以取代笔记本,台式机和手机。就像很多PS,xbox和Wii的用户一样,他们不太认为在PC上玩游戏是一种很好的体验。

所以直觉设计和体验是高度相关的。

因此,平板电脑并不是笔记本的替代品。早期WinCE手机用户指责其他手机不能兼容Windows其实是可笑的想法,智能手机并不是缩小的Windows.这不是尺度的问题。所以当年Windows Tablet希望通过一支笔来实现平面操作的指针操作之间的转换,被证明是一个彻底的失败。不是笔不好,而是平板操作可以利用手势,笔不能。所以从操作的革新性上看,没有跨越性的直觉操作创造,用户不会接受新的产品模式,除非这个产品价格太过低廉。对于iPad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开始人们认为这只是一个放大的iPhone.但深入之后会发现,手势操作与尺度之间也有关联,不同尺度下的手势使用是不同的。例如在iPhone下可以利用晃动手机实现后悔或Reset,很酷,但用iPad做这件事就很变态。而对于浏览网页和读书来说,iPhone就是个灾难。因为你在那么小的屏幕上无法精确点击链接。

视网膜屏幕对于iPhone来说是必须,但对iPad来说,则是奢华。这涉及到一个秘密,你自己可以测试一下,对于4“的屏幕来说,接近看,有效视觉范围没有缩小,也就是说,当你把屏幕放在离眼睛15公分的时候,你依然能够看到全屏,但同样15公分的距离,你不会看到iPad的全屏。这就像使用放大镜的原理,如果局部放大没有足够的意义,你不会使用放大镜。iPhone是可以经常贴近来看,并通过贴近这个操作,来实现放大镜的功能,那么这个时候,视网膜技术就起到了贴近放大这样一个功能,反之在iPad上则是一个不十分必要的功能。但可以作为一种噱头或更高级体验的追求,但不是一种必须。

到了这里,我们就知道,很多推测iPad会在2代实现视网膜的人,实际上走入了硬件误区而不是体验或直觉为上的设计理念。

那些跟风而上的类视网膜设计的手机,也没有理解苹果采用的理念。当然也就只能是跟风者(Copycats)。

苹果提出后PC时代,是对我们既有设计观念的一次挑战,但这不是简单的商业策略,是转移视线或固化优势。

做为一个伟大的企业,他们必然是思想者,思想者从不自私,他告诉你所有他的秘密,但你不见得就会接受,这是上帝给人类开的最大玩笑。

附带说说对iPad2的隐忧

解读“后PC时代”

这一次苹果在iPad2中采用了新的增强CPU-A5,双核并大幅提升图形计算能力接近九倍。而整体尺寸明显缩小,厚度缩小近三分之一。而电池续航能力同上一代相同。

在这样狭小的空间内,不仅提升计算能力,还要降低尺度,的确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虽然以往的苹果产品没有出现大的纰漏,即使有屏幕或其他设备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软件解决,没有太多硬伤,但此次产品真的有些许的担忧:

1、改进的电池是否能具备持久性,实际使用中,一代的电池在半年后,基本上只能达到原来的80%或更低。

2、发热量是否正常。

3、新配备的折叠保护套,并不是一代的全面保护,其实一代压边设计的原装保护套可以让iPad抗摔能力很强,而二代本身就薄,这样在摔到地面的时候,挠曲变形更厉害,玻璃面很容易破碎。

这一切担忧,可能需要等到机器大规模拿到手才能揭晓。作为个人提示:最好在上市三个月后购买。

iPad2是重要的工程节点

在众多山寨围攻下苹果,iPad2让那些关心硬件的用户也减少了选择的范围。在所有目前的平板产品中,iPad性价比最好。

至于在iPhone使用的视网膜技术,对于iPad只是增加成本,降低产能,而对应用体验的提升则微乎其微。则如此多产品围攻的局面下,保持产品核心竞争力是最紧要的。

而这次发布会最大的看点是两个重要的应用:GarageBand和iMovie.这对苹果来说则完成了一次涅槃。现在原来Mac下的核心应用都有了iPad版本,iLife,iWork, 除了iPhoto的图片编辑功能。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GarageBand是其它平台难以企及的高水准应用,视频编辑不论Android还是W7都不可能短期推出和iMovie匹敌的应用。

苹果的产品自身一般不会区分软件硬件, 而更多视为一个应用体。此举无疑强化了在音乐和视频应用市场的优势。如果说iWork与Office相比还有距离,多媒体则完全是苹果的强项。

本人以为平板上的GB比Mac下更好用,尤其是软Midi键盘、吉它和鼓,如果将来GB提供软乐器无线输入输出,也就是无线Midi协议,GB就可以发展成强大的便携调音台。和音乐应用整合节点。而目前很多优秀的iPad乐器也可以集成使用,就象GameCenter, 这会让iPad更加绚丽。相信这一天不会很久。

这两项应用都可以发展出巨大的插件和设备外围市场。

现在可以这么讲,苹果己经接近完成将自身应用软件优势在所有可能设备的全面部署,随着Lion的发布,将会把这些应用优势进行一次大融合。这也许就是帮主说的后PC时代。

来源:李天白投稿,原文链接

百度和360推出压缩软件

据报道,百度将于3月8日发布首款解压缩软件百度压缩软件(简称:百压),这是百度在客户端领域的又一次布局。作为中国互联网搜索市场的大佬,百度已于2010年开始尝试涉足客户端软件,百度输入法,百度影音等客户端软件相继推出,这次百压的发布或将引来解压缩软件领域的一场新的竞争。

据官方网站信息显示,百度压缩正式发布日期为2011年3月8日。百度宣称百压是公开源代码的一款永久免费的压缩软件,用户可以在到百压官网下载源代码。不过一些第三方网站已经有“百压”安装程序可供下载使用。

我在第一时间安装了“百压”,发现百压的界面和Winrar非常像,图标名称、菜单栏都基本一致,有网友称百压基于免费开源的酷压解压缩软件(CoolRAR)源码二次开发而来。

WinRAR界面

WinRAR界面

 百压界面

百压界面

 

继百度压缩软件(百压)曝光后,奇虎360也推出压缩软件:360压缩,360压缩除了提及速度优势以外,还强调了安全性,内嵌木马扫描功能,目前用户可以直接下载安装使用。

我安装完“360压缩”后,发现其界面比Winrar来说相对简单,多了一个木马扫描按钮引人注目,其默认使用ZIP压缩文件,也支持RAR文件。

360压缩界面

360压缩界面

对于目前常用压缩软件的解压缩速度,我这里进行了一个实测,测试百压、360压、7Zip,WinRAR的解压缩速度,测试文件,一个包含477个文件,容量为2.25G的RAR文件,解压速度测试结果:360压缩:2分04秒;百压:2分03秒;7Zip:2分03秒;WinRAR:1分40秒。测试结果表明WinRAR对于RAR文件的解压速度更快一些。因为百压、360压、7Zip对于RAR文件的解压速度非常接近,因此我推测这些压缩软件使用的是类似的开源组件开发。

压缩工具属必备软件,目标用户群几乎包含大部分上网用户,各大网站争先推出压缩软件抢占客户端,可见用户电脑客户端的重要性,占领桌面,以便增加软件的覆盖率。做为一个压缩软件,百度和360推出的压缩软件并没有什么创新之举,国外普遍使用ZIP格式压缩,极少使用RAR格式,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RAR格式的文件在中国极为流行,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中国用户使用RAR软件基本上是破解版,官方的WinRAR虽然市场份额大,但基本没赚到钱,并且没能形成紧密用户链,现在几个网站看上了RAR压缩软件这块市场,免费推出RAR压缩软件,这就使得WinRAR变成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由于免费版WinRAR会不断弹窗提示,用户体验不佳,破解版WinRAR正规网站又不太可能提供,因此,正规的下载站极有可能推荐用户安装一个免费版的压缩软件来替代WinRAR,而百度和360均有海量的用户,因此,如果WinRAR再不改变目前的销售模式,继续收费的话,其市场份额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被瓜分一光。

谷歌发布日本震后卫星地图

据谷歌地理博客报道,在日本发生毁灭性大地震和海啸之后,谷歌地图迅速从其卫星地图供应商处获得了大量最新的日本震后卫星地图数据,并将这些图像对外发布,以期望能帮助日本的救灾工作。

用户可以通过几种方法查看由GeoEye(地理眼)卫星提供的图像,一种方法是下载这个地标文件,然后在Google Earth软件里打开查看,如果用户没有安装Google Earth,也可以直接从这个地址打开Google Maps查看,或者直接访问这个Google相册里查看图像。卫星图片显示日本多个地区都遭受了地震和海啸的毁灭性破坏。

Google希望提供的这些卫星地图能够帮助日本的救灾工作,也希望这些卫星地图能够产生应有的价值。

谷歌发布日本震后卫星地图

除此之外,Google还专门创建了一个页面帮助日本人民寻找可能被困在海啸中的亲朋好友。该寻人服务可供人们发布寻人启事或提供线索,目前提供了英语日语两个版本。Google还创建了在线危机响应中心,提供地震地图、最新消息、预警中心链接、灾难公告板等信息。

2008年的中国汶川地震时,谷歌也向中国提供了高清晰度的卫星地图。

解决Dropbox无法实时更新的问题

本文背景是,中国到dropbox的http连接会被重置,但是https连接不受影响。如果背景改变了,则本文失效。本文主题是让dropbox客户端的http请求经socks代理访问dropbox服务器,而https请求不经代理直接访问,用这种方法来解决Dropbox客户端目前无法实时更新的问题。

现象:在国内的多个电脑客户端使用同一个Dropbox帐号登录,实现协同办公等操作,但是一台电脑更新文件后,无法实时同步到其他电脑客户端。而在国外的网络环境没有这种现象。

原因:目前在国内,dropbox被关键字屏蔽(Wildcard: .dropbox.com),但是客户端还能正常使用,因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使用的是https加密传输。但只有一处是没有使用https的,就是 stork47.dropbox.com(笔者是这个地址,其他地方可能不一样)。这个服务器负责将服务器端(或其他客户端)发生的文件更新通知到其他客户端(笔者猜的,但应该差不多),然后其他客户端才会发起https请求去和服务器同步这些文件。实际中,是客户端每60秒向 stork47.dropbox.com查询一次,看是否有文件需要更新。因为该请求没有使用https连接,导致连接一直被RESET,所以某台客户端的更新无法实时反映到其他客户端。

因为一般人可能没有这个需求,所以没多少人关注这个课题。像我以前也只是在家里和公司同步一些文件而已,没有实时更新的必要。有强烈需求的人,就设置让客户端全程走代理,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缺点是文件的更新速度受代理服务器速度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没有直接连接的速度快。还有一部分人当需要更新时,直接重启客户端(甚至为此写了个脚本),因为客户端只在启动时才使用https连接检查更新,这样做的缺点显而易见。

解决Dropbox无法实时更新的问题

解决方法:最近用privoxy,发现它可以做到分流http和https,于是试验了一下,果然可以分流dropbox的客户端请求了。就是前面说的,让http 请求走代理,而https请求不走。这样即满足了实时更新的需求,又兼顾了更新速度,可谓智能代理了。privoxy还有不少替代方案笔者没有试过的,比如polipo之类。以下是操作步骤。

1,需要准备的东西:dropbox客户端、代理软件、privoxy。该方案应该与平台无关,但是笔者只在windows 7下试验过。

2,打开privoxy的配置文件config.txt,在最后面添加这几行:

#   for dropbox: http --> SOCKS Proxy(19841), https --> direct
 forward-socks5   .dropbox.com             127.0.0.1:19841 .
 forward          .dropbox.com:443         .

注意将19841修改为你自己的代理软件的端口。如果你的代理软件不是socks类型的,那么就不是加上面的几行,而是加这几行:

#   for dropbox: http --> HTTP Proxy(19842), https --> direct
 forward          .dropbox.com             127.0.0.1:19842
 forward          .dropbox.com:443         .

注意好多地方有半角的.号,不要弄丢了。

3,启动privoxy,将dropbox的代理设置为HTTP 127.0.0.1:8118,就OK了。

如果有疑问可以留言讨论,如果有关于软件的其他用法的问题请另行google。

来源:读者投稿,原文链接

读者投稿:《记念谷歌君》

今天是谷歌退出中国一周年,一年前的今天,谷歌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律官大卫.德拉蒙德公开发表声明,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搜索服务的“过滤审查”,并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整整一年过去了,心情依旧非常沉重,唯长歌当哭可抒怀。

(一)

中华民国九十九年三月二十三日,就是谷歌退出中国大陆并转入中国香港的那一天,我独在墙外徘徊,遇见博友们,前来问我道,“先生可为谷歌写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他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点罢,毕竟他是家优秀的公司,毕竟你是个有良知的中国人!”

谷歌的优秀我是知道的。从一个Stanford课题到一个股价近1000美元的公司。他卓越的服务却不向低端用户收费,他庞大的搜索结果却坚信不人工干预结果。Don't be evil(不作恶)是他们的口号。单凭这些,我是可以写点东西罢。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自己上的不是互联网而只是局域网。数十家卓越的国际网站无法登陆。Youtube,Facebook, Twitter, Blogger,Foursquare,Dropbox……这些都是这个网络上的顶级服务商,在中国都上不了!哪里还有什么言语,唯长歌当哭以抒怀!可是,他离开的消息没过多久,就有流言,说他是被“海外敌对势力”利用。这犹使我悲愤,觉得做一个说假话的人是可耻的。一个讥讽受伤心灵的人,定将受到这个社会的耻笑,哪怕不是在当时!他只会暂时的使人们沉默,或许他忘了,一个总沉默的人爆发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足以惊骇世俗!

(二)

但是,我确实有话要说。记得中考前一天晚上,即将入睡的我听到《焦点访谈》中谈涉谷歌“涉黄”问题,我简直呆滞了!我觉得事情并非如电视所说那么简单,但也许的确是那么简单。谷歌是不进行人工干预结果的,正因如此,一些所谓的“正义”利用了这一点,后来通过Google Trends分析,许多色情词语都是来自北京用户大量搜索而刷出来的。北京用户?难道是他?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没错,就是他!

这件事平息后,李开复老师退出了谷歌(但并不是因为这个件事)。2010年1月,谷歌宣布不愿意继续审查搜索结果,打算关闭谷歌中国,直到三月的正式退出。一切都显得太突然,可又让人觉得这是一切都是注定的。

(三)

谷歌,的确走了。愚人节那天,几个朋友互相编着谷歌回来的消息,可事已至此,挽留又何苦呢?谷歌就像你的恋人,你的家长反对你们交往,于是她的家长把她从大陆搬到香港了。你只好咫尺天涯,隔着浅浅的海峡望着她,纵使你有港澳通行证,你只能去看她,却接不回她!忘了吧……

四月初,我去了她在香港的新家。一样的装潢,相同的布局,就是门牌号由cn换成了hk,我问了她是否安好,她说这里有点不稳定。家很小,来访的人很多,我也没再问。我说我要回去了,认识你这么长时间了,送我根胡萝卜吧!她马上把我推出门外,无论我再敲门,门始终不开,我心痛不己,呆呆看到这么几个字:“链接被重置!”

谷歌无法访问

后来才知道,上述词语中有我家长的姓氏!她有她的苦衷!我又何须强求呢?

(四)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谷歌退出呢?直到在学校做病句练习的时候,我才晓得所谓的“谈判”,谷歌没有权力坐在一个对等的谈判桌前,一切的一切都是强制性的。作为一个外企,服从是必须的。可谷歌却坚持用户至上的原则,与我国政府间的协定产生了冲突。最终谷歌选择了用户。但后果也是严重的。他只好转到一个相对太平的地方——香港。搜索引擎是无罪的,造成这一切的都是人们偏见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再深究起来则是中外文化的差别造成的,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不同。

(五)

反观整个互联网业,谷歌的退出对于许多公司来说的确是件好事。百度当天的股价也是一度爆涨。其他门户网站的搜索也雨后春笋般鹤起!以前还有谷歌来维持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但时过境迁,如今的中国互联网没有谷歌这个公敌。反而有些不平静,总觉得每天不搞出点关键词,域名挟持,Http头污染,就不像在中国上网。

一个民族的复兴是靠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安宁有序的社会氛围。谷歌的离开决不是偶然,他是一类跨国公司都可能面临的问题。如果每家跨国公司都在我国昙花一现,那如何造就一个更广的中国?

我们国家应该成为一个开明的国度,自由、和谐的国家。吸纳更广的声音,包容更新的事物。让意识形态的偏见离我们而去!鸦片战争已经告诉我们,闭关锁国的代价是严重的,只有让枪、炮去炸开国门!现代不也亦如此?

(六)

韩寒说:“你更开放的媒体更多的声音,这个历史的潮流是不能阻挡的,任何阻挡这个历史潮流的,在若干年以后,都会被别人所耻笑,所以好走吧。”

我把耳朵静静地贴在这广褒的中华大地上,悄悄地,不作任何声响,我已听不到播种与期待之歌,亦听不到收获与欢愉之歌……

再见吧!

我的朋友,

谷歌!

来源:卓非博客投稿,原文链接

百度文库盗版问题的孰是孰非

3月24日晚间,由作家代表、出版界代表组成的“出版界反百度侵权同盟”与百度就文库“盗版”问题的谈判宣布破裂,百度在谈判中坚称自己只是平台,并否认一切侵权行为,拒绝作家代表提出的所有要求,双方未达成任何结果。

随后,万榕书业总经理路金波在其博客中发表《3.24谈判破裂六代表告百度书》,内容涉及百度文库“侵权”事实、逻辑、法律与解决之道,韩寒也在博客上发表文章《为了食油,声讨百度》,对百度所谓的免费和共享进行了抨击,王小峰在博客上发布的文章《李彦宏:我爸是李刚》则令人捧腹。

之后,百度的公关也以网友的名义发布了很多篇公关稿,大体意思就是,百度文库是网民自由贡献,网民和读者是支持百度文库,等等。

百度文库盗版问题的孰是孰非

电子书和网络视频的对比

百度文库的侵权事实是存在的,法律也应该坚决维护作家和出版人权益,打出“网民支持”这张牌也无法改变整个事情的是非。百度和作家们谈判这件事,网友支持谁是个无关紧要的事情,人的天性就是趋利避害,百度能够让其得到实惠,网友就支持它,即使这事情本身是违法的也不管。

如果国家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法律,删除百度文库的所有侵权文档,百度文库对于网友上传的文档进行更严格的版权审核,实施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早先视频网站删除美剧的事情就证明版权审核不是一件难事。

我们知道,早先很多用户都有在各大视频网站(土豆、优酷、迅雷等)看美剧的习惯,即使这些美剧是侵权的,很多人以为,自己可以一辈子免费看美剧,就算其中一个网站停了美剧,其他网站也有,大网站没有,小网站也有。但最终的结果是,一旦大网站将美剧撤下,所有网站的美剧都一夜间消失了,网民们发现没有一个网站提供美剧的播放,小网站也没有,原因很简单,大网站都不敢放的东西,小网站敢放?

电子书的运营特点

电子书的版权和在线视频有一定的类似,也有很多不同,视频网站本身的流量成本很高,用户看几个小时的美剧所带来的广告收入根本无法拟补流量上的支出,因此视频网站巴不得赶快放弃这块业务。

相对于在线视频来说,电子书的运营成本极低(主要指带宽流量),因此获得的利润相对较高,虽然电子书也会侵权,但百度作为一家商业公司,肯定会权衡其中的风险和收益,在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行政措施执行之前,较难让网站停止这项业务。

作家们提出的解决方法是,要求百度文库人工审核网友上传的文学作品(实际上百度文库一直都在审核网友上传,但目前只是审核“有害信息”和“违法信息”等),如果该作品疑似版权作品,则要求网友需提供明确证据,证明自己拥有该作品的版权才能发布作品。

而现在百度做的正好相反,完全不限制网友上传版权作品,而一旦著作权人找上门来,百度要人为增加著作权人的举证责任,要求著作权人给出各种各样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拥有版权,然后才进行删除,这种钻法律漏洞,颠倒黑白的做法当然会引起作家们的反感和厌恶。要想彻底防范百度钻法律这个漏洞,有关部门需要明确相关版权范畴,对这种侵权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相信这对国内互联网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挑战还是机遇

未来如果百度文库、豆丁等网站删除了所有侵权的图书,对这些网站应该也不会有太大影响,现在土豆、优酷这些网站没了美剧也是一样有吸引力。小网站运营电子书也不会成什么气候,只要政策禁止的内容小网站通常都没有能力去运营。而删除盗版侵权书籍后,百度的形象还会有所改善,对于版权方面的风险也会降低,这对百度是个机会而不是一个挑战。对于百度文库等网站的最大影响可能是人力成本的上升,要审核人员识别“有害信息”尚且出现差错,版权文档就更不用说了,百度只有依靠技术能力,通过技术手段自动对于版权文档进行处理,这种功能的技术实现应该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虽然打击侵权电子书很难,但如果能够成功,对于互联网的版权领域会有不少正面积极的影响,或许,未来中国的亚马逊就会从此而诞生。

补充:如何对付百度文库的侵权

对于中国作家如何对付百度文库的侵权,宋石男想出一个办法,对付百度的招数是,去百度上市所在地美国起诉他,花100多美金买一股百度,然后就在美国起诉百度,只要证明百度的收入和侵权行为息息相关,然后他面临的诉讼可能导致收入减少,一百个甚至一千个你这么干,百度的股价想不垮都难。一旦股价下跌,美国的投资者会兴致勃勃地和各位一起起诉,而美国是允许集体诉讼的,这势必会造成百度股价进一步悲惨波动。

Google玩穿越了

四月一日,Google首页隆重推出“穿越搜索”功能。在这个搜索里,谷歌可以带用户穿越时空,抵达你最想抵达的时间、地点,用身临其境的方式感知你想感知的一切。

谷歌如何实现穿越搜索?

从原理上讲,穿越搜索就是利用搜索引擎内置的引力场扭曲功能,在关键词超时空渗透技术的基础上,将搜索者的全身电磁表征分解后,降频发送到目标时空重新组合匹配,以实现搜索者思维的跨时空穿越并获取目标时空信息的新一代搜索技术。

一个你不知道的秘密:为了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产生的网页编成索引,提供准确、快速的搜索服务,事实上,今天地球上每一个现代搜索引擎都拥有超时空穿越的能力。为了不引起社会舆论的过分关注,搜索引擎专家们一直以来都善意地向公众隐瞒了这个事实。

当然,搜索引擎本身拥有超时空穿越能力,不代表搜索引擎可以将搜索者传送到另一个时空位置。为了实现这一点,还需要利用谷歌最新研发并获得火星900916号专利许可的引力场神经网络置换技术。这一技术可以将人体反映感知和思维的全部电磁特征分解后在引力场扭曲视界中无损耗传递并重新组合。

简单地说,谷歌穿越搜索就是为穿越者在时空的另一头建立了一个100%等同的思维克隆体镜像并保持跨时空的实时信息传递。

Google也玩穿越了

去年的今天,谷歌曾推出“动物语言翻译”计划。

穿越搜索搜索地址:http://www.google.cn/intl/zh-CN/landing/teleport/

知乎的缘与劫

使用知乎大约有一个星期了,在里面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认识了很多朋友,总的来说,很喜欢这个东西,分享自己懂的,学习自己不懂的,接收更多元的思想。作为知乎的6131号用户,对知乎有一些自己的思考,遂成此文。

一:

众所周知,Quora是社会化问答的先驱,同样也是知乎的师傅。相对于百度问答,新浪爱问等等一些问答网站,知乎能够提供完善的,详细的,多元化的问题解答过程,当你在这种传统的问答网站中得不到你所需要的内容的时候,当你发现给你回答问题的人们内容都是一样的时候,当你发现他们都所问非所答的时候,那你就可以考虑去知乎试试看。这就是知乎的优势,也是它诞生的原因。

知乎有着相对大量的优质内容以及优质用户,这是其他的问答网站所不能比拟的。当人们渴望得到更多的优质内容,希望将自己的问题有人能够用分析+解答的方式帮助自己解决。没有积分等等这些功利化的激励介入,使得人们能够专注在解决问题上。自己回答的问题被自己关注的行业牛人赞同的成就感,被提问者感谢时的满足感鼓舞着继续回答问题。当你提供的答案有着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见解以及更全面的思考,你还会有机会被某些你曾经只能45度仰望着的大佬们关注。当你通过知乎得到更多的社会化关系后还可能影响到你未来的职业生涯……

等等以上这所有的特征,导致了知乎一诞生就造成了一码难求的境地,跟点点一样,知乎一诞生就吸引了一大批的互联网从业者+IT从业者,这样的优势就是你的产品哪里出了问题,能够迅速的被挖掘出来,并且得以修正。

知乎

二:

1:问题和回答质量

关于这个话题在知乎有所讨论,问题是如何降低回答问题的门槛。简单的说就是在知乎回答问题很有鸭梨,一定要完善,系统,分析结论一个都不能少,导致很多时间相对较少,相对对问题看法不是很深的用户不好意思去回答,我就有时回答了某个问题,看来看去觉得这个回答不行,索性就删掉了。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没有任何的惩罚机制,没有任何的奖励机制,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回答并不是很全面了完善的时候,他居然会主动删掉自己的回答,这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于自己不是很了解的领域,就不去回答,通过邀请其他专业的人士帮助回答此问题。要知道这一切都是没有任何奖励的,这样真正体现了人性善良的一面,由此,维持高门槛变成了一件必须的事情。帮助别人成了意见很严肃的事情,对于某些嘻嘻哈哈的问题直接"没有帮助"掉。给提问者一个干净的解决过程。这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事情。来知乎提的问题都是很难解决的问题,或者说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分析才能解决的问题,一般非知乎性质的问答网站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样知乎才显得更有价值。专业的回答+专业的问题=专业的网站。

但是需要面对的就是用户活跃度的问题。很有可能变成了80%的人提问题,20%的人解决问题,还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提问题也变成了一件很有鸭梨的事情,连问题也没人提了。这是知乎团队的第一劫。

2:用户质量

当初满世界求邀请码的时候,很多人说,别急,等着开放的时候再去也来得及。但是笔者不这么想,我喜欢看着一个产品成长,这样能学到很多东西,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自己的建议,这样也可以帮助到一个小团队的成长,这是笔者很喜欢做的事情。还有一方面就是怀疑知乎到底会不会开放。以个人的观点来说,如果笔者是周源,则不会选择开放知乎,会尝试去努力完善邀请机制,由用户本身带进来人。这就跟招聘一样,一流人招一流人,二流人招三流人,将整个产品的用户选择权交给用户。让他们去选择自己想要带进来的人。这样带来的效果要远大于开放注册带来的用户。创业初期的成员要以一当十,初期的用户也要以一当十。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产品的发展。

代价则是用户数的增长会相对比较慢。牺牲用户换质量,还是牺牲质量换用户。这是知乎团队的第二劫。

3:运营

当回答激情从现在的阶段下滑了之后,怎么办?激励问题。

当用户人数越来越多了之后,信息质量如何保证?内容问题。

当某些用户并没有太多的恶意行为,只是一味的索取,不顾其他人的感受,这个时候怎么办?用户教育问题。

对于一个内容社区,运营是知乎第三劫。

4:盈利

现在谈未来似乎有些早。对于从哪个方面盈利是一个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按照笔者的逻辑和思路,全面走高端路线,那这种情况是各大猎头公司所喜欢的。招聘也就是一个必须的东西了,通过招聘可以表现出优质用户的价值,同时激励其他用户的问答质量,这种激励方式远远优于积分勋章之类的东西。一个内容社区的招聘优势以及吸引力远远高于传统SNS。换个词,秒杀?

如何在不伤害社区用户的前提下诞生有竞争力的盈利模式,是知乎的第四劫。

以上是笔者对知乎这个新生儿的一些琐碎思考。

来源:读者投稿,作者:soso,原文链接

谷歌地图揭秘本拉登藏身豪宅

2011年5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宣布,“基地”组织头号领导人奥萨马·本·拉登已在一次突袭行动中被美军击毙,美国方面已对本·拉登的尸体进行过DNA检测并确认了身份。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本·拉登遭击毙的住所为一座3层建筑,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的阿伯塔巴德镇,在首都伊斯兰堡以北大约60公里。

很难想象一直以苦行形象示人的拉登会藏身在这座城市一座价值100万美元的三层楼豪宅里,而且居然位于距离巴基斯坦军队一座陆军军官学校只有1.3公里,本·拉登和他最年轻的妻子、一个儿子、两个兄弟、还有一队忠诚的随从隐居在此。

之后,美国国防部公布了拉登藏身的这座院落的卫星图片和结构示意图。

本·拉登藏身的住所院落如同一座堡垒。外墙高3.6米至5.5米,安装铁丝网。进入院落需经过两道安全门。院落内建有墙体,将院落分隔为几个部分。面向街道的墙体窗户少,路人难以观察房屋内的动静。

使用谷歌地图,可以很快找到这座建筑物的卫星地图,其坐标是:北纬 34°10'9.58", 东经 73°14'33.16",安装Google Earth软件的用户可以点这里下载KML地标文件,没有安装的也可以点这里在线浏览其卫星地图。

拉登此次藏身失败并遇袭身亡,其最大的问题在于不会隐蔽,不应该住在这种三层建筑物中,而应该所有生活起居都在地下或者丛林中,严禁在没有掩饰物的地面上活动,这样就不会被美军的卫星发现并拍摄到其照片,最终形成定点清除的局面。

本·拉登藏身处曝光

本·拉登藏身处曝光

美军公布的拉登所藏身豪宅结构图

美军公布的拉登所藏身豪宅结构图

拉登被击毙时所藏身的三层豪宅卫星地图

拉登被击毙时所藏身的三层豪宅卫星地图

拉登被击毙时所藏身的三层豪宅卫星地图

拉登被击毙时所藏身的三层豪宅卫星地图

 

 

美国广报公司公布拉登被击毙寓所内视频

Quora的创新,知乎的土壤,社会化问答的难题

身为知乎用户,看到“百度新知”即将上线的消息,不免感慨,该来的终于来了,来得还挺快。下面聊聊Quora-like类的社会化问答网站。

Quora的创新

Quora(Quora.com)并非“社会化问答”鼻祖,但它利用产品创新,改写了行业标准。

Quora的创新方式很“八卦”,它借鉴了不同网站的特色功能。比如用Twitter形式的Follow,来关注某用户、跟踪某话题;比如类似Twitter的time line,主动推送信息;比如提供类似wiki的众包功能,用户共同编辑,改善内容质量;还有digg风格的顶、踩,用户可以进一步改善内容质量。(借鉴一个不稀奇,借鉴一堆、并做到浑然天成,这就是水平)

Quora最重要的创新不在于产品,而是运营。

社会化问答网站,本质上是以问答为主线的垂直社区。怎么成功运营一个社区?Quora的主要策略是邀请制、实名制。Quora初期邀请了大量硅谷精英和名人入驻,这些高端人士创造了高质量内容,又塑造了Quora的社区氛围,还免费帮Quora进行了大量口碑推广。实名制则更有魅力,向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直接发问,和业界大牛一起回答问题,谁能抵挡这种诱惑?谁又愿意在这样的气氛下胡乱回答问题?

凭借产品和运营两方面的创新,Quora不但超越yahoo answer等传统问答网站,并以较小用户群、流量,保持了与Stack Exchange、Formsping等社会化问答网站的竞争优势。产品尚未上线,估值即高达8000万美元。

2011年,知乎(Zhihu.com)复制了Quora的产品和运营思路,把社会化问答带入了中国。

Quora的创新,知乎的土壤,社会化问答的难题

知乎的土壤

在产品层面,知乎对Quora的产品形态做了少量改进,尤其是用户体验方面。比如近一次改版,知乎推出了更有效的通知功能,取消了不合国情的“答案总结”,等等。Quora-like产品的逻辑和形态并不复杂,易于复制,用户体验的提升,虽能减少用户流失,却不足以形成竞争力。

在运营角度上,知乎很聪明地复制了Quora的运营策略,无论是邀请制获取优质用户,还是善用李开复、keso等名嘴的学识与见地,知乎在短短几个月内,创造了一个具备高素质用户、高质量内容的社区环境。按照我的理解,运营角度上的这两“高”,就是知乎的核心竞争力。

知乎目前的优势人群是IT人士,特别是互联网圈内人士。如果一个问答社区的竞争壁垒,同时也是自己发展的天花板,那么如何继续发展-方法之一是纵向发展,即降低门槛、引入更多用户。如果降低门槛,如何帮助用户忍受内容和用户质量的下降?如何区隔用户,知乎青年、豆瓣青年、小镇青年能在知乎社区里共存么?产品设计师、发型设计师、建筑设计师们,怎么在知乎里聊同一个“设计”话题?

纵向发展最残酷的问题是:在中国互联网大环境里,有没有支持知乎成长和壮大的土壤?

在蛋糕上切下一块,取决与蛋糕有多大、你切的角有多大。Quora的选择是选最大的蛋糕、切下较小的一角,即在全球范围内,运营一个相对垂直的社区,从全球用户的巨大基数中,吸引50万活跃用户,支撑起一个问答社区(2011年1月数据)。那么知乎的选择呢?百度、腾讯等巨头进入市场后,他们能留下多少蛋糕?知乎运营的两“高”策略,又能为知乎切下蛋糕多大的一角?

换一个思路,知乎可以横向发展么?去其他垂直领域发展新社区,争夺其他的蛋糕?

答案是肯定的,无论巨头多霸道,外面总有足够多的细分市场。知乎有机会派生出不同领域的知乎。

开发、开源、开放?

横向发展的道路上,知乎必须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去面对资源缺乏、经验不足带来的新问题:如果发展其他垂直领域,如何借助行业资源来发展高素质用户,如何利用行业经验来积累高素质内容?知乎的经验,可以复制出一个汽车问答社区、一个医药问答社区么?……

假如我有运营资源,希望建设一个社会化问答社区,我需要找知乎合作吗?从成本上考虑,我更好的选择,八成是自己建一个问答网站。

自建社会化问答社区的方式有很多。有人选择了自行开发,比如“车问”(chewen.com),人人旗下的汽车问答网站。有人在主产品里嵌入问答功能,比如商务社交网站“经纬网”(jingwei.com)。

有人更进了一步,非但自建社会化问答社区,并且将源代码全部开源,这就是“者也”(zheye.org),由国内几位程序员自行开发和维护。者也源代码建立在稍冷门的Ruby on Rails和更冷门的MongoDB上,估计源代码使用者有限。如果某一天,开发者提供了Php+MySQL版本的“者也”,那么它很有潜力成为问答圈子里的UCenter Home.

假定我有用户、有内容,但没有开发能力,我能否租一个问答网站?目前市面上还没有社会化问答网站服务商,但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遥远。作为参考,我们可以学习互动百科旗下的“小百科”网站(baike.com)-在小百科平台上,用户非但可以申请自己的小百科网站,如果你有优质内容,小百科还将免费为你制作手机APP!手机APP哎,你一步就跨进SoLoMo的美好天地咯。

如果我有开发能力,但没用户、没内容,我可否在××开放平台上寄生一个社会化问答服务?比如我在新浪微博上运营一个“微问答”项目,以“真心话大冒险”、“关于我的5个问题”等话题为由头,吸引用户参与各种社会化问答?如果我的微问答不是无聊八卦,而是将话题围绕衣服、鞋子、化妆品、婚嫁服务——我能否将问答转化为导购,能否比知乎们更迅速地产生实际收益?

当社会化问答网站的进入门槛越来越低,追随知乎后来者们,需要说服自己:我如何建一个问答网站,自己开发、利用开源程序、寄生于开放平台?我以什么方式减少成本,快速切入市场?我到底有多快、到底能在巨头到来之前积累多少资源?

巨头的来临

然后,百度新知来了。

百度推出“新知”,其他巨头显然也会染指社会化问答。既然SNS成了标配,如无意外,问答将以标配的方式,嵌入各种合适不合适的社交产品、电子商务产品中。当蓝海变成红海、垂直市场变成缝隙市场时,社会化问答网站该如何发展?

百度新知上线的消息传当晚,知乎上出现新问题——“百度真的做‘知乎’了,你怎么看?”,一天之内,118个知乎用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答案中散发着热情和力量,我可以强烈地感觉到:巨头到来后的定位和方向,有些答案,就藏在知乎网站的回答里。

问答网站的实际意义,是积累知识、传承经验、将不同人的力量汇聚到一起。如果一个问答网站,能以社会化的方式,借助用户的知识和经验,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这可能是对社会化问答网站这一产品的最好肯定。

我还会继续使用知乎,我相信知乎的用户们,可以很好地交流以上的种种问题、发现各种可能的答案。

祝知乎们好运。

来源: 倪爽投稿,作者微博原文链接

WWDC2011:开发者还能做什么?

这次在旧金山举办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维持苹果一贯稳步改进的风格,但从中我们不觉有些不寒而栗。苹果在项目发展上,体现了独有的稳健和睿智。

革文件的命。文件是历史上我们最习惯的管理模式。而苹果现在把所有操作中的存储操作取消了。代之以类似Google Docs的版本管理和自动存储,可以说,这是Google伟大的发明,用过Docs的用户一般不必关注存储操作,但为了维持各个确定的版本,Google还是使用了存储这个动作,以便确认每个不同的确定版本。随着文档逐渐成为一种共享的东东,协作的节点,文档的存储操作确实是一个令人疑惑的操作,很少有人理解版本的意义,这很不直觉,因此苹果代替以类似Timemachine的展示方式来展现各个可以使用的历史版本,这是一个视觉化的操作,但直观本身就是革命。直观可以让用户关心文档的不同版本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粗陋的文件名。名称可以是我们管理各个版本的一个方法,但不是很直观的方法,同时时间长了,也变得莫名其妙。而AirDrop可以利用P2P在团队中快速分享文档,是一个很聪明的操作,iCloud则可以自动将最新版本分发到不同的苹果设备中,这样用户就不再关心文档本身的存储,而只是关注文档本身。苹果的云服务的目的是把所有的iOS设备和PC进行一次文件变革。变革后的文档,则仅仅就是一个连接的方式,不仅仅是共享,更多是一种生活和工作方式。而App的iCloud同步,则让你在任何设备上,都像在使用一个设备。例如你在办公室用Pages正在编辑一个文档,而回到家里,打开iPad上的Pages会自动接续到办公室的状态,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苹果

图片共享的价值也很高,你刚刚用iPhone拍摄的照片会自动放到你iMac上的iPhoto里面,这似乎只是一个开始,如果iCloud进一步提高其社会化功能,就是图片分享跟踪的功能,那么,你朋友那里刚刚拍摄的照片也会放到你的iPhone里面,估计这就是iCloud的下一个版本,我不相信苹果在看到Facebook蓬勃发展的时候,会忽视SNS的价值,而SNS才可能进一步巩固iOS的市场份额。(iOS现在是44%,这可是接近半壁江山)。

iMessenger也没有什么创新,就是kik的苹果版。这无疑让那些开发iOS上WebMessenger的开发者有些恼火。而这个产品似乎还有向twitter挑战的一味,因为群发和跟踪也在这个产品中集成了。我们不应该仅仅看到Twitter被高度集成到iOS里面,并且和通讯录进行整合,苹果从来不是那种利用自己产品完全取代别家产品的公司,它更关注用户的使用习惯,就像iChat虽然很出色,但没有赢得市场,但这一次似乎杠杆在偏向苹果,因为内部集成了Twitter,那么twitter的便利使用虽然是对iMessenger的冲击,但也是补充,用户会因为通讯录的一致性而逐渐忽视通讯方式本身。

因此,Lion,iOS5,iCloud构成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集成了办公,媒体管理,文件协同。各个设备之间不再相互依赖(例如需要PC的iTunes更新下载软件,同步文档),但又能协同使用。而这个生态系统可以被所有开发者使用,那么开发者则可以利用新的生态环境来部署自己的应用。

这次GameCenter还是不那么激动人心,游戏内部协同能力还很有限,这可能要等到下个版本。但可以看到,在新的生态系统中,苹果向协同设备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一步意味深远。

不要忽略那个iTunesMatch,这个25美元的服务,让你搜集的音乐,某种程度上合法化,同时享受了iCloud的服务,这对于用户和苹果是一种双赢,用户可以通过该服务减少自己的存储和管理节点,而音乐发行者则可以由于这一便利而分到盗版音乐的一杯羹。

而Lion的意义仅仅在于把苹果设备的使用体验逐步一致化,并拥有新的完整生态罢了。

来源:李天白投稿,原文链接

老板会因为你拼命写代码而感谢你吗?

程序员热衷于长时间地工作。我想说的是,你就承认吧,你的工作/老板并没有让你这样做,你自己要这样做而已。当然,我知道,也许并非所有程序员都喜欢长时间的编程。不过肯定的是,随着加班成为业内的普遍现象,至少一半的程序员必须喜欢加班,不是吗?

我早已听到以下这类借口。“不,不是那样的,我们只是喜欢炫酷的技术活,而且不想遗留未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加班是一件好事,它让我们变得出色!”

我认为,你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某个角度来说,你这样做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某个人”。无须质疑,他也许是个高尚的人,但你并不是他的奴隶。从其他角度来说,你有多少次加班,是为了解决问题,研究新技术,编码实现某些东西,以及在截止时间之前完成任务?但是,你在业务上是机智过人的程序开发者,你在帮助公司获得成功。公司管理者已经向你说明了公司的经济状况——必须这样做,公司依靠你。我想说的是,除非这个管理者现在就在你旁边,半夜2点还在陪你聊天,否则他的话将一文不值。

让我来讲述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说过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天才程序员的,姑且叫他John吧。

John是一个百万程序员当中才出现一个的超级明星。他理解和编写代码的能力高超,工作效率是其他任何人的20倍。有一天,公司拿到了一项短交期的大项目。客户提供了一本厚得让所有人沮丧的规格说明书。John出手相助,他把说明书带回家,此后三天没有人有关于他的消息。他回来上班的时候,样子十分憔悴,但他看懂了整本说明书并完成了项目的基本框架。除了一小部分不可能完成之外,说明书的其余部分,甚至连客户自己也不甚了解的需求,John也完成了。真让人吃惊!

当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时,感受颇深,我问了第一个问题“那john现在何处?”我朋友回答——“他死了,生活太艰难了!”或许用编程过劳死来形容更加合适。这个故事令人意外的是——John才30岁而已。

程序员从分享死亡竞赛故事来获得反常的快乐。甚至当我们带着厌恶的情绪去这样做的时候,这种厌恶也带着一丝得意,以此怂恿同事去做得“更好”。但这有点像那些穿着短裤的家伙,他们的短裤短到你都看得到他们的内裤;也有点像一些把抽烟当时尚的人,他们和他们的朋友觉得这很酷,其他人却觉得愚蠢。

使糟糕的情况更糟

我可以理解偶尔付出一些额外努力以及一两天加班到半夜的必要性。但是,当偶尔变成经常,当老板不再因为你的努力而经常感谢你,而是习以为常时,我们就遇到了麻烦。老板希望程序员经常加班,这不仅是你的悲哀,也是整个行业的。人类就像狗一样,非常容易受到正面和负面强化的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受到长年因过度加班而死亡的悲剧影响,直到某个阶段,在那个阶段甚至还奖励这种行为。我们每次陷入长时间的争论中,都持续消极地加剧了这种趋势。

这不能帮助我们管理团队。你只需要让一个人做主,其他人遵守。内疚带来平等——“我们不能让我们的伙伴独自去做困难的事情,我们得帮帮忙”。遵守的人越多,那些抛下同伴的人压力就会越大,直到整个团队半夜里聚在一起喝可乐,吃披萨。但他们如何容纳一个同样的人进入他们的世界,因为在这里也有一个因特立独行而著名的程序员。当我们还是学生时,我们乐于把所有事情都推给某个人处理,然后在校内做我们想要做的事;但当我们走上工作岗位时,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真让人困惑。

有趣的是,有时候这些大量的努力甚至并没有得到正常合理的追踪记录,好像它反而让项目看起来很糟糕一样。所以他们“作假帐”,正如客户只关心每个人每周工作40小时(或者他们拿的是40个小时的工资),也许还会关心项目在目前的进度,但他们从不在意小组每个成员花费在项目上的另外40个小时。好吧,或许他们会在“第二套假账”中追踪记录的团队成员的真正努力。虽然会计会因为此类造假而锒铛入狱,但在IT业内,没有人会反对这种造假的要求。

可接受的进度成果

大多数敏捷开发过程都会就可接受的开发进度进行讨论。不过,我也见过有些甚至自认为灵活的团队会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坐下来一起讨论交流如何让程序更加高效合理,等等,你懂的。尽管团队成员的思维依旧敏捷,你却不敢说出其他东西。

每当我想起这东西,我总想到律师。你就像一个刚入门的律师,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时间,这是你在这个行业中获得成功的常规途径。没有一个程序员想要跟律师做比较,但情况经常很相似,除非你不希望跟程序开发人员一样通过长时间的加班取得进步(就跟律师一样,除非你在4大咨询公司打工,也可以成为一名律师)。所以,律师跟程序员,哪个是呆子?

关于一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导致生产力下降的研究呈现出令人不安的规律性。作为程序员,如果你的创造力下降了,你的失误就会增加,你就会遗漏现存的问题,等等;直到到达某个阶段,这个阶段中,你做错的东西比做对的东西还要多。当你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同样的活动中时,我是否应该特别提到健康问题。关于饮食,你只能靠可乐存活很长一段时间——可怜的John甚至活下来不到40小时。

你的老板会因为你拼命编写代码而感谢你吗?

你现在能清楚我在反对长时间的工作和面临死亡威胁的行军了吗?你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达标了吗?或许最近某一天我会告诉你我如何收到叫醒电话(wake up call),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把猫赶在一起,很容易与在相同的方向下让程序员取得预期的成果这种情况相比较,这是我对我们的人(程序员)又爱又恨的地方。但我希望过段时候后,所有聪明的程序员要一个明确的立场,坚决消除十分糟糕和违背生产力的业内趋势之一。正如我所提到的,聪明的程序员不喜欢长时间工作,也不会因为迫于压力而加班,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享受生活。

英文原文:Did Your Boss Thank You For Coding Yourself to Death?

来源:伯乐在线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10月29日星期六

百度浏览器评测

百度今年在客户端方面的动作不断,目前已经推出了百度输入法、百度电脑管家、百度安全卫士百度影音百度压缩软件,而现在,百度客户端领域的重要产品百度浏览器已经进入了测试阶段,不久后将正式对外发布。

百度在其公关稿里称:“百度浏览器具备以下几点特性:第一,整合百度平台的热门应用,使用户一键触达;第二,采用沙箱安全技术将用户电脑与病毒木马隔离;第三,融合百度搜索技术的智能地址栏;第四,界面设计简洁易操作……百度希望通过浏览器的改进,推动互联网的良性发展,吸引更多的用户来使用互联网,增进使用的频度与时长,最终推动搜索这个媒体平台的发展和巩固。”

为了揭开百度浏览器的神秘面纱,月光博客在第一时间下载和安装了百度浏览器,并对其进行了一番评测。

外观界面

目前百度公布的百度浏览器为Beta1.0.2.0版,软件大小为4.21MB,安装完成之后启动百度浏览器,首页默认为“我的百度应用”页面,此页面整合了音乐、视频、图书、游戏、小说、SNS、购物、工具等日常应用,并与与百度应用平台打通。

百度浏览器

做为百度应用平台的客户端浏览器版,该页面是未来“百度应用商店”的雏形,显示百度在开放平台和应用商店上的野心,从界面上看,百度浏览器的“百度应用”页面非常类似早前谷歌浏览器的应用商店,看来百度的UI设计很缺人。

百度浏览器

连图标都不换一下,这抄的也太狠了

百度浏览器新建页签的界面也明显抄袭了谷歌Chrome浏览器,从外观、界面、甚至图标按钮都和谷歌Chrome浏览器一模一样。

百度浏览器

克隆的很像

百度浏览器的地址栏和Chrome浏览器一样可以直接搜索,和Chrome不同的是,搜索默认使用百度搜索,并且无法修改,而Chrome地址栏搜索可以添加任意搜索引擎,包括百度。看来百度浏览器也不是全抄Chrome的,抄的是界面和风格,Chrome的开放性百度就不抄了。

在菜单选项上,百度浏览器的“访问历史”是:bdbrowser://history/,收藏历史是:bdbrowser://favorite/,而谷歌Chrome的“历史记录”是 chrome://history/,百度的菜单设计很简单,甚至连选项功能都没有,也就是说,你没法在百度浏览器设置单独的代理服务器、页面字体大小、地址栏下拉、全屏显示、脱机工作、页面设置、打印预览等等,当然也没有扩展和插件,或许百度浏览器的设计人员认为网民大多很蠢,不需要这些功能,但要想成为一个流行的浏览器,很多看似“简单”的功能是不能这样随随便便就省略掉的。

百度浏览器

兼容性

虽然百度浏览器界面严重抄袭谷歌Chrome浏览器,但内核却不是Chrome,即使Chromium是开源的。根据我的测试,百度浏览器和其他国产浏览器(搜狗浏览器、腾讯TT浏览器、傲游浏览器、世界之窗浏览器、360安全浏览器等)类似,也是IE内核浏览器,也就是在用户的IE外面嵌套了一个浏览器,在一些功能与外观上进行了修改,这种类型的浏览器已经有太多了,算是毫无新意的一种浏览器。

百度浏览器

百度浏览器的内核

百度浏览器使用IE内核也可能是考虑到国内IE兼容的网站占有绝对比例,例如网银。百度浏览器的出发点可能并不是提供一款优秀的浏览器,而是为了推广百度应用平台。

速度测试

由于百度浏览器是IE内核,其性能实际和用户IE浏览器的版本有关,因此我们也不必期待其速度会有什么突破。经过我的一些Javascript速度测试,百度在Mesh Transfrom Benchmark测试结果是1750毫秒,而谷歌浏览器仅74毫秒,百度在JavaScript Progressive Raytracer测试是3.187秒,而谷歌浏览器仅1.092秒,总的来看,百度浏览器Javascript速度远低于谷歌浏览器,属于Chrome外壳+IE内核的浏览器。

竞争对手

各大门户很早就争先推出基于IE内核的浏览器,目前看360浏览器的推广较为成功,百度最近推出多款和360功能类似的客户端软件,也显示了百度和360在布局上越来越类似。

除了IE内核的浏览器外,非IE内核的浏览器由于性能的卓越,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高,据CNZZ的数据在2月底,Firefox和Chrome的占有率也不断增高,超越了腾讯TT并接近搜狗浏览器,因此,最近我们也在腾讯和搜狐的首页看到双方在浏览器上合作进行推广,如果他们再不推广自身浏览器的话,很可能会被这两个竞争对手超越。

百度浏览器

腾讯和搜狐合作推广浏览器

百度浏览器

二线浏览器份额统计,数据来自CNZZ关于浏览器的统计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百度浏览器的试用,我感觉百度浏览器的功能还无法取代现有的IE、Firefox和Chrome浏览器,试用着玩玩还可以,真的要用其进行工作、学习和阅读是非常困难的,其虽然是在IE的内核上开发,但裁剪的功能太多,使其功能还不如IE全面,可用性非常差,面对目前所有的二线浏览器都没有什么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