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在手,跟我走
我们要超越现有平台包括新浪、腾讯、FB、APPLE等的话,要先确认我们要通过什么形式来与他们竞争,以及需要确认超越他们的底气何在,还是只是一句噱头。
首先,在社交化媒体阶段,网民间的关系是一直在那存续的,在帖子里、博客里、视频里、应用里…等等发帖者和跟帖者,跟帖者与跟帖者,博主与粉丝,粉丝与粉丝他们的关系散落在互联网各处。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网民的线下生活移动支付,地理位置,照片,突发事件报道等等,都可以与互联网融合,网民线下活动与线上活动的分界线变得模糊,两线生活逐步融合,这就提供了大量的创新机会,开发者们可以开发无数种应用,来满足网民的互联网上的线下生活,线下的互联网生活。这些应用顺应了网民行为的内容和范围扩展后的需求,也极大丰富了网民的两线生活范围。大量应用的出现直接导致一个如何将应用传播给相应有需求的网民,同时我们也知道网民间的一个重要生活内容是与他人的关系(信息源),而现在这些关系还分散在互联网各处,从网民自身的角度来考虑,需要可以管理自己在互联网上关系的平台,也需要及时获取自己所需的应用,这两大需求就促生了社交化媒体平台的诞生,平台的形式可能有很多种,客户端、appstore、网站等,但最重要的是至少要提供关系的管理,因为应用的传播还需要网民的关系来完成。建立以网民间关系(包括公开关系、私密关系)为基础的平台,来满足用户的信息应用整合需求,是社会化媒体发展的技术要求,建立平台也将是我们的选择。当然这一技术背景同样也是当前平台能够涌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社交化媒体阶段,网民可以随意发布信息,也可以转发分享信息,每个网民拥有信息生成和传播的能力。无数个网民个体这两种能力在平台上聚合,就形成巨大的能量,我们可以在平台上看到海量的信息生成以及大范围的信息传播。在平台里,每个网民都为平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每个网民都拥有话语权,平台是网民的平台。也许有很多人会疑问,平台只与平台的精英相关,与普通网民关系不大,因为根据28理论,20%的人生成80%的信息,20%人的影响力超过其余80%的。也许这样的数据是正确的,不过如果换种角度来思考这些数据,你会对平台另眼相看。A.根据28数据来推理是以结果论英雄,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过程,试图以当前的静态数据来评估平台的动态发展全过程,这样的评估方式是不客观的。B.在渠道平台阶段,若占据渠道,那么信息就可以通过渠道大范围的传播,快速形成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过这样的传播方式是一对多的,渠道占据主导地位,接收者是没有话语权的,是信息的单向传播。但在社交化媒体阶段,信息的发布者和接收者都有话语权,对于博主发布的任一条信息,粉丝们都可以转发,评论,收藏,送分,取消关注,拉黑等等操作,每一项操作,都是与博主的互动,在这一阶段,信息是双向交流沟通的,在考虑博主的影响力时必须要将这些情况考虑之内,要参考粉丝与博主的互动情况,若仍以粉丝数量多少来衡量,有失偏颇。而实际上当前阶段,对粉丝的互动行为尚无较准确的评价,你就很难对博主的影响力有较客观的评估。C.当前有些平台精英们有众多的粉丝,与粉丝有频繁的互动行为,在粉丝们中间有巨大的影响力,这一客观事实不是28理论的证据,反而是反面例子。拥有大量粉丝的明星精英们往往是在现实社会已经被证明了的人群,他们将现实中积累的人气、资源带到平台上来,聚集众多的跟随者和粉丝,粉丝的数量在某种程度上是他们在现实世界的价值在平台的表现方式(这里的价值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而不是平台有能力凭空让某人成为明星精英,平台只是为他们提供了展现价值的舞台。新浪看到名人资源为平台带来的好处,就对名人实行特殊政策,即使如此,精英们也会受到巨大的挑战,当精英们在平台上无法展现出自我价值,很快就会被粉丝抛弃,名人们在平台上被八不是少数,形象尽毁。这表明了平台是实力展示的舞台,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就可以在平台上自由发挥。因此在平台这个舞台上,只要有实力,每个网民都有机会来展示自我,并获得别人的肯定。有实力的网民在平台上的良性竞争可以不断壮大,为平台持续带来更多的优质信息。
平台是网民的平台,网民对平台上信息的进行双向互动,决定了它的传播范围,对它的质量进行筛选,留下有实力的网民源源不断的为平台提供优质信息。
讨论威权模式的平台时,平台将网民创造的渠道价值占为己有。在社交化媒体阶段,平台的信息传播是由网民通过分享转发评论等方式来完成的,是数不清的网民的操作实现了信息的大范围的快速传播,谁劳动谁受益,只有将这信息传播的渠道价值兑现给网民,网民才会有更大的动力提高传播渠道的效率,实现信息的快速针对性的传播。(参见互联网的锤子)
平台的两大重要功能是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信息是由网民来生产,信息的传播是有网民来操作,但是由此产生的利益由谁来获取?利益该如何分配才能保持平台的活力?
在平台上,每个网民都是信息源,网民可以从其他网民口中获取某一事件的方方面面,信息传播从一对多的方式变成多对多,这就造成通过信息源的垄断,通过传播渠道的垄断来封锁信息,过滤信息成为一件困难的事件。信息源时代,让信息更加透明公开,启发了民智,同时特权阶层依赖信息优势来控制操纵民意的难度大大增加。
在平台上,网民不仅可以从其他信息源获取信息,还可以自己发布信息,发出自己的声音,让信息从单向传播向双向沟通转变,当有损害自己权益的事件时,网民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予以干涉。在信息源时代,网民拥有了话语权,而这在威权模式的平台下,网民只是企业争夺利益的筹码,网民只有有限的话语权,两者是决然对立的。
在威权模式下,平台是企业的利益载体,平台是以企业利益为核心的平台。通过上述的讨论,我们可以知道,平台是网民的平台,网民拥有的话语权,要求平台要以网民的利益为核心,而这些都是与现有平台的本质格格不入的。
平台是网民的平台,网民通过平台这个舞台,放大了信息获取和传播的能力,平台也能集合网民的创造力,生产海量的信息和显示传播力,网民既是平台的使用者也是生产者,网民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谁能调动网民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创造力,就可以发挥出平台的竞争力,就可以在平台的竞争中赢的胜利。
我们要超越现有的平台,需要建立以网民利益为核心,保障网民话语权的平台,充分调动网民的生产力,用更高效的平台竞争力来取代威权模式下的平台。
要建立以网民利益为核心的平台,需要建立保障机制,让平台始终为网民服务,而非为某一特权阶层服务。这要求平台的控制权要由网民来决定,众多网民的控制权如何实现,可以考虑将管理者的任命权和罢免权分离。平台的管理者由董事会任命,但当决策者作出损害网民利益时,网民有权对其罢免,平台董事会再另行任命他人。从制度上保证网民对自己的利益拥有话语权,保证平台是网民的平台。
平台对所有人公平开放,鼓励网民间的公平竞争。为开发者创造自由的,有安全感的竞争环境,用市场竞争机制让网民在平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创造平台的繁荣。
建立网民间的交易机制,让网民的信息价值能够兑现,渠道价值能够兑现,保障网民个体的产权,来激活网民的创造力(参见互联网的锤子)。
民主模式的平台与当前威权模式平台的区别是民主社会与威权社会的区别,一个是将平台作为服务网民的舞台,一个是将平台作为企业攫取利益的载体;一个在机制上保证网民做主,一个是口号上让网民做主;一个让人有安全感有预期有希望,一个是用恐惧让人服从,一个是无条件支持开发者和普通网民,一个是有选择性的支持利益相关者,一个是自由展示的创造力,一个是受约束的创造力…
信息源时代不仅仅促进信息的流动启发民智,同时其技术特点让网民拥有了平等的话语权,从目前来看,民主模式是天然匹配信息源时代的模式,通过建立民主模式平台不仅可以在竞争力上超越现有平台,同时也是民主取代威权在互联网上的试验。
结合互联网的锤子,从微软—yahoo—google—twitter—facebook这一路的发展都是有迹可循,每个发展的点都是对网民信息处理能力的解放和发展,有理由相信,互联网的民主模式可以激发网民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在懵懂中做了顺应潮流的事情,现在对未来的描述已经标在地图上,不过不管有没有看懂这张地图,时势会为我们创造英雄,尽管有可能是一两年之后。(完)
来源:sbumblebee投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