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0日星期日

知乎的缘与劫

使用知乎大约有一个星期了,在里面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认识了很多朋友,总的来说,很喜欢这个东西,分享自己懂的,学习自己不懂的,接收更多元的思想。作为知乎的6131号用户,对知乎有一些自己的思考,遂成此文。

一:

众所周知,Quora是社会化问答的先驱,同样也是知乎的师傅。相对于百度问答,新浪爱问等等一些问答网站,知乎能够提供完善的,详细的,多元化的问题解答过程,当你在这种传统的问答网站中得不到你所需要的内容的时候,当你发现给你回答问题的人们内容都是一样的时候,当你发现他们都所问非所答的时候,那你就可以考虑去知乎试试看。这就是知乎的优势,也是它诞生的原因。

知乎有着相对大量的优质内容以及优质用户,这是其他的问答网站所不能比拟的。当人们渴望得到更多的优质内容,希望将自己的问题有人能够用分析+解答的方式帮助自己解决。没有积分等等这些功利化的激励介入,使得人们能够专注在解决问题上。自己回答的问题被自己关注的行业牛人赞同的成就感,被提问者感谢时的满足感鼓舞着继续回答问题。当你提供的答案有着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见解以及更全面的思考,你还会有机会被某些你曾经只能45度仰望着的大佬们关注。当你通过知乎得到更多的社会化关系后还可能影响到你未来的职业生涯……

等等以上这所有的特征,导致了知乎一诞生就造成了一码难求的境地,跟点点一样,知乎一诞生就吸引了一大批的互联网从业者+IT从业者,这样的优势就是你的产品哪里出了问题,能够迅速的被挖掘出来,并且得以修正。

知乎

二:

1:问题和回答质量

关于这个话题在知乎有所讨论,问题是如何降低回答问题的门槛。简单的说就是在知乎回答问题很有鸭梨,一定要完善,系统,分析结论一个都不能少,导致很多时间相对较少,相对对问题看法不是很深的用户不好意思去回答,我就有时回答了某个问题,看来看去觉得这个回答不行,索性就删掉了。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没有任何的惩罚机制,没有任何的奖励机制,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回答并不是很全面了完善的时候,他居然会主动删掉自己的回答,这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于自己不是很了解的领域,就不去回答,通过邀请其他专业的人士帮助回答此问题。要知道这一切都是没有任何奖励的,这样真正体现了人性善良的一面,由此,维持高门槛变成了一件必须的事情。帮助别人成了意见很严肃的事情,对于某些嘻嘻哈哈的问题直接"没有帮助"掉。给提问者一个干净的解决过程。这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事情。来知乎提的问题都是很难解决的问题,或者说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分析才能解决的问题,一般非知乎性质的问答网站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样知乎才显得更有价值。专业的回答+专业的问题=专业的网站。

但是需要面对的就是用户活跃度的问题。很有可能变成了80%的人提问题,20%的人解决问题,还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提问题也变成了一件很有鸭梨的事情,连问题也没人提了。这是知乎团队的第一劫。

2:用户质量

当初满世界求邀请码的时候,很多人说,别急,等着开放的时候再去也来得及。但是笔者不这么想,我喜欢看着一个产品成长,这样能学到很多东西,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自己的建议,这样也可以帮助到一个小团队的成长,这是笔者很喜欢做的事情。还有一方面就是怀疑知乎到底会不会开放。以个人的观点来说,如果笔者是周源,则不会选择开放知乎,会尝试去努力完善邀请机制,由用户本身带进来人。这就跟招聘一样,一流人招一流人,二流人招三流人,将整个产品的用户选择权交给用户。让他们去选择自己想要带进来的人。这样带来的效果要远大于开放注册带来的用户。创业初期的成员要以一当十,初期的用户也要以一当十。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产品的发展。

代价则是用户数的增长会相对比较慢。牺牲用户换质量,还是牺牲质量换用户。这是知乎团队的第二劫。

3:运营

当回答激情从现在的阶段下滑了之后,怎么办?激励问题。

当用户人数越来越多了之后,信息质量如何保证?内容问题。

当某些用户并没有太多的恶意行为,只是一味的索取,不顾其他人的感受,这个时候怎么办?用户教育问题。

对于一个内容社区,运营是知乎第三劫。

4:盈利

现在谈未来似乎有些早。对于从哪个方面盈利是一个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按照笔者的逻辑和思路,全面走高端路线,那这种情况是各大猎头公司所喜欢的。招聘也就是一个必须的东西了,通过招聘可以表现出优质用户的价值,同时激励其他用户的问答质量,这种激励方式远远优于积分勋章之类的东西。一个内容社区的招聘优势以及吸引力远远高于传统SNS。换个词,秒杀?

如何在不伤害社区用户的前提下诞生有竞争力的盈利模式,是知乎的第四劫。

以上是笔者对知乎这个新生儿的一些琐碎思考。

来源:读者投稿,作者:soso,原文链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