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一个新产品出现后最好的选择就是去抄它,抄得比它更好更本地化,再集合自身已有的用户、流量、资源优势一举奠定位置。如果是出现一种新趋势,最好的选择就是思考怎样从中找准自己的价值,一个新趋势的成功不是一两家公司能决定的,这也就是之前在某社区说的一切从小处着手,不要动不动就想做平台、做巨头,概念越大可能死起来越快。
出版行业有人写书,有出版社卖书号,有编辑负责编校,有印刷厂负责印刷,有物流负责配送,有经销商负责销售。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能够让上下游获利,而智能手机正是这样一个新兴的大趋势,看看周围有多少抛弃诺基亚投入HTC怀抱的朋友,未来两三年智能手机将会继续完成由上至下的普及,而运行在PC的智能手机管理软件就是备受看重的一环。
这一类软件存的价值是:智能手机的性能配备、输入与使用、网络连接稳定性与性价比、资源获取便利性仍然与PC有着较大差距。例如我希望在手机上获取一段视频,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包括小尺寸操作麻烦,连接速度太慢且价格昂贵,下载完成后才发现播放器不支持这一格式,更好的选择是从PC搜索、下载、转码然后通过数据线传输,这样的过程同样适用于应用程序、图片、音乐的获取。另一个可以佐证的例子是,多个移动应用开发者的数据显示用户活跃度在每天的晚间大幅增加,做完用户调研后发现,除了下班空闲时间更多等因素外,最重要的因素居然是因为家里的WIFI更快更便宜。
这些现象说明智能手机短期内不可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平台,内容获取、资料管理等多方面都需要依赖PC,这时候PC端的智能手机管理软件就应运而生。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机平台包括苹果的iOS以及Google领衔的Android,Android平台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增速最快的智能手机平台。Android手机管理软件不得不提豌豆荚,这是我去年买第一部Android手机后曾经痴迷两个月的软件,虽然之前已经有了91手机助手,但广告繁多且黑暗绯闻众多,豌豆荚界面有点小清新,各种功能做得颇有条理,孚一出现便有一丝王霸之气。
回头看看今天,市场上同类产品不下五款,就连腾讯都推出了同类产品,而且产品间功能并无实质差异。尽管豌豆荚已经拿了第二轮投资,但反倒是变得默默无闻了,一个纯手机管理器无法支撑一家公司,要么做矩阵要么另求出路,豌豆荚不像小米有那么完整的布局,同宗的点心OS也并不面向通用市场。豌豆荚也侧面印证了其它Android管理软件的处境,不能快速找出突围方法,产品都是无差异的软件、资料、应用管理,稍微有一点创意也会迅速被模仿,而巨头的加入更是他们无法摆脱的噩梦。
而iOS平台的状况更糟,由于苹果是更封闭的产品体系,有自己的iTunes给用户管理设备,用户缺少对第三方管理软件的刚需。传统的越狱路线只能覆盖少部分用户,而以同步助手为代表的模拟iTunes派最终无法脱离苹果的生态链,苹果一发威他们就可能灰飞烟灭,这种行为还涉及到未知的法律风险。
更大的风险是,智能手机或移动设备用户对于PC的依赖会越来越小,操作系统和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都致力于给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看视频、下载资料都可以直接在手机上完成,我已经越来越少使用手机与iPad的数据线了,而更多的WIFI热点、更廉价的资费在未来都是可以期待的,PC端的管理软件注定只是一个过渡产物,终究会在发展车轮的碾压下消失。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